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炎 设计/邱洪涛
4月21日,广汽埃安通过线上发布会的形式正式宣布,该品牌在广州南大干线的首个超级充换电中心正式落成。同时,该企业还宣布将通过增建充换电中心等多种形式,将广州市打造成全球首个“埃安超充之都”。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广大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发展局面,产销均刷新历史记录。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54.5万辆,较2020年增加217.9万辆,同比增长159.52%,销售352.1万辆,较2020年增加215.4万辆,同比增长157.57%。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同比增长59.25%。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品质已经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是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截至2021年底,联盟成员单位共上报公共充电桩114.7万台,同比增长65%,随车配建充电桩(私人充电桩)147万台,同比增长74.3%,即全国公共及私人充电桩保有量总计261.7万台,同比增长70.1%。那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的保有量之比约为3:1,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这一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而截至2021年底,我国换电站仅达到1298座,增加了736座,换电站数量远低于充电桩保有量。
目前,国内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品主要以充电模式为主,少数企业正在探索换电模式。因此,经过多年的培养,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用户已经习惯了充电模式,但充电模式仍存在弊端。根据中汽协统计,2021年有40%的消费者投诉充电时间过长,72.5%的消费者投诉充电桩数量少。充电的不便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出行体验,也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电池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性能缺陷就造成了不少的尴尬:每次快充充满需要1~2h,慢充就更慢,需要6~8h;续航里程尴尬,尤其节假日期间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极易排起长队;快充使电池电量衰减加速,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冬季电池电量大幅下降,续航里程大幅缩水,高寒地区更甚。根据美国汽车协会AAA的调查,气温降至-6℃时,电动汽车的平均续航能力下降41%;大量老旧居民小区空间不足,无法安装充电桩;充电桩少,分布布局不合理,忙闲差距较大,部分充电桩甚至从未启用过。其次,当大量车辆同时充电时,电力系统所受的压力增大。当然,充电模式也有优点:充电桩体积小,安装方便灵活,成本较低;快慢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目前车企正在探索超级充电模式,目标是“充电比加油更方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补电问题日益突出。进入今年以来,多个部门都提到要支持“车电分离”、充换电设施建设,市场立即闻风而动,“换电模式”成为资本热捧的新宠。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车和家等企业均有“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布局,只是暂时还没有形成规模。换电模式最大的优点,首先就是快,一般一辆车3~10min就能完成电池组更换;再就是便于实现车电分离,剥离了电池残值对整车残值的影响,也有利于旧电池的梯次利用;换电站可以采用慢充的模式对电池充电,避免了电池电量的衰减,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可以避免大量车辆同时充电带给电力系统的冲击,合理运用电力系统的波峰和波谷的电量进行充电,缓解用电压力。但也要看到换电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换电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巨大,需要多方合力,而且后期运营费用也远高于充电模式;由于不同车辆配置的电池型号不同,无法实现互换,需要换电站储备足够的电池,而且型号也要齐全,运营成本巨大,需要实现电池标准化。
基于近年新能源汽车的实践,本文对新能源汽车补能这一问题从技术、基础建设、使用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找出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在电池技术实现突破前,换电模式能更好地提升效率,是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续航焦虑的最佳解决方案。但是,也要看到换电模式投资巨大等问题,以及电池型号繁多等因素,使换电站的建设不仅需要多方协作,还远没有充电模式普及的速度快。在广泛推动充电桩建设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建设充电桩,鼓励快慢充;在城区没有充电条件的区域建设换电站,缓解无法充电的压力;公交客车可以利用夜间等空余时间进行充电,出租车等可以采用换电模式,解决不同场景的用电问题;高速公路则采用快充和换电双模式,驾乘人员需要休息的可以采用快充补电,时间紧迫的可以采用换电方式,解决等候时间过长的尴尬。因此,多模式共存、相互补充是目前发展阶段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