“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2022-06-11 05:35韩效钊王百年张旭刘亚华秦广龙李正星
安徽化工 2022年3期
关键词:热力学化工思政

韩效钊,王百年,张旭,刘亚华,秦广龙,李正星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专业课课程思政必须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将“隐性思政”与“显性教学”融合,构建教书育人新格局[2],因而做好“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十分必要。

1 “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及分工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高效推进的保障[3-4]。“化工热力学”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员现有7人,包括4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2名专职党团干部(分别为学院党委书记和学院团委书记)和1名化工工程专家(安徽省化工设计院高工),全部为中共党员。专业教师承担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工作,专职党团干部协助指导思政元素设计和第二课堂活动,化工工程专家协助工程案例编制与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工作。

2 “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目标

我校“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是充分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相关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深挖能量与物质高效利用知识结构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化工热力学”主要涉及的化工、环境、能源、生活、农业等领域,赋予课程知识性、人文性和价值感[1]。

(1)始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坚持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方法“以单向传授为基础,以逆向启发为提升”;坚持教学内容“以理论剖析为辅助,以原理应用为核心”。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兴趣和思考,课前提问回顾所学内容承上启下,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听课,课后作业促进学生温故知新。只有建设好“课程”才能使课程思政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5]。

(2)始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在“思政”。课程只有具备了好的“思政”教育,教学才不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5]。在课程教学中,把热力学原理与化工过程高度融合,既分析化学问题,又讨论工程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把能量和物质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有机融合,强化科学和工程伦理教育,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把能源和资源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

(3)始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全程”。将思政建设融入课堂教学、课程试验、课外实践和校外实习等每一个教书育人环节[6]。

(4)始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7]。本团队坚持教师是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第一责任人,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和教学研究,坚持集体备课,实施资源共享,强化育人意识,提升思政能力。

(5)始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在“体系”。一名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在于“能力”,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在于“体系”。本团队以“化工热力学”知识点为主线,挖掘思政元素,谋划思政内容,设计思政案例,构建了“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教育体系(图1)。

图1 “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教育体系

(6)始终坚持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教学上要使学生掌握物质的p-V-T 关系、热力学函数计算方法、化工过程能量分析、相平衡原理等理论知识,拥有熟练运用“化工热力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化工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思政上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精神。“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标准[8]。

“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

(1)在理念上,坚持在讲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做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

(2)在内容上,既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对“化工热力学”课程的要求,又要彰显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工程素质、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

(3)在成果上,形成一套完善的“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教育体系。

3 “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实践

3.1 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

“化工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化工热力学”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和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明确“化工热力学”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热力学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均相混合物的热力学基础和相平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化工热力学”知识点包括流体的p-V-T关系、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关系、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均相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平衡。1990 年的全国高校化工工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工作会议制订了“化工热力学”课程大纲,并确定由陈钟秀等承担教材编写工作,其第三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我校选择该教材,讲授其中的绪论、流体的p-V-T 关系、纯流体的热力学性质、流体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相平衡、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

3.2 课程思政教学教育体系构建

我校“化工热力学”课程2010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5年被列为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9年被列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2020 年被遴选为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2021 年被列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精品课程项目。在“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建设工作:

(1)明确课程教学与思政总目标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立德树人”。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2名专业教师参加了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修班学习,并被聘为合肥工业大学“百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3)紧扣知识点,立足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挖掘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化工热力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案例,并根据案例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和家国情怀教育。

(4)以热力学原理为主题,组织角色扮演教学,培养大学生学习、理解、交流与合作能力。

(5)以“化工热力学”原理为主线,以物质或能量关系试验为内容,以绿色化工产品制备为目的,以选题能力、开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三下乡”科技支农实践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

(6)积极构建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实验、专业实习与第二课堂于一体的教学教育体系(图1)。

该体系以课程知识点为主线,挖掘课内思政案例、课外思政内容及其思政元素,构建课堂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校内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实践于一体,从多方位、全过程开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扎实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务实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课程。

4 结论

(1)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后,价值引领纳入了教学内容,隐性教育进入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将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工程与创新能力、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精神有机地融合于一体,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得到了良好推进,更好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2)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后,更加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更加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落实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学生评价(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案例与教学内容很匹配,采用与教学内容非常契合的生活与生产中的案例进行互动,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本课程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竞争意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猜你喜欢
热力学化工思政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了解固体和液体特性 掌握热力学定律内容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化工工艺流程题中常涉及的考点
航空航天类“工程热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热力学第一定律易混易错剖析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