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新 董兆艳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福利提升是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所有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共识。面对百年未有之国际国内大变局,2022 年1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年世界经济论坛上强调“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1)姚枝仲:《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2022 年2 月07 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22/0207/c40531-32346559.html。。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RCEP 正式生效、“一带一路”倡议平稳有效推进以及国内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等举措,表明高质量扩大进口和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手段,如何通过进口贸易扩大和国内市场活力释放来增进消费者福利将被赋予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口关税下降是贸易自由化的主要形式,也是提升进口国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手段。关税降低有利于进口商品成本降低、进口规模扩大以及选择多样性,进而实现进口国消费者福利提升。然而现实中,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关税传导机制并未完全发挥作用。特别是,忽视进口国消费者异质性(比如注意力配置)会影响消费者的真实生活成本水平和变化幅度。对于经济微观主体的消费者而言,其有限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可以通过降低信源熵值和不确定性来影响个人的消费行为。(2)施炳展、金祥义:《注意力配置、互联网搜索与国际贸易》,《经济研究》2019 年第11 期,第71-86 页。同时,交易成本、搜寻成本(信息摩擦和信息成本等)一直都是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信息不再稀缺,但是消费者等经济主体为获取有效信息所付出的注意力则成为了重要的稀缺资源,对于降低成本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3)孙浦阳、张陈宇、杨易擎:《生产分割、信息摩擦与关税传导:消费市场的理论与经验》 ,《世界经济》2021 年第2 期,第48-74 页。关税不断降低以致进口国消费者生活成本下降、福利提升(关税传导),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是否会影响关税传导的作用,进而影响进口引致消费者福利的效果有待考证。
基于此,借鉴关税传导的研究框架,以进口国消费者异质性(注意力配置)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两个部分考察贸易自由化对进口国消费市场价格指数(福利)的影响,为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本文重点关注消费者异质性对进口关税传导机制的影响。因此,与本文相关的文献分为三类,分别是消费者异质性与贸易成本、关税传导与消费者、进口贸易与消费者生活成本。
主流贸易理论在构建模型时通常假定消费者是同质的且为代表性消费者(assumption of representative consumer,ARC),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因此,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消费者异质性(非位似偏好,non-homothetic preferences),认为其主要来源是消费模式差异,即假定不同收入的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支出份额)不同,从而受到贸易引致产品相对价格变动的差异化影响,(4)高新:《消费者异质性视角下省际进口贸易与地区差异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7 年第2 期,第166-176 页。但这类研究仍局限在国家层面的异质性,实质上仍等同于ARC。基于此,一些文献通过效用函数的形式构造来刻画消费者的非位似偏好,比如基于非位似效用函数(constant relative income elasticity,CRIE)、基于“近乎理想的需求系统”(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IDS)、基于嵌套的Stone-Geary 效用函数等对国际贸易相关问题进行研究。(5)Benkovskis K. ,Woerz J., “ How does Taste and Quality Impact on Import Price?”,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Vol.150,No.4,2014,pp.665-691.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关注到产品特性对消费者偏好和选择的影响。(6)高新:《消费者异质性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5 年第5 期,第57-65 页。目前,非位似偏好是贸易理论研究中纳入消费者异质性的主要突破途径。但是,已有研究大多忽视了消费者异质性的多维度,并未完全厘清异质性视角下消费者福利差异化的来源以及传导机制。
与此同时,地理距离、信息摩擦和信息成本等构成的国际贸易成本是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话题之一。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成本对国际贸易的解释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通过信息成本的有效降低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降低消费者生活成本、增进福利的重要途径。消费者注意力“支付”是信息成本的重要部分,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条件。在有限信息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相关产品信息的注意力配置越多,获取目标信息的效果越好,进而影响相关产品的价格竞争越激烈。(7)Krugman P.R.,“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9,No.4,1979, pp.469-479.
但是,消费者无论是在信息技术、收入水平还是个人精力方面都是有限且存在显著差异的,对外部信息分配的注意力大小将直接影响消费行为决策的效果。对于消费者而言,其有限注意力是影响个人消费行为的一种稀缺资源,注意力及其配置则在消费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即消费者异质性)。这种差异既能体现消费者在收入禀赋、偏好层面的不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消费行为决策的差异,因此,注意力配置能够更好地刻画消费者异质性。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关税传导关注了进口关税降低对进口国消费市场以及消费者福利(价格成本)的影响。但是,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发现,关税传导机制具有不完全性,进口国地理位置、(8)Nicita A.,“ The Price Effect of Tariff Liberalization: Measuring the Impact on Household Welfar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89,No.1,2009,pp.19-27.进口国市场结构(9)Marchand B.U.,“Tariff Pass-Through and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99,No.2,2012,pp. 265-281.以及国际需求冲击(10)孙浦阳、张甜甜:《国际外部需求、关税传导与消费品价格》,《世界经济》2019 年第6 期,第47-71 页。均对关税的传导有影响。
目前,已有文献开始关注进口国国内市场对关税传导的影响,但由于研究视角和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因,大多对一国整体市场展开研究,忽视了消费者异质性和消费市场的差异性,比如市场化水平差异、消费者偏好差异。(11)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研究》2011 年第9 期,第4-16 页。这将使得关税下降引致的竞争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本文将以消费者异质性为切入视角,考察进口国国内市场差异对关税传导机制的影响,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扩展做了有益尝试。
相较于出口贸易相关研究,进口贸易的研究在文献数量以及深度上都有所欠缺。以国家整体而非微观主体审视和揭示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得贸易政策制度缺乏足够的微观基础,导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放大。进口贸易和消费者维度更能够说明贸易政策的有效性和微观基础的响应结果。(12)施炳展、张夏:《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消费者福利分布效应》,《经济学(季刊)》2017 年第4 期,第1421-1448 页。目前,相关研究大多从进口产品的价格维度、种类维度以及质量维度不断推进,且对于消费者福利基本以产品价格或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说明。进口竞争引致的价格成本加成下降,有助于消费者福利的提升。(13)Eppinger P.S., Meythaler N., Sindlinger M.M. , Smolka M.,“The Great Trade Collapse and the Spanish Export Miracle: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the Crisis”,The World Economy, Vol.41,No.2,2018,pp.457-493.(14)魏浩、赵田园:《进口商品价格对国内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基于商品分类视角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9 年第1 期,第28-40 页。同时,进口贸易中产品种类增长是增进消费者福利的另一个重要渠道。(15)Feenstra R.C.,“New Evidence on the Gains from Trade”,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Vol.142,No.4,2006,pp.617-641.(16)Broda C, Weinstein D.E.,“Globalization and the Gains from Variety”,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21,No.2,2006,pp.541-585.基于Feenstra、Broda 和Weinstein 的产品种类增长的价格指数基准范式,价格指数衡量消费者福利已成为首选做法。(17)陈勇兵、李伟、钱学锋:《中国进口种类增长的福利效应估算》,《世界经济》2011 年第11 期,第76-95 页。(18)徐小聪、符大海:《可变需求与进口种类增长的福利效应估算》,《世界经济》2018 年第12 期,第25-48 页。(19)谷克鉴、崔旭:《中国进口贸易利益规模及其分解——基于产品多样性视角的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年第5 期,第85-101 页。由于贸易自由化通常会使得一个经济体进口更高质量的产品,忽视质量因素会引起传统价格指数被高估,进而导致低估进口贸易引致的消费者福利。(20)Benkovskis K. , Woerz J.,“How does Taste and Quality Impact on Import Price?”,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Vol.150,No.4,2014,pp.665-691.基于此,有学者将产品质量纳入到衡量消费者福利的价格指数中。(21)Feenstra R.C.,Weinstein D.E.,“Globalization,Markups,and US Welfar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25,No.4,2017,pp.1040-1074.(22)陈勇兵、赵羊、李梦姗:《纳入产品质量的中国进口贸易利得估算》,《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 年第12 期,第101-115 页。(23)张永亮、邹宗森:《进口种类、产品质量与贸易福利:基于价格指数的研究》,《世界经济》2018 年第1 期,第127-143 页。
目前,基于进口贸易刻画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但是相关文献大多基于完全自由贸易的完美情景展开,没有关注关税政策的变化(进口关税的变化),同时忽视了进口国消费者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三类文献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关税传导的研究已延伸至进口国市场方面,但仅基于进口国整体市场层面,以进口国消费者异质性为切入点将是对现有研究进行扩展和补充的有益尝试。同时,消费者异质性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作用不断体现,但如何识别并衡量消费者异质性,进而厘清异质性视角下消费者福利差异化的来源以及传导机制,有待探讨。因此,本文将遵循“由于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的差异(消费者异质性)导致进口关税下降的传导机制并不完全”的思路,重点关注进口国消费者异质性对关税传导机制的影响。
本文遵循Melitz 和Ottaviano 的理论框架,(24)Melitz M.J. ,Ottaviano G.I.,“Market Size,Trade,and Productivity,”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75,No.1,2008, pp.295-316.假设经济系统中仅存在本国(记为H)和外国(记为F),两国的消费者数量分别为LH和LF。考虑到消费者异质性,每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如下:
通常而言,qgc0可以理解为同质的生活必需品,故假设其大于零。因此,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可得到差异化产品的均衡价格:同时,对于差异化产品i 的总需求为:
为研究关税传导对进口国市场的影响,本文将进口国设定为本国、出口国设定为外国,并将市场划分为进口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口国国内产品的最终价格不仅取决于进口国市场的产品定价,还与进口产品的价格密切相关。(25)Marchand B.U.,“Tariff Pass-Through and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99,No.2,pp. 265-281.(26)Edmond C., Midrigin V. , Xu D.Y.,“Competition, Markups and the Gains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105,No.10,2015,pp.3183-3221.(27)孙浦阳、张甜甜:《国际外部需求、关税传导与消费品价格》,《世界经济》2019 年第6 期,第47-71 页。本文将与上述文献保持一致,假设进口国市场的产品最终销售价格是本国产品价格和进口产品价格的C-D 形式:
假设经济系统中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即消费者的劳动力),且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垄断竞争。同时,假设同质产品和差异化产品的生产成本分别为单位工资和生产成本c,且本国和外国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生产决策模式。
将某一企业生产差异化产品i 的活动分为投资和生产两个阶段。在投资阶段,企业面临fE的沉没成本;在生产阶段,企业的决策取决于其生产成本(c)和生产能力(K),当企业的生产活动超过其生产能力时,面临的边际成本为c+rg,其中rg指的是企业所在国的特定调整成本。由于本文重点关注进口关税τ对进口国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传导作用,因此借鉴相关研究,(28)孙浦阳、张甜甜:《国际外部需求、关税传导与消费品价格》,《世界经济》2019 年第6 期,第47-71 页。假设国际运输成本(冰山成本)和国内运输成本忽略不计。
在垄断竞争的市场背景下,进口国和出口国企业的定价决策取决于:
由于0 ≤ρ≤1,(9)式中关税传导弹性系数恒满足于Δ(τ)∈[0,1),因此本文可得出与相关文献一致的结论,进口关税对于进口国产品价格传导具有不完全性,即进口关税下降引致的进口国产品最终价格的下降幅度小于关税下降幅度。
不同的是,本文重点关注进口国消费者异质性(注意力配置)对关税不完全传导的作用。虽然收入是消费者通过消费需求获得效用水平的主要因素,但忽视了消费者之间的差异,无法说明需求层面的因素对进口行为以及关税传导机制的作用。对于进口贸易而言,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收入水平、信息技术能力等)进行决策,有限(对外)注意力配置作为信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决定关税传导的最终结果。具体而言,消费者对某一种进口产品注意力配置越高,能够获取的有效信息越多,进而导致进口国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降价的压力越大(这部分说明了注意力配置与价格指数正相关)。然而,由于消费者注意力是有限的,对进口产品注意力配置越高,说明消费者需求越旺盛,根据供求关系可以得出,进口产品价格会上升,进而出现关税传导不完全的结果,说明注意力配置和关税共同作用与价格指数负相关。
因此,关于(9)式对消费者注意力配置进一步求导可得:
由(10)式可知,在消费者注意力配置较高的地区(对从国外进口的产品需求度较高的地区),即使进口关税的下降,进口国市场的产品销售者没有足够的压力去降价。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基本结论。
进口关税下降和(对外)注意力配置提高有助于促进进口国消费市场价格指数降低;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存在差异性(即消费者异质性),当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提高时,对关税传导机制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
依据上述关税传导理论的基本结论,本文将重点关注进口市场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提高对关税传导机制的影响。具体而言,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即进口关税不断下降后,消费者注意力配置高的进口市场,其消费品最终销售价格降低的幅度是否越小。基于此,本文在设定实证模型时包括了进口关税和消费者注意力配置两个关键变量,同时有学者还纳入了两者的交叉项,(29)孙浦阳、张甜甜:《国际外部需求、关税传导与消费品价格》,《世界经济》2019 年第6 期,第47-71 页。进而对进口国消费品最终价格与进口关税以及消费者异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具体实证模型如下:
其中,Pjit指j 城市t 年i 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Tariffit=ln(1+τit),τit表明进口国t 年i 产品的进口关税;Attentionjt表示t 年j 城市的消费者(对外)注意力配置,即该城市的消费者异质性。Xjt指的是影响j 城市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其他控制向量;φj、δi、μt分别表示城市、产品以及时间的固定效应,旨在降低回归过程中遗漏重要解释变量的可能性(比如区域销售环节等城市特征、产品特征、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等时间特征因素);εjit为估计方程的误差项。同时,本文的回归结果将考虑城市层面的聚类稳健标准误差,进而避免序列相关性、异方差性和统计量聚类特征导致的不利影响。
根据理论部分的结论,本文将重点关注进口关税以及其与消费者注意力的交叉项,即β1和β3。已有相关研究表明进口关税的传导机制是存在的,即随着进口关税的下降,进口国市场越发开放,进而导致进口国市场消费品最终价格下降,因此本文预期由于进口关税τit下降,β1将显著为正。但是,关税传导机制并不完全,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提升时会向外界传达需求旺盛的信息,定价方根据供求关系判断,进而削弱降价的动力。也就是说,即使进口关税下降,进口国市场的产品销售者没有足够的压力去降价。因此,本文预期β3显著为负。同时,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提升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更有效的信息,进而通过信息成本的降低推动产品价格下降。因此,本文预期β2显著为负。
1.关键变量
(1)消费品价格指数(PI)
该数据是“城市-产品-月度”维度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监测和公布的数据(简称为CPIC),涉及2014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的35 个主要城市即时的消费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同时,该数据库中包括每个月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根据2014 年价格指数及其变化情况,可以获得2013 年相关的数据,最终可获得2013—2019 年的年度数据。
选择该数据的原因有三,一是该数据的收集严格遵循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的规定和程序,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权威性;二是数据涉及固定的城市并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便于构造完整的面板数据库;三是价格指数剔除了不同城市的差异性,有利于不同城市消费者真实生活成本的比较。本文涉及的城市基本覆盖了我国所有省级地区,覆盖范围较广,同时重点关注14 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因此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4 大类消费品分类见表1。在数据处理方面,将原始的价格指数数据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转换为“城市-产品-年度”面板数据。
表1 消费品14 大类划分
(2)消费者注意力配置(CA)
选取百度搜索指数来刻画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原因有三:一是大量研究表明互联网搜索指数可以作为消费、金融等领域经济变量的先行指数,是注意力配置的合理代理变量;(30)施炳展、金祥义:《注意力配置、互联网搜索与国际贸易》,《经济研究》2019 年第11 期,第71-86 页。二是百度搜索指数在时效性和可获取性方面具有优势,不仅有利于改善指标滞后性,还有助于克服指标偏倚性问题,进而提升经济分析的有效性,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31)刘涛雄、徐晓飞:《互联网搜索行为能帮助我们预测宏观经济吗?》,《经济研究》2015 年第12 期,第68-83 页。三是心理学研究表明互联网搜索行为会降低个体信息存储和记忆的能力,在个体经济行为(消费、储蓄等)以及情感认知等方面对消费者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互联网搜索指数是消费者的禀赋特性(收入、学历等)和个体行为决策融合的良好表现,且有大量文献支撑其作为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的代理变量的合理性。
本文核心变量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相关数据来源于百度指数。该数据统计的基础是网民以关键词形式在百度上的搜索量,百度网站作为国内第一家中文搜索引擎网站,在我国拥有绝大多数的搜索市场份额,可以较为准确反映我国消费者互联网搜索的频数,进而体现消费者(对外)注意力配置的变化。
数据获取方面,基于CPIC 数据中涉及的城市和产品类别,通过百度指数收集相应城市对不同国家相应产品类别进行搜索的结果。具体而言,以美国—上海—食品为例,在百度指数中搜索“美国食品”“美国进口食品”等关键词,并选取上海作为观测城市,可获得2013 年至今的日频搜索数据。通过这一方法对上述其他34 个城市进行重复操作,以获取2013 年以来“进口来源国-城市-产品类别”维度的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相关数据。数据处理方面,考虑日频搜索数据可能出现的异常值,本文将自然年内日搜索频数总和的平均值作为统计指标,记为CA-mean。此外,本文将选取自然年内百度搜索的频数的中位数用于稳健性检验,记为CA-mid。
(3)数据合并
由于CPIC 数据库产品名称的编制系统与关税数据库完全不同,因此,第一步,按照相关方法,将关税数据HS-6 位编码层面进行转换和统一。(32)孙浦阳、张甜甜:《国际外部需求、关税传导与消费品价格》,《世界经济》2019 年第6 期,第47-71 页。不过,与将CPIC 数据以2002 年的HS-6 位编码为标准并逐一与关税数据进行匹配不同的是,本文直接将海关数据与CPIC 数据进行匹配,最终整理为14 大类消费品,见表1。这样做的好处是,海关数据库中的产品基本都能在CPIC 数据库中找到合适或相近的分类,减少了大量的剔除项。不过,这一做法忽视了每个城市消费的进口品HS-6 位产品种类并不完全一样,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是未来继续深入研究的潜在方向。然而,纳入消费者异质性的关税传导是我们有益的尝试,重在判断影响的大致方向,匹配方法差异对方向判读的影响应该不大。第二步,利用海关数据库,将每个城市某HS-6 编码的消费品进口数量除以某类消费品(共14 类)总进口量作为权重,经过加权处理得到这类产品的最终关税水平。第三步,将上述关税年度数据与城市级别的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数据进行匹配,构造成(中国与多个进口来源国)“国家-城市-产品-年度”的面板数据。在剔除进口量较小或不稳定的观测值后,最终关税(记为TAR)数据覆盖2013—2019 年42 个主要进口国、35 个城市、14 大类消费品,共144,060 个观察样本。
2.控制变量
为避免遗漏变量导致的偏误结果,本文从对消费者消费的需求侧(人口、人均收入)、供给侧(中间品进口)以及进口国环境(同时影响消费者需求侧和生产者供给侧的基础设施和网络覆盖率)三个维度,在回归分析时加入了一些重要的控制变量,这些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历年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1)人口规模
该变量记为lnPOP。如果城市拥有较大规模的人口,那么该城市则拥有较强的产品需求,进而导致价格水平较高。(33)孙浦阳、张甜甜:《国际外部需求、关税传导与消费品价格》,《世界经济》2019 年第6 期,第47-71 页。本文将对各城市年末人口总量取对数,作为影响进口国消费品价格指数的需求侧因素之一。
(2)人均收入
该变量记为lnPGDP。收入水平是个人和家庭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均收入的增加会引起消费者消费需求水平的上升,进而推动物价水平上升。(34)韩立岩、杜春越:《收入差距、借贷水平与居民消费的地区及城乡差异》 ,《经济研究》2012 第47 期,第15-27 页。本文将对各城市的人均GDP 取对数,作为影响进口国消费品价格指数的需求侧因素之二。
(3)中间品进口
该变量记为lnIMP。中间品进口引致企业竞争,促进生产率、产品品质以及规模提升,导致进口国产品价格下降。(35)Rodney D.Ludema,ZhiYu,“ Tariff pass-through, firm heterogeneity and product qualit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103,2016,pp. 234-249.本文将关于中间品规模取对数,作为影响进口国消费品价格指数的供给侧因素。
(4)基础设施
该变量记为lnIFR。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进而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水平。(36)刘晓光、张勋、方文全:《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世界经济》 2015 年第3 期,第145-170 页。本文将关于各城市高速公路里程取对数,作为影响进口国消费品价格指数的进口国环境因素之一。
(5)网络覆盖率
该变量记为RWEB。互联网的覆盖程度有助于消费者降低搜寻成本和零售商的交易成本,加大市场竞争,促进消费品价格水平的下降。(37)孙浦阳、张靖佳、姜小雨:《电子商务、搜寻成本与消费价格变化》,《经济研究》2017 年第7 期,第139-154 页。本文将利用各城市互联网受众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重,来测度互联网覆盖率,作为影响进口国消费品价格指数的进口国环境因素之二。
根据(11)式,采用CA-mean 表示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消费者异质性),结合2013—2019 年42 个主要进口来源国、我国35 个城市、14 大类进口产品的关税和我国消费品市场的价格指数水平,就消费者(对外)注意力配置是否对关税下降引致国内消费品价格下降具有抑制作用,具体实证结果见表2。通过Hausman 检验发现,固定效应较为合理。其中,在第(1)至(4)列中分别加入了进口来源国、城市、产品以及时间层面的固定效应。在主要变量的基础上,从消费者需求侧、生产者供给侧以及进口国环境三个角度,分别加入人口规模(lnPOP)和人均收入(lnPGDP)、中间品进口规模(lnIMP)、基础设施(lnIFR)和网络覆盖率(RWEB)四个维度,并在四个维度的固定效应基础上进行了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与本文关注并得出的理论结果保持一致,具体而言:
第一,表2 中第(1)至(7)列均表明,进口关税(TAR)对我国市场消费品价格显著正向影响。也就是说,随着我国进口关税不断下降,可能通过进口产品数量、质量以及种类引致我国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进而促使国内消费品最终价格下降。
第二,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与进口国消费品价格水平负相关。也就是说,消费者对某一种进口产品注意力配置越高,能够获取的有效信息就越多,进口国国内市场通过更加激烈的竞争导致价格水平下降。
第三,进口关税与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的交互项的系数显著性为负,说明进口国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的提升阻碍了关税传导机制作用的完全发挥。也就是说,消费者因其(对外)注意力配置水平提升,使得进口关税税率下降而对该地区消费品市场的影响较小。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精力是有限的,注意力配置水平较高,说明消费者具有更旺盛的需求水平,增强了消费者需求侧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从而影响消费品供求关系,提升消费品最终销售价格,最终抑制进口关税下降引致价格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外)注意力配置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消费者可能更加关注进口产品的质量、产地属性等方面,而非消费品价格本身,因此,进口关税下降带来的企业竞争引致降价压力不足。上述两方面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说明了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
第四,基础性检验结果还表明,人口规模(ln-POP)、人均收入(lnPGDP)与消费品价格显著正相关,基础设施(lnIFR)、网络覆盖率(RWEB)以及中间品进口(lnIMP)与消费品价格负相关。与控制变量选取的主要观点基本一致。
表2 基础性检验结果
续表
在基础性检验中,利用自然年内日搜索频数总和的平均值(CA-mean)作为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的代理变量,来表示消费者异质性。接下来将采用三种方法对实证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种方法,为了避免异常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将利用自然年内百度搜索的频数的中位数(CA-mid)作为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的代理变量,来表示消费者异质性。具体检验结果见表3 第(1)列。
虽然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对进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变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但并不能排除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对关税传导可能存在的滞后性。因此,第二种方法,将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的滞后性带入到实证模型TAR×CA-mean 和TAR×CA-mid 中,分别记为TAR×CA-meant-1和TAR×CA-midt-1。具体检验结果见表3 第(2)至(3)列。
基于使用平台的差别,百度搜索指数可分为PC端指数和移动端指数,本文在基础性检验中使用两者之和。然而,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等移动端进行搜索。因此,第三种方法,将采取移动端平均数据和中值数据(分别记为PCA-mean 和PCAmid)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3 第(4)至(5)列。
表3 稳健性检验结果
续表
由表3 可知,使用自然年内百度搜索的频数的中位数(CA-mid)作为消费者注意力配置的代理变量,考虑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对关税传导的滞后影响(TAR×CA-meant-1和TAR×CA-midt-1),采取百度搜索移动端平均数据和中值数据(PCA-mean 和PCAmid),这三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基础性检验虽然存在细微差别,但总体上与基础性检验结果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文的理论研究结果和实证检验结果是可靠的。
本文从注意力配置的视角阐释了消费者异质性对关税传导机制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国际贸易领域在消费者异质性以及关税传导方面的研究。同时,选取百度搜索指数作为消费者(对外)注意力配置的代理变量,该数据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运用是有益的尝试。基于此,在理论和实证(包括基础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层面得到较为一致的结果:本文关注的核心变量进口关税、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分别与进口国市场消费品价格指数显著正相关和显著反相关;消费者注意力配置对关税传导机制有抑制作用,即关税传导具有不完全性。此外,需求侧的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和人均收入)与消费品价格指数正相关,供给侧和进口国环境因素与消费品价格负相关。
高质量扩大进口不仅有助于通过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经贸强国建设。本文的政策含义有四点,具体如下。
第一,本文理论和实证部分的结论均表明关税的持续下降将有利于我国国内消费品价格指数的不断降低,有助于增进民生福祉的目标实现。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借助RCEP 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海南自贸区等,降低进口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促进国内竞争,降低消费品最终价格下降,切实做到让利于民。
第二,消费者(对外)注意力配置(消费者异质性)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国内市场消费品价格指数的下降。因此,切实提升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注意力配置是消费者降低消费行为信息成本的重要途径,相关信息部门需要做好互联网上信息的甄别工作,构筑安全的网络信息系统。另一方面,注意力配置是消费者对进口产品(质量、来源国属性等)需求程度的重要表现形式,我国应尊重并利用消费者的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贸易和经济政策,优化国内外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有效增进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进而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以国内市场带动双循环体系构建。
第三,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抑制了关税传导的作用。需要清楚认识到这不是坏事。这为深层次挖掘如何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启示。一方面,消费者注意力配置水平提升说明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质量、产品(进口国)属性等方面,而不再仅仅停留在产品的价格层面。进一步扩大开放应重点关注进口产品的质量、属性等方面,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另一方面,抑制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特点(收入水平、科技水平以及个人精力等),我国应制定积极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就业政策,完善教育体制和培训体系,助力消费者分享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
第四,基础设施、网络覆盖率以及中间品进口与消费品价格负相关。因此,我国可以持续高效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特别是高科技、智能化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最终让利于民。同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进竞争,倒逼企业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较低价、高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