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蕾 何明文 杨晓东 刘 盼 史春伟 陈嘉选
(中国西安710068 陕西省地震局)
地壳形变观测能够直接捕捉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形变变化。钻孔体应变观测是一种小空间尺度的地壳形变观测。将钻孔应变仪探头安装在钻孔下方的基岩中,可精细观测到地层内部应变状态的连续变化,有助于研究地震应力、应变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地震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背景资料(李希亮等,2013)。文中以乾陵地震台(下文简称乾陵台)2018—2020 年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观测数据质量、干扰因素及映震能力,以期为其他相关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乾陵台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陵前村,海拔高度885 m,地质构造上属渭河断陷盆地中段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接触带,台基岩性为奥陶系炭岩,形变观测属国家Ⅰ类观测项目。该台地处渭河断陷盆地中段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关山—口镇断裂以南,乾县—富平断裂以北(杨晓东等,2018;杨小林等,2020)。
乾陵台钻孔体应变观测始于2007 年,于该年1 月13 日架设安装TJ-Ⅱ型体积式钻孔应变测量仪,1 月14 日开始运行。该台体应变钻孔井孔为干孔,开口孔径:150 mm,终孔孔径:130 mm,孔深:71.3 m。TJ-Ⅱ型体积式钻孔应变测量仪多年来运行良好,记录曲线缓慢正向漂移,岩石呈压性变化。
选取乾陵台2018—2020 年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从观测资料完整性、年零漂和资料精度方面进行分析。
观测数据完整性体现在数据连续率和完整率上。连续率是指观测设备记录数据个数占原始采样总数的百分比,完整率是指经预处理后有效数据个数占应有数据总数的百分比。分析2018—2020 年乾陵台体应变观测资料,计算观测数据连续率和完整率,结果见表1,可见该台体应变观测数据连续率和完整率均高于99.5%,数据完整性较高。
年零漂用来判断基值的稳定性。乾陵台体应变仪2018 年漂移量为2 201.4×10-9,2019 年为2 886.2×10-9,2020 年为2 377.7×10-9(表1),体应变观测曲线呈缓慢正向漂移,漂移量较明显,近3 年体应变仪漂移量满足形变学科组观测要求,说明观测系统基值稳定性较好。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维尼迪柯夫调和分析方法,能够计算体应变潮汐因子及其相对误差(精度),得到固体潮观测值与其理论值的偏离情况,从而判断观测数据质量(卢双苓等,2018)。计算得到乾陵台2018—2020 年体应变观测数据潮汐因子及其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结果见表2,可见:该台体应变潮汐因子变化较稳定,平均值在0.69±0.01 范围内;观测精度(相对误差)较好,平均值最小为0.012 8,最大为0.016 4。
表2 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调和分析结果Table 2 The results of harmonic analysis of observation data of borehole strainmeter
对选取的乾陵台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从自然环境、观测系统和人为干扰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环境变化会改变体应变测项的监测条件,影响观测数据质量。降雨和气压是乾陵台体应变观测中受到的主要自然环境干扰。雨水到达地表后逐渐渗入岩体孔隙,导致孔隙水压力增加,使得水位上升,从而引起岩体体应变产生变化;气压变化会导致地面负载产生变化,从而引起岩体应力、应变的改变(李杰等,2003)。
调查发现,2018 年5 月21 日当地降雨量13.1 mm,乾陵台体应变观测值上升56.2×10-9;2018 年4 月4 日气压发生剧烈变化,变幅为11.2 hPa(图1);该台体应变观测曲线出现同步趋势性转折,变幅为58.8×10-9(图2)。分析乾陵台体应变观测与气压的相关性,计算得到二者相关系数为0.928 1,均大于李杰等(2003)给出的山东省3 个台站体应变与气压的相关系数:泰安台0.394、长清台0.619、烟台台0.876,说明乾陵台体应变对气压变化的响应更为灵敏。
图1 体应变、降雨量观测曲线Fig.1 Curves of body strain and rainfall observation
图2 体应变、气压观测曲线Fig.2 Curves of body strain and barometric pressure observation
近年来乾陵台UPS 电源稳定性有所下降,对仪器正常观测造成干扰。2020 年9 月29日00:02—00:16,UPS 电源发生故障,重启后恢复正常;07:34—08:40,UPS 电源再次发生故障,断电维修,导致该时段体应变资料出现缺数、突跳和台阶(图3)。
图3 UPS 不稳定记录曲线Fig.3 Recording curve due to UPS instability
对仪器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也会对观测数据产生干扰。2018 年8 月25 日15:45—16:26,对乾陵台体应变仪进行检修,根据需要,整理供电线路时进行临时断电,导致出现错误数据,观测数据曲线出现突跳现象(图4)。
图4 检修仪器记录曲线Fig.4 Recording curve due to maintenance equipment
据统计,2018—2020 年,全球共发生7.0 级及以上地震42 次,中国共发生6.0 级及以上地震15 次,其中:乾陵台体应变仪记录到全球7.0 级及以上地震25 次(震时形变波形明显),达地震总数的59.52%;记录中国6.0 级及以上地震8 次,达地震总数的53.33%。可见,该台体应变仪对全球7.0 级及以上地震和中国6.0 级及以上地震同震响应较明显。
2018—2020 年乾陵台体应变仪记录地震78 次,结果见表3,其中:①近震(震中距在100—1 000 km 范围内)5 次,其中震级最大为6.0(震中距762 km),体应变仪记录到波形异常变化持续时间为31 min,震级最小为2.2(震中距887 km),波形异常变化持续时间为8 min;②远震(震中距大于1 000 km)73 次,其中震级最大为8.1(震中距9 741 km),波形异常变化持续时间为134 min,震级最小为3.8(震中距1 115 km),波形异常变化持续时间最短,为7 min。因此,乾陵台钻孔体应变仪记录地震震级越大,波形异常变化持续时间越长。
表3 乾陵台钻孔体应变地震记录Table 3 Earthquake catalog recorded with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Qianling Seismic Station
以2020 年3 月25 日10:49:19 千岛群岛7.5 级地震(48.93°N,157.74°E,震源深度30 km)为例,分析乾陵台体应变仪地震记录特征。此次地震发生后,乾陵台体应变仪于当日10:53—12:30 清晰记录到此次地震异常波形,地震引起观测数据突变,从而导致记录波型发生变化,变化幅度51.7×10-9(图5)。
图5 乾陵台体应变地震波型记录Fig.5 The record of coseismic wave of the body strain observation at Qianling Seismic Station
通过对2018—2020 年乾陵台体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体应变运行良好,观测数据质量较高,表现在数据连续率、完整率和精度均较高;降雨和气压变化会对体应变观测资料产生干扰,表明体应变仪灵敏度较高;体应变仪对全球7.0 级及以上地震和中国6.0 级及以上同震响应较明显,震级越大,地震波形异常记录持续时间越长。由于该台体应变仪架设时间较长,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系统故障,影响正常观测,需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检修,有助于提升观测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