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要素”活起来

2022-06-10 12:35:43李爱粉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燕子生动

李爱粉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首次提出“语文要素”这个概念,它由阅读、表达和习惯三个维度构成。语文要素是课程标准里学段目标的分解及细化,编者将语文要素的各个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落实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中,呈现出学习内容的逐层递进。语文要素涵盖面广,关注角度宽,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以三年级下册各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例,由表1可知,本册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有作用于閱读表达能力的,如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的了解怎么把段落和事物写清楚;有指向学生语文言语表达能力的,如第四单元的概括和第八单元的复述;有指向阅读习惯和方法的,如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想象的神奇”等。当然其中部分语文要素并不仅仅指向一个方面,而是注重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并没有好好地对语文要素进行深入解读,思考其如何落实到教学,以及如何落实到学生,往往陷入为要素而要素,将语文教学窄化为只教要素的泥沼,从而出现以下几大教学误区:

其一,将语文要素概念化、术语化、标签化,以知识识记的方法强塞给学生。我们都知道,学生语文能力并不是由学生掌握了多少语文知识而决定的,语文知识并不代表语文能力。学生知道动态描写、场面描写、详写略写等概念化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会写、能写。课标中提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因此,在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中,要力避概念化、术语化。

其二,将语文要素标签化。语文要素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方法或是习惯的获得上,老师仅仅将它作为口头的学习指令,学生只是把它作为应付学习的要求,这样的呈现形式只是将语文要素作为标签,那么永远不可能转化为语文素养。如在教授“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个要素时,如果老师没有提供思维路径,没有给予学习支架,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从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等五感的角度来想象,学生的想象一定还是空洞无物的,还是在语言文字上转圈圈。因此,必须注重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强化要素的迁移应用,从语文要素转化为语文素养。

其三,将语文要素机械化。语文要素是每个单元开展教学的抓手和凭借,必须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去学习、实践直至内化。要素落实的前提是依托文本语言提升语文素养,比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我们不能单调地、反复地让学生去操练,而是要结合故事的文本特质,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故事具有反复性,可以借助表格复述故事;《漏》是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可以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讲故事。有了课文内容的依托,以及合理的学习支架,学生就能够顺利地学会复述故事,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提升复述故事的能力。

针对以上几大误区,现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为例,谈谈如何让语文要素“活”起来,真正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用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立足语文要素,提升语言表达的亮度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之一,这个要素着力点是文本语言的品读和感受,体会优美生动语句的表达效果。但该要素的指向不够清晰,因此很容易变成课堂教学的一个概念术语。笔者结合本单元的文本特点,以尊重学生阅读体验为前提,从词语入手,再到句子,想象画面,还原文本情境,在反复朗读、比较阅读等方式中加深对优美生动语句的认识,感受词句的妙用,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形容词的妙用,让描写更生动

本来普通的事物,运用了一系列修饰词,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从而令读者如亲眼所见,达到真切感人的修辞效果。如学习郑振铎笔下的燕子外形描写,通过反复阅读、句子比较、图片观察等方式,学生发现作者观察时,正是妙用了形容词来形容燕子外形,写出了燕子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时,除了去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还要借助填空让学生进行背诵、积累,最后通过视频欣赏翠鸟美丽的外形。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学生自然就会照样子用上优美生动的词句来描述,此时他们笔下的翠鸟也显得美丽动人,惹人喜爱。这一教学体现了由言入象的过程。

(二)动词的巧用,让表达更形象

燕子的飞行因为有了作者细腻妥帖的动词运用,用上两个陌生化的词语“斜飞”与“横掠”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姿态美、敏捷,加上“沾了一下”,那种飞行时的轻盈、灵巧呼之欲出。如何体会动词巧用的表达效果呢?我们来看看教学片段。

生:我圈出了燕子的两种飞行姿态:一种是“斜飞”,一种是“横掠”。

师:同样是写飞,作者却用了两个不一样的词,为什么呢?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我看到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很快地从这里的稻田飞到那边的高柳,只是一眨眼的工夫,燕子飞行速度真快。

生:有几只燕子把身子摆平,翅膀张得大大的,像在湖面上轻轻地擦过。

……

师:你们描述的画面这么生动,大家来演一演燕子的飞行。

(生表演)

师:哇,我还看到这只燕子“沾了一下”水面呢,我们能不能说燕子“碰了一下”“撞了一下”水面?

生:用“碰”和“撞”显得太笨重,燕子也不可爱了。

生:而且不是“荡漾”起一圈一圈小圆晕,那是“溅起一朵一朵水花”了,图片上的小圆晕多美啊。

师:这几个动作词用得多么巧妙,多么生动,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燕子的轻盈、灵活。2EFC2801-0F9A-49DC-9D09-47B941EF303A

以上教学片段,学生通过圈圈画画、想象画面、表演体验、换词比较、借助图片等方式,将文字画面化、形象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动词的精准生动。

(三)幽默感的语言,让语言有灵性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他的语言幽默、谐趣,细细体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风格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学生的语感,建构崭新的表达思維。

(1)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花大姐》的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昆虫自己学习并完成表格。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表格向组员介绍喜欢的一种昆虫。

(3)对比汪曾祺备忘录的记录,发现自己介绍得不够有趣、好玩。

(4)要像汪曾祺一样介绍,还得品读品读你们发现的这些幽默的语言

……

在以上学习环节中,学生经历了用自己原生态语言来介绍,再通过比较、品读,发现还可以用“反问”“自说自话”这样能让人发笑的语言来介绍昆虫,这是学生真实认识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的历程。

紧扣语文要素,创设语言情境,结合言语活动,学生联系自己的个体感悟、个体发现,内化优美生动的语句表达范式,进而迁移运用,打破原本的表达方式,有了自觉的语言润色意识,促使本色语言变为有色语言,表达上就有了光泽,有了亮度。

二、解构语文要素,拓宽语言表达的宽度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作为第一单元的又一个语文要素,乍一看,这是学生阅读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阅读策略(图像化策略),我们怎样才能将它不作为标签式的口头要求,不作为学习指令呢?这需要我们老师认真解读语文要素与语文学习的关系,并且有意建构、关联语言的学习。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笔者做了大胆的尝试。

(一)五感的调动,丰富想象表达的维度

本册的第一篇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这三首诗描写的都是美丽的景色(春景、夏景),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很好的范例,通过想象理解整首诗的意境。该怎样去想象?想象些什么?这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我们需要提供想象的支架,拓宽想象的路径,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思维大声表达出来,才能真正读懂画面丰富的诗。

“走进杜甫的《绝句》,你看到了什么?似乎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呢?请把你读到的、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有了五感的调动、想象角度的打开,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不再停留在字面上,学生想象的画面立刻丰富、饱满起来。

(二)细致的观察,充实事物描写的角度

“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是第一单元的习作要素,笔者有意识地将它与课文学习对接关联起来,培养一种跟着课文学作文的意识,可以极大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燕子》一文中的燕子外形写了羽毛、翅膀、尾巴;《荷花》写了荷花的气味、颜色、姿态;《昆虫备忘录》里记录了昆虫的外形、习性及其他特点。作者观察细致,才有了对事物多方面的描写。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脑图里就应该有这样图示的建构,对平面的课文有立体的印象,形成对事物表达的多方位认识。

(三)有序的观察,形成语言表达的条理

“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除了从多方位去细致观察、描写,还应该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描写时不至于杂乱无章、毫无头绪。读了郑振铎笔下的燕子外形,我们的脑海里就能立即勾勒出活脱脱的燕子形象,原因就是抓特点、有序地描写。从羽毛到翅膀、尾巴,这是整体到部分的体现;从翅膀到尾巴是从上到下的把握。笔者不仅引导学生阅读时发现作者写作的有序,还迁移到描写翠鸟、小兔子、小狗等动物朋友也要做到观察有序、言之有序,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叶圣陶笔下荷花的形状、姿态描写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把白荷花不同的样子写得具体、细致,也使表达更有顺序。在阅读时通过调换顺序、情境表演,学生体会到表达的条理性,也能水到渠成地生成课堂练笔,写写自己喜欢的植物,而且做到言之有序。

教师应该牢固树立语用意识,让语文要素活起来,从学生习得语言表达的角度出发,以学科老师的职业敏感度在教材中寻找言语实践的生发点,创设适切的言语活动促进学生言语表达的成长点。2EFC2801-0F9A-49DC-9D09-47B941EF303A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燕子生动
燕子
燕子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58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燕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