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知识要素向产业要素转化战略研究

2022-06-09 12:54李尚静白马卓嘎江村吉强文社余井权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藏药甘孜州

李尚静,张 媚,2*,白马卓嘎,黄 祥,江村吉,强文社,余井权,周 晶

(1.成都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2.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1137;3.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四川 康定 626099)

以四川康巴为中心发源地的南派藏医药是中华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甘孜州南派藏医药”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派藏医药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及独特治疗方法,并在疾病防治、康复养老、临终关怀等方面效果显著,是南派藏医药知识要素向产业要素转化的核心内涵。由于藏医药独特的知识价值观念、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以及甘孜州经济社会地理条件的限制,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在产业转化过程中仍面临规模经济小、技术标准不规范、品牌影响力有限、创新活力不足等现实困难[1-2]。南派藏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不仅是与现代社会知识体系及疾病健康观念的融合过程,更是逐步适应现代医学技术知识体系及相关产业体系发展要求的过程。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知识要素向产业要素转化,不仅是发挥南派藏医药特色优势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甘孜州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引导向消费引导转变的发力点。

1 南派藏医药知识要素体系

1.1 南派藏医药是藏医药的分支体系

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藏医药距今已有3 800年历史,是居住在今天西藏、青海及四川西部的藏族人民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经验结晶,也是与中医药、印度医学等传统医学流派交流的成果。公元8世纪,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编著了《四部医典》(又名《医方四续》),其是集藏医药医疗实践与理论精华于一体的藏医药学术权威工具书。1546年,《四部医典》木板印刷发行至藏区各地,之后出现多种木刻本和注释本,是藏医药学中最系统、最完整、最重要的经典名著。公元13~14世纪,根据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及藏医药治疗病症不同逐渐形成强巴派(北派)藏医药和宿喀派(南派)藏医药[3]。在历史上将以康巴为中心的藏医药称为南派藏医药,包括现在的四川甘孜、云南迪庆州、西藏昌都地区及青海玉树州约55万km2,总人口272万人,其中藏族约216万人。这一地区处于亚热带及河谷地区,药物以草药为主、配方药味多,擅长使用“清热药物”及“金针疗法”,亦普遍使用推拿、按摩、发汗、藏灸、热敷、冷敷、温泉浴、放血、擦涂、火罐等疗法,对脾胃病、肝胆病及高原性的风湿病、水肿、高血压等疾病疗效显著[4-5]。

1.2 南派藏医药沿袭了藏医药精髓

藏医药理论中将隆、赤巴、培根视为生命三因,三因配合则身体健康无病,三因发生紊乱则产生疾病[6]。三因既指身体功能又指疾病名称,即中医学的气类病、热类病和寒湿类病。藏医学理论从形成之初就关注健康,认为任何疾病均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张顺应季节变化进行饮食作息养生,通过日常保健方法形成健康体魄,且对婴儿和老年期护理保健有专门阐述。《四部医典》不仅载有生理病理、辨识诊断和治理措施等内容,还详细描绘了藏医外治的查痛、手术钳、放血、穿刺等手术器械与使用方法,提供了珠宝类药、石类药、土类药、精华类药、木类药、草药、动物类药等多达九百种藏药药材及其功效。西藏昌都藏医院、青海玉树州藏医院、迪庆州藏医院、四川甘孜德格藏医院等采用“藏医尿诊法”“骨伤疗法”“放血疗法”“藏药浴”“火灸疗法”等传统藏医疗法配合药物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甘则九”“佐塔”“珍珠七十味”“仁青梦觉”“二十五味珊瑚丸”等藏药制剂受到藏区群众的广泛青睐,独具特色的治疗方式及藏药制剂在推动藏医药发展上贡献卓越。

1.3 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初步形成了医产教产业体系

甘孜州拥有19所公立中藏医药机构(其中8家中藏医院获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藏医药研究所3家)共获得藏药制剂批准文号892个,生产的藏药品种达336个,年生产藏药制剂200多吨,产值达3 000多万元,从事藏医药人员达580人,其中民间师承从事藏医药人员近200人。甘孜州藏医院江吉村医生、阿佳医生、多吉扎西医生和德格藏医院雄呷医生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州南派藏医药”传承人。甘孜州藏医院作为南派藏医药的保护单位,现有职工153人,195个藏药制剂获得省食药监局制剂批准文号,并建有南派藏医药博物馆及藏药制剂室。甘孜州藏医院藏药制剂室年产藏药制剂达30余吨,药剂年收入接近2 000万元,是州内最大的制剂机构。甘孜州藏医院研发的治疗类风湿疾病的“藏药然降多吉胶囊”是甘孜州首个取得国药准字号的藏药新药,该院完成了“十五味黑药丸”“八味蒂达丸”两种常用藏成药的剂型改造,研究了母本藏药“仁青佐塔”中汞的作用特点与安全性,该院还开发了药王御液、药浴散、余甘子袋泡茶等十余种藏医药产品,其中药浴散、药王御液市场口碑较好。

2 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知识要素转化壁垒

2.1 知识价值观念

藏医药对人健康的理解与现代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观念十分接近,其六季养生、复方药、望触问诊病手段以及饮食、起居、用药、外治等疗法与中医学理论方法也有相似之处。然而,藏医药独特的医学知识观念与现代社会知识体系及医疗卫生观念存在冲突。首先,藏医药深受藏传佛教影响,至今许多寺庙活佛也是藏医师,藏医药在民间使用中仍具有宗教神秘色彩,例如,放血针的针柄上雕刻佛家花纹、放血过程中念诵经文等具有护佑之意。再如,认为女性靠近白银等金属药物熬制场所会影响药效。其次,藏医药的放血、火炙等手法可造成皮肤创伤,施治及术前术后缺乏除菌消毒等卫生条件。第三,藏药制剂原料使用了珠宝类药、石类药和土类药,例如,珠宝类的黄金可延年益寿、松石可解毒清肝热、白银能使黄水脓血干枯,石类药的矿石可新生肌肤、煤可帮助吸收,土类药的芒硝可增加胃火。这些观点缺乏“有毒无毒”的科学证据,也与现代人观念知识相差甚远。

2.2 民族性与地方性

藏医药发源于青藏高原,其南北地理气候条件显著不同,常见病、多发病也有差异,藏医药学家在制定契合实际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处方上形成了南北两派[7]。北派擅长运用温热药物和方剂治疗藏北地区高原地带寒凉性疾病;南派擅长运用清凉性药物和方剂治疗温热性疾病。藏医药分布于四个省、自治区且多为地广人稀地区,使用藏医药的人口数量有限。甘孜州属于青藏高原气候,随高差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地形具有地势高亢、北高南低、中部突起、山川平行相间、地域差异显著等特征,国道317和318线从南北横穿而过。甘孜州居民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有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由于地理交通条件所限,州内各县之间交流不易。北线邻西藏昌都、青海玉树,以德格、石渠等县为北线藏医药代表;南线邻云南,以巴塘、理塘等县为南线藏医药代表。见表1。

表1 甘孜州藏医药优势县健康产业概况

2.3 创新转化活力

中藏医院在藏医药推广应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是推动藏医药现代化的关键力量,但要实现产业转化仍有艰巨挑战。首先,藏医药对人才素质要求高,传统“师带徒”方式已无法培养执业医师或执业药师,在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下,医学和药学分属不同学科,而藏医药注重医理和药理搭配,藏医临床医疗技术疗效和藏药制剂研发生产密不可分,只有通过专业医学教育的医师、药师才能从现代医学角度更好理解藏医药典籍。因此,接受专业医学教育且既懂医又懂药,还须掌握制剂知识的要求,对于现有藏医药人才队伍而言具有较大挑战。其次,院内制剂研发与生产面临瓶颈,藏药味多,一般在20~25味,多则70味甚至上百味,对原料质量、筛选、加工等环节具有较高要求,但目前大多数中藏医院制剂室主要采用传统制剂工艺结合经方验方进行改良,未建立GMP认证现代化生产线,且缺乏国药准字号品种,且由于缺乏原料或采用替代方式,导致部分制剂药效受到影响。三是研发转化资金严重不足。由于传统医学较少使用现代检验化验项目且藏医技术服务和药剂收费价格低廉,中藏医院主要依靠医疗收入维持日常运营,在缺乏外部筹资渠道的情况下,藏医药研发转化投入能力十分有限。见表2。

表2 甘孜州藏医药优势县卫生资源情况

3 甘孜州南派藏医药产业要素转化路径

甘孜州为南派藏医药发源地,其利用南派藏医药知识文化体系,目前初步形成涵盖藏药材种植、藏药研发、藏成药生产、藏医药诊疗、藏医药文化保护等要素在内的藏医药产业发展模式[8]。如何将南派藏医药知识要素更多地融入南派藏医药产业,形成产业要素,推进甘孜州南派藏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笔者结合甘孜州藏医药产业现状,提出以下5条转化路径。见图1。

(1)推动南派藏医药文化品牌向商业品牌转化。近年来,南派藏医药非遗文化品牌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方式,获得了一定社会知名度,创造了文化品牌,形成了良好局面。但若要将南派藏医药文化品牌真正融入大健康产业经济,还需培育出接纳和消费这类产品及服务的客户群体,才能真正实现全州产业资源优势,开发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业前景。一是针对现代消费观念提炼南派藏医药商业品牌核心价值与表达概念。二是开发南派藏医药商业品牌的独特性与多样化表现形式。三是树立南派藏医药商业品牌规划意识与实现策略。

图1 甘孜州南派藏医药产业要素转化路径

(2)推动南派藏医药受众群体向大众化转变。藏医药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宗教性,其服务群体以藏族为主,文化差异是藏医药产业消费群体较少的原因之一。藏医药确切的诊疗效果成为藏医药文化传播的最好方式,藏医师是藏医药文化与消费者的沟通桥梁,其服务消费者的过程也是藏医药文化传播的过程[9]。通过线上文化输出,促进线下直接体验,以藏医诊治为途径,藏药特色产品为载体,增进藏医药文化与消费者交流互动,减少文化差异对藏医药产业带来影响,从而扩大消费群体。

(3)推动南派藏医药特色优势向支柱产业融合。随着“健康扶贫”“一带一路”的实施,甘孜州中藏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 800 hm2,农牧产品获得了广泛市场知名度。与此同时,甘孜州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全州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改善,为南派藏医药文化品牌整合旅游业、农牧业、文化业、中藏医药产业要素等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1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整合大宗藏药材种植与加工生产、康养旅游、文化体验等产业业态,有助于开展农牧民、藏医院、企业、政府等多方合作协作[11],推动南派藏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大医药制造、农产品生产加工、康养旅游服务等消费需求引导性产业产值规模。

(4)推动南派藏医药知识内涵向产品服务延伸。随着“清肺解瘟”抗疫组方及藏医药浴等在州内外的广泛传播使用,南派藏医药的特色优势已被受众了解认可。由于各类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因而势必在推动知识内涵向产业服务延伸过程中进行产业及产品服务细分化,一是形成特色优势显著的南派藏医药专科体系;二是筛选藏地优势药材进行药字号、妆字号、健字号及院内制剂研发与深度开发;三是结合海螺沟康养资源打造南派藏医药康养健康服务示范区。

(5)推动南派藏医药服务资源向产业集群汇聚。藏医院及相关高层次人才是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智力资源,是推动藏医医疗服务、藏药种植及生产加工、藏医药文化传播的技术支撑。一方面,甘孜州藏医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人才瓶颈,需加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川内院校合作,进一步壮大藏医药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还需加快技术合作与转化平台建设,吸引鼓励科技人员加强对南派藏医药从原料筛选、制剂应用、诊疗服务等技术标准体系的研发,同时注重研发成果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12]。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藏药甘孜州
色季拉山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状况与保护
藏药独一味药理药效和临床使用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TPP生物制品数据保护条款与中国政策定位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药学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浅谈藏药剂型改革与藏医药发展
朝阳产业何时能走出发展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