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姗姗 图=汉唐三三 编辑=关月
近日,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于西安正式建成,并于4 月28 日起对公众试行开放。
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周家庄村南,南依中国地理分界线——秦岭,东临佛教净土宗祖庭——香积寺。总用地面积250 亩,总建筑面积36000 余平方米,整体地形呈三角形,布局分开放区和内部区,馆院一体,前馆后院。按科研和展示相结合原则,形成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图书资料中心、公众考古中心“一馆四中心”的格局。
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汉唐三三供图)
陕西考古博物馆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60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和20 余万件文物藏品而建。陈列展示包括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两部分。其中,常设展览为陕西考古史基本陈列;临时展览主要用于展示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和专题研究成果。此外,室外还有历代砖砌、石刻文物、陶瓷标本等专题展示区。
这座以考古学学科发展为主线,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遗迹遗物为展示对象,向公众展示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现场保护、实验室修复、文物考古学研究并反映了考古学科发展史的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5800 平方米,室外展陈区域10000 平方米,展出文物4218 组(5215 件),90%以上都是首次对公众展出。石峁遗址、杨官寨遗址、芦山峁遗址、梁带村遗址等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发掘项目也将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内首次大规模、成系统向外展示。
上图:展厅现场(汉唐三三供图)
下图:神面立柱石雕2019 年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汉唐三三供图)
博物馆室内展厅以“考古圣地,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石峁遗址的石雕、壁画、乐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整体搬迁后的贺家车马坑等,都将在博物馆中静候观者。
展示陕西考古的诞生、发展和成熟历程,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金石稽古,证经崇礼”,讲述中国考古学在金石学阶段的积淀过程;
第二单元“科学考古,兴史救国”,在展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基础上,着重讲述陕西考古的开端——斗鸡台考古,以及逐步确立的中国考古类型学和地层学;
第三单元“顺应时运,考古扬帆”,以考古项目为依托,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考古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半坡遗址、周原遗址、秦陵兵马俑、法门寺、耀州窑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以及汉唐都城、帝陵等“大遗址”考古工作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介绍。
以时间为序分五个单元,展示了陕西境内的考古学文化谱系。
第一单元“旧石器时代”,着重讲述现代人的起源以及古人类的交流与迁徙;
左上:展厅现场(汉唐三三供图)
左下:泾阳大堡子汉墓M68 出土的乐舞陶俑(汉唐三三供图)
右图: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出的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牺尊(汉唐三三供图)
第二、三、四单元分别为“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先周文化”,介绍了在陕西境内各时段各文化类型,包括分布范围、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址,同时穿插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分支介绍;
第五单元“周原遗址”,全面总结了60 余年来周原遗址的考古收获。
分三个单元,主要介绍陕西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重点考古项目。
第一单元“探源文明,构建先史”,重点展示杨官寨、芦山峁、石峁三个都邑遗址;
第二单元“寻踪帝国,盛世再现”,介绍陕西境内极具代表性的秦、汉、唐遗存;
第三单元“追迹古都,陶冶风雅”,主要展示以耀州窑址、吕氏家族墓等为代表的宋代之后的陕西考古发现。
在总体介绍文物保护工作后,陕西考古博物馆展示了对陶瓷器、青铜器、复杂遗存、壁画、纺织品和漆器等的修复、保护与研究,重点展示了新技术、新手段、新材料在不同质地文物保护中的运用,向公众展示了文物工作修复者“巧手良医”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