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豪
5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顺利举行,李家超以1416票高票当选。李家超在竞选政纲中强调“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团结一致为民解困”,提出未来施政将以结果为目标,带给市民会做事、做成事的政府,全面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奠定香港发展的稳固基石。
“爱国者治港”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一段时间以来,香港之所以乱象丛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爱国者治港”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港人治港”就是由爱国的香港人治理香港,就是“爱国者治港”。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坚持“爱国者治港”,是天经地义的事。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因此,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架构中,身处重要岗位、掌握重要权力、肩负重要管治责任的人士,必须是坚定的爱国者,香港才能开启良政善治新篇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几年前,在香港大学的一场演讲中,礼堂全场合唱《我的祖国》,歌声中有河流稻香、家国故园,令无数人动容落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香港与祖国休戚与共。香江两岸,狮子山下,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有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有700多万香港市民的团结奋斗,香港定能书写更加精彩的“香江名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王哲
这个“六一”有点甜。
这天,上海“醒”得很早,当外滩海关大楼零点钟声敲响,一束束璀璨的烟花划过上海的夜空,经受住了史无前例疫情大考的这座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保卫战”,终于开始回到正常轨道,甜美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脸上,别具风格的沪上“烟火气”又回来了。这段不寻常的日子里,每位市民的坚持和付出都格外可贵。不松懈,齐努力,上海还是那个“大上海”!
北京也传来好消息,当日下午,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北京疫情防控形势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北京的13个区连续7日以上无新增社会面病例,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人们在开放公园,在河畔湖边,在街边绿地,在复业商场,在保证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过了一个甜蜜开心的儿童节。
过去的这个5月,许多困居在家中的人们,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许多“刘畊宏女孩”带着老公孩子一起大跳健身操,给疫情中的封闭居家生活带来了健康和欢乐。到了5月底,“王心凌男孩”又火了,“霸榜”各大社交媒体以及短视频平台。大家追寻的是曾经的青春美好在现实中重现,是历经沧桑后的洒脱淡定,是发自内心的对生活始终如一的热爱。
甜是最幸福的味道,不过要在甜之前先尝过苦,尝种种苦后品到的点点甜才会甜彻心扉。有人说,这种最甜的甜,叫作回甘。
张利娟
人民教育出版社问题插图教材事件不断发酵。近期,又有多部教辅图书、儿童图书插图爆出问题。这些频上热搜的新闻都共同指向了儿童精神侵扰的问题。作为家长,莫名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和无力感。
这套教材已有近10年历史,以前也有不少人提出过意见,但引发的关注较少,也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原因何在?这值得深思。5月28日晚,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插图事件道歉并发布整改说明,教育部要求全面排查全国中小学教材。然而,一句道歉、一个整改承诺就够了吗?
在大家的期盼中,教育部5月30日宣布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彻查,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将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这算是给家长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期待调查处理结果早日公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传授知识,也塑造生命和灵魂,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教材插图,不仅是孩子启蒙思想的开始,也关乎一代人的记忆。所以,今后千万别再用“问题教材”荼毒孩子们的心灵。
陈珂
“太难了。”聊起疫情下企业的生存境况,汕头市某制造业企业负责人抛出这句话后便不再多讲。这个话题意味着一次沉重的复盘——将疫情带给企业的创伤层层揭开,并且是在不知道这些伤害何时停止的情况下。因此,我没有感到意外,并对这位负责人愿意接受采访表达了感谢。
一位研究民营经济40多年的专家说出了自己的观察:由于物流封控,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断供;员工因管控无法到岗,订单迟迟不能交货,导致客户预期下降、客源丧失;有的企业没有资金流入,外加各项支出不减,面临现金流断裂……这位专家告诉我,一批底子弱的小企业已经在疫情前期倒下,能够撑到现在的企业可谓生命力顽强,但当疫情持续时间远超预期,生活方式、社会秩序、生产经营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时,处在生死存亡极限状态下的企业不在少数。
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我国民营企业增加到4457.5万户,占企业总量超过九成,它们在GDP、就业和税收上的贡献为人乐道,当前又因疫情带来的艰难处境引发关注。从减税降费、退税免税再到提供融资支持,来自政策的支持一直是清晰的,也在一直加码,并与企业自救一起形成强大合力。当前,尽管疫情仍多点散发,但我们相信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邱慧
采访对象曾鑫是位视障患者的消息,是她的同事告知我的。在此之前,我与她以微信文字的形式一轮又一轮地联络。得知消息后,再与她沟通时,我向她发出了一条内容简明扼要且不算长的语音信息。在我看来,这或许能让她沟通得更为便利。让我意外的是,消息发出后,她依然以文字逐条回复。我又为那条语音信息感到冒昧。
正式采访时,我们聊起了她的视力情况。她的视力在慢慢变差,现在只能看到事物的光感和大体轮廓,放大镜很难起到作用了。我为之前的文字消息感到抱歉,也坦白在得知她的情况后,我潜意识里在犹豫如何与她继续沟通,担心冒犯到她的“伤心处”。曾鑫从电话里传来笑声,她后来告诉我,我不是第一个有此感受的人。她以同样的说辞对我说:“照常就好,不必抱歉。”这之后她依然以文字回复消息,发文件、发图片,一切如常。但我开始下意识地要为她“减负”,把待沟通的问题攒在一起,统一发给她,其余时间不再多去打扰。
我时常想起她那句话:只有以同样的标准看待视障群体和明眼人,才算是盲人真正融入到了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