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 吴海峰, 赫文韬, 方萍, 刘丹, 王容, 丁晓瑜, 陈天烺*
(1.浙江海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03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菊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1]。近年来,随着菊花销量不断增加,菊花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高效、合理施肥对菊花生长及开花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菊花生产中,探究不同菊花所需的肥料浓度和施肥规律,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对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管理尤为重要,不仅可减少肥料浪费[2],降低成本,减少对土壤的破坏[3],还可提高菊花的产量和品质[4],促进菊花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5]。日本黄小为典型的肥料敏感型切花小菊品种,通过不同肥料浓度和施肥频次的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施肥方案,旨在为小菊切花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试验于2021年4月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浙江海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水基地设施大棚内进行。供试菊花为日本黄小,供试肥料为东台市富阳肥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花之源平衡肥(N-P2O5-K2O为20-20-20)。
挑选长势基本一致的菊花插穗于2021年4月17日扦插,6月5日停止光照,共设4种肥料浓度和8个处理。其中,T1~T2、T3~T4、T5~T6、T7~T8的EC值分别为0.5、1.0、1.5、2.0 ms·cm-1,每个浓度的施肥频率为每周1次和2周1次,施肥周期为6月3日至7月1日,每处理为40盆。
停光后70 d,每处理取10盆进行植株各项指标测定,测定方法参照《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菊花》[6]要求进行。结合市场要求,选择株高、茎粗、花头数、叶片数、叶绿素含量、鲜重进行测定。其中,叶绿素含量采用TYS-4N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测定,鲜重采用LQ-C50001电子天平测定,生育性状光反应周期和开花率选择不同处理盛花期及群体50%植株开花时进行测定[7]。
采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采用SPSS 24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
表1显示,菊花不同性状的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处理株高表现为T5、T7显著高于T1、T4、T8,非显著高于T2、T3、T6;各处理茎粗以T5最高,显著高于T1,高于其他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花头数以T7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T4最低;叶片数以T7最高,显著高于除T6外的其他各处理,而T1、T5较低;叶绿素含量以T2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鲜重以T2最高,其次为T7,均在90 g以上,T4仅为45.44 g,为最低。对比可知,T4在株高、花头数、叶绿素含量和鲜重指标上均为各处理中最低,T7在株高、花头数、叶片数和鲜重指标上均较高。
表1 不同处理对日本黄小表型性状的影响
表2显示,不同肥料浓度对株高、花头数、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而茎粗和鲜重无显著差异。当肥料浓度为0.5 mS·cm-1时,叶绿素含量最高,其他表型性状均随肥料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尤以花头数增幅最大。
表2 不同肥料浓度对日本黄小的表型性状的影响
表3显示,不同施肥频率下株高、花头数、叶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茎粗、叶绿素含量、鲜重无显著性差异,增加施肥频率对株高、茎粗、花头数、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表3 不同施肥频率对日本黄小表型性状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4月17日定植至6月5日停光后,不同处理对日本黄小的光反应周期有明显影响。其中,T2光反应周期最少,仅为53 d;T7光反应周期最长,为74 d。光反应周期随着肥料浓度和施肥频次的增加均呈升高趋势。不同处理的开花率相近,表明肥料浓度和施肥频次对开花率的影响较小。
表4 不同处理对日本黄小生育性状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停光70 d后,日本黄小开花状态差异明显。其中,T2进入盛花期;T7基本无花。结合表4可知,在肥料浓度相同的前提下,浇肥频率降低,日本黄小的光反应周期缩短;反之延长。
在浇肥频率相同的前提下,肥料浓度降低,日本黄小的光反应周期缩短;反之延长。
图1 不同处理停光70 d后日本黄小开花情况
施肥是菊花增产和提高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的施肥不仅可以提高菊花的产量和品质[8],而且可以减少肥料浪费、降低成本、减少对土壤破坏。本研究表明,随着肥料浓度和施肥频率的增加,日本黄小的株高、茎粗、花头数、鲜重和光反应周期均呈上升趋势,这与方馨妍等[9]研究结果相似。研究表明,开花率不受肥料浓度和施肥频次的影响,但是随着肥料浓度和施肥频率的增加,可显著增加植株花苞数和分枝数,但过度施肥易出现花苞畸形、偏小和花序紊乱现象。在肥料浓度相同的前提下,浇肥低频率使日本黄小的光反应周期缩短,开花时间提早;反之光反应周期延长,开花时间延迟。在浇肥频率相同的前提下,肥料浓度低,日本黄小的光反应周期缩短,开花时间提早;反之光反应周期延长,开花时间延迟。这与杨永花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
各处理中,EC值为2.0 mS·cm-1和施肥频率为每周1次处理的花头数、叶片数和鲜重指标均最高,株高、茎粗指标也处于较高水平,但其光反应周期较长,花型、花序和株型表现不理想。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成本认为,肥料浓度为0.5 mS·cm-1、施肥频率为2周1次的综合效果最好,这与苏悦等[11-12]研究结果相符。在该处理下,日本黄小的主要性状虽不是最优,但其开花性状和效果均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其光反应周期最短,肥料使用量最低,避免土壤EC值因施肥造成波动对根系的损伤,符合环境友好可持续规模化生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