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巅的5G路

2022-06-10 18:16
华声文萃 2022年11期
关键词:米处峰顶大本营

2020年4月15日,站在海拔53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5G基站信号调通,华为公司拉萨办事处工程师张永迫不及待地拿出测试设备测速。

下行1.66Gbps(千兆比特每秒),上行215Mbps(兆比特每秒)!

远远超出预期。

他说,这一切就像做梦一样。2008年10月,张永加入华为,三次进藏,2013年在拉萨远程支撑同事在珠峰开通4G。那时的他从不曾想到,有一天他能登上珠峰大本营,目睹5G基站开通的那一刻。

这一切,还得从2020年3月说起。

一个突然而至的任务

“要在珠峰开5G基站?”

“什么?信号要覆盖珠峰峰顶!”

“要做视频直播回传,需要很大的带宽吧?”

“时间这么紧,会不会太难了?”

……

2020年3月3日,拉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张永和同事来到中国移动西藏公司,与客户进行日常的业务交流。突然,客户网络优化中心的负责人老李说:“5月,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要重测珠峰,还要进行5G直播,我们公司要协助做好通信保障的支撑工作……”

任务来得很突然,会议室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不仅仅是要在珠峰开通5G,5G信号还要上到峰顶,满足测量需要和现场直播要求,这难度系数实在太大了。

尽管非常难,可张永转念一想,华为的5G技术在业界领先,“如果我们都做不成,那还有团队做得成吗?”带着这样的底气,3月12日下午3点,远在北京的中国地区部专家陈瑞群、苑志勇,移动系统部交付部长王文征和产品经理李作舟,拉萨办事处交付业务部部长王波,网络保障与技术部张勇和张永,几个人与客户一起对齐项目的基本信息,围绕业务体验需求,开始尝试梳理网络建设方案。

改了近十版的站点方案

5G上珠峰,首先要做的是站点规划方案。

从位于海拔5300米处的珠峰大本营到峰顶的沿途营地,主要有位于海拔5800米处的过渡营、6500米处的前进营、7028米处的北坳营、7790米处的营地、8300米处的突击营,然后攀过最后三个台阶,才能到达峰顶。

经过讨论,考虑信号的稳定性和视频直播需要的带宽,大家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采用阶梯海拔网络建设方案。有了初步的站址规划,西藏办事处交付团队也立即邀请华为的站点规划专家和网络性能专家远程参与珠峰站点的覆盖仿真和链路预算评审。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历经十余次的试验后,终于测试到可以满足沿途和珠峰顶的信号覆盖以及业务需求。

团队不断打磨站点规划,完善建设方案的细节,同时也着力解决设备运输、电力供应、光缆铺设、传输带宽扩容等一系列难题。与此同时,通过与国家高程测量队、新华通讯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沟通,客户对5G业务使用的需求也越来越清晰,团队也做了一份业务使用的指导方案,保证在业务的使用过程中语音和数据流量不会超过网络的承载能力。

力求万无一失的准备

时间来到2020年3月下旬,接下来便是基站建设的筹备工作了。

团队聘请了专门为登山者提供帮助的当地向导队伍,但开通站点需要专业的工程师。华为和客户、合作方一道,组建了一个近200人的施工队和督导队,并且到日喀则一个国际顶尖的登山学校进行系统培训,旨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完成基站建设任务。登山学校筛选出十几个身体素质较好的年轻人,进行体能、应急和心理等训练。

4月13日,珠穆朗玛峰迎来了2020年最为热闹的一天。8吨物资、上百人的施工队伍以及几十头驮运牦牛抵达珠峰大本营,张永也在随行的队伍中。扛设备、拉线缆,很快,海拔5300米处開始忙碌起来。安装、调试,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张永在晚上睡觉时常常突然坐起来,因为缺氧,严重的窒息感似乎勒紧了脖子,压迫得喘不过气来,他必须强迫自己保持清醒。

就这样工作几天后,4月15日,第一个5G基站在珠峰海拔5300米处开通了,第一个难关攻克了。

4月16日,工程督导李奎、罗桑和客户方的工程师拉平等人,还有团队找的向导以及由40多头牦牛组成的珠峰“远征军”,向海拔5800米和6500米处的站点预设地挺进。张永等人则留守大本营,支撑后续的开通工作。

山上的风刺骨,雪下得很大,4月18日清晨,施工队才开始工作:连接光缆,竖立抱杆,调试发动机,爬上抱杆,安装设备,调试基站。由于极度寒冷,原本平时只需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基站安装变得十分艰难。经过四五个小时的作业,基站安装终于完成。

4月19日15时30分,当张永从对讲机里听到拉平兴奋地说“开通了”的那一刻,他的心里又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同一天,王波和张勇与客户老李等一行人也抵达珠峰大本营,与张永等人开始协调海拔6500米处基站建设的物资搬运和基站开通工作,他们还给张永带来了防寒衣物和保障物资。

一波三折:海拔6500米的5G开通

海拔5800米过渡营到6500米前进营,距离近9公里,一路都是冰塔林,冰川之间有裂隙,行走要格外小心,稍有不慎便会摔下去。

艰难抵达海拔6500米处营地后,稍做休整,大伙就开始忙碌起来。在贵州长大的李奎进藏才一年,虽然通过了登山学校的培训,但也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到甚至连利索的回头都做不到,只能请求向导和几位藏族同事一起帮忙安装。大家一遍遍调整,终于在2020年4月20日完成了从选址到基站的基础建设。

团队最开始定的计划是4月25日完成海拔6500米基站的开通,但因为海拔高,发电机在极寒情况下功率不稳,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很快罢工。李奎把消息反馈到大本营,王波、张勇、张永和客户经过反复讨论后,最终决定从日喀则紧急采购四台发电机送上海拔6500米处的站点,每两台发电机支持一个基站。

发电机运上来了,然而珠峰下起了暴雪,工程师们被迫从海拔6500米处撤下来,等待时机。

接连几天,天气依然糟糕,直到4月26日,终于迎来好天气,但就在完成所有安装、准备调试开通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原本已经通过了测试验证的光缆出了问题,数据无法顺利回传。原定于28日开通的5G基站不得不延迟,在海拔5800米处和6500米处的工作人员分段各自开始排查故障。

此时珠峰再次下起了大雪,这给排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低温导致柴油发电机无法工作,没办法进行熔纤,工作人员不得不将设备搬到帐篷里靠近火炉的地方;戴着手套不方便操作,就脱下手套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里坚持操作。

4月30日15时,随着最后一个光缆接头完成熔纤,大家攥紧拳头共同期待着基站开通的那一刻。15时55分,拉平向队员们宣告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并和大本营进行了现场视频通话。

接收到视频里传回的画面,大本营现场指挥部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拉平虽然一脸疲惫,但笑容灿烂。这意味着,从大本营到峰顶的登山线路沿途,已经全覆盖4G/5G移动网络。

进击峰顶

5G基站的开通,只意味着5G网络覆盖了珠峰,对华为团队更大的考验是,如何保障新闻机构的5G网络视频顺畅直播,以及中国登山队在峰顶的5G电话演示,并将珠峰高程测量数据通过网络回传。

2020年4月下旬,中国移动公司就增派了三名网络性能专家,华为移动系统部的李作舟和机器视觉项目组的同事赵鹏飞也来到了大本营,和登山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通讯社等单位的现场技术人员开始密切沟通,提前做好业务测试和卡号的服务质量策略保障。

5月6日,登山队从大本营出发。5月9日,由于气温接近零下25度,用于调试的电脑无法开机和充电,合作伙伴抱着电脑在睡袋里捂了一夜后,电脑终于能开机,并在登山队第一次冲顶前完成了世界最高峰上的摄像机的开通。

然而,因为天气恶劣,登山队一直未能按计划冲顶。直到5月26日,第三次计划登顶的前一天,团队和客户一起一遍遍检查确认直播及网络策略,反复模拟登顶保障的场景。5月27日凌晨4点,登山队员从海拔8300米处营地开始向峰顶攀登。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对讲机里一片沉寂。到了早晨8点05分,登顶队员第一次报告,说他们已经到了第二台阶。此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在通过华为摄像机的视频流进行全国直播。10点30分,通过放大摄像机焦距,已经可以隐约看到两名登山队员正在尝试登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11点3分,对讲机里响起熟悉的声音,八名队员已经全部平安登顶。然而,登顶后,工作并没有结束,因为5G直播的画面还没有出来。

后来才知道,因为峰顶能站的人数有限,好位置留给了测量队员,李作舟和阿旺老师沟通后,阿旺老师挪动到稍好一点的位置,其他成员则不间断监测后台的日志信息,根据连接时的信息反馈做网络优化调整。终于,设备里传来了阿旺老师的声音:“现在有5G信号了,我开始直播,请准备接收。”10秒左右的验证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App上出现清晰、稳定的峰顶回传画面。

这是人类首次通过5G网络,直播珠峰登顶,让无数网友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和方式,清晰、流畅地“看见”了世界最高峰。

2020年是人类首次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60周年,也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的45周年。正如任正非在一次采访中所说:“华为公司价值体系的理想是为人类服务。”

有人曾问,在珠峰峰顶开通5G的意义在哪里?

很久之后,团队成员回到拉萨,坐在一起,回想在珠峰经历的这一切。王波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我认为它是科学技术的一次珠峰登顶,它告诉全世界,华为5G、中国5G的底气来自哪里!”

(摘自《星光不问赶路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聯书店出版)

猜你喜欢
米处峰顶大本营
“团团”大本营——光荣的青年垦荒队
峰顶“不许留”
“团团”大本营——永远19岁的丁佑君
Up/Down 让低谷者挣扎奋起,让峰顶者砥身砺行——本刊专访“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
寻宝藏
蛤蟆峰顶看湖景
走钢索的人
徐州北站上行驼峰下峰顶车的分析及对策
趣图大本营
摄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