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古树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探讨
——基于3 个广东省绿美古树乡村项目规划实践的思考

2022-06-09 05:06许镇洲李芝涵罗梓文谢梓轩黎彩敏
现代园艺 2022年11期
关键词:福安古树根系

许镇洲,李芝涵,罗梓文,谢梓轩,黎彩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225)

古树是指具有100 年以上年龄的树木[1]。根据2018 年《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广东省成果报告》数据统计,除自然保护区外,广东省古树名木总数为80398 株,其中在乡村的数量为70128 株,占总株数的87.23%[2]。乡村古树是一种特殊的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承载着悠久的乡土文化和浓厚的乡愁情感,是无法再生的稀有林木资源,也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在振兴乡村、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可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科学管理和保护古树,有利于传承乡村历史文脉,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为更好地保护古树,广东省于2019 年启动了绿美古树乡村建设项目,在全省建设100 个绿美古树乡村[3]。本研究以广东省清远市3 个绿美古树乡村为例,分析乡村古树生存现状,探讨乡村古树保护及开发利用策略,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促进乡村古树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以及构建优美宜居的生态家园和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1 样地及研究方法

广东省清远市福安村、新庆村和良洞村等3 个绿美古树乡村,具有景观、生态、文化和游憩等价值,在保护古树的同时,遵循生态性、乡土性、文化性和舒适性原则,给当地居民和游人提供一个舒适宜人、富有乡间气息的公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户外休闲空间需求也越来越高,利用村旁的古树、山林营造乡村公园是其中的一条途径[4]。

1.1 样地介绍

1.1.1 福安村。福安村位于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是一个具有将近五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福安村古树林立,古树在祖辈的照料下欣欣向荣,福安村世代也在古树的荫蔽和庇护下成长,这片古树林早已成为福安的福林。当地还有一棵1100 多年的绒果梭罗,被村民称为“福林树王”,村民在树下祈福许愿。连山县节庆民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壮族、瑶族和汉族融合、和睦相处的文化氛围。

1.1.2 新庆村。新庆村坐落于连山吉田镇,建村也将近500 年,具有较为丰厚的树林资源,与福安村有相近的历史文化背景。

1.1.3 良洞村。良洞村位于源潭镇东部,建村距今约300 年。村民均为刘姓汉族,属客家民系,宗族文化浓烈。村内具有丰厚的生态林资源。

1.2 研究方法

利用文献检索法查询并整理当前古树的保护措施,奠定理论基础;踏查并记录广佛地区的古树现状,探讨并分析目前各镇、村对古树的保护措施中存在的问题,为乡村的古树保护及利用奠定实践基础;分析广东清远福安村、良洞村和新庆村的古树生境及现状,根据3 个村落古树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乡村古树现状及存在问题

福安村、新庆村和良洞村的古树种类及数量见表1,其中福安村村内古树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风水林中。

表1 3 个乡村古树种类及数量

2.1.1 杂物缠绕古树,影响正常生长。古树寿命长,有时会被村民视为神灵,村民们在树下烧香许愿,以求风调雨顺、合家安康,致使古树长期受到烟熏火燎。如福安村的千年绒果梭罗承载着村民情感,树上被系许愿带、灯具等,但其易对树枝、树根和树皮造成损伤,影响古树的正常生长。有的古树树枝上挂有吊灯、灯笼等,并缠绕着光纤电线,树旁有电线杆,影响古树生长。

2.1.2 土壤板结,古树根系裸露。随着古树公园的兴起,古树林的保护愈来愈得到重视,古树被一系列的游步道串联起来。但目前游步道多为泥路或透水性较差的水泥路,人为的踩踏和车辆的碾压,导致土壤密度增大,透水性变弱,部分古树的根系向地表生长,裸露在外,古树生长环境变差。有的古树树池内堆放较多杂物,如垃圾桶、扫帚、风扇、配电箱等,导致古树生长空间拥挤。

2.1.3 树池结构导致古树吸水性变差。古树位于广场空地时多被树池保护,基本靠雨水补充体内水分。但目前乡村古树的树池过小或无树池,即使有树池也多为砖和混凝土砌成,混凝土透水性差,加之土壤板结,古树根系没有足够空间延伸,导致树池破裂或地面凹凸不平,大大影响古树吸收水分,既不利于古树的生长,也不利于地表排水。

2.1.4 宣传不足,群众保护意识不强。大多数古树只是简单挂牌和立碑,标明了树种和树龄等基本信息,没有详细科普、宣传讲解古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等,一些古树的石碑被搁置在偏僻处,甚至有些石碑被人为损坏,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起到积极宣传和科普古树的作用。

2.3 古树保护及林下空间利用策略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人们会在古树枝上挂吊灯、灯笼,树池破裂、根系裸露并生长到马路上,古树树池内堆放较多杂物,古树石碑放在偏僻角落处,古树树池内杂草丛生等情况,以及清远福安村、新庆村、良洞村的古树现状以及古树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古树保护策略,提出以下4 点保护及利用古树资源的措施及对策。

2.3.1 栏杆既能保护古树,也能寄托情感。部分古树没有设置围栏或树池,生存空间得不到足够的保障。且部分村民在树下祈福、祭拜,可能会将许愿带挂在树上,影响古树生长。为了让古树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同时满足村民的祭祀需求,环绕古树设立定制栏杆。村民可将许愿带系在栏杆,避免直接把许愿带系在古树上,减少系带对古树的伤害。栏杆高1.2m,大部分的镂空亦不会过分影响人们观赏古树,易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栏杆上的文字为小篆体的“安”字,“安”代表祈求平安的意思,符合村民在古树下祭祀祈福求平安的意愿。

2.3.2 架高平台减少游人对古树根系的破坏。部分古树根系比较发达,可能会生长到硬质路面上,对树池甚至路面造成破坏。可以依据地形利用木材等可再生材料搭建架高的平台,既能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锻炼、聚会和社交等的场所,还能避免游人对古树根系和林下植被的踩踏,减少地表径流,丰富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改善古树的生存环境。

2.3.3 树池坐凳的靠背疏离古树和游人。环绕古树设置树池坐凳,背靠古树设置的坐凳具有疏离古树和游人的作用,防止古树被人为损坏。利用木材等可再生材料搭建树池,减少树池对土壤水分流动的阻隔,有利于古树根系的生长和水的涵养,从而增加古树和林下植被对水分的吸收,同时可再生材料的应用也代表了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2.3.4 设立特色宣传牌,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古树的石碑往往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宣传。结合所在乡村、地域的特色文化风俗,对宣传牌的外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宣传牌能够融入当地的环境风貌。同时可以将绘画、拼图等趣味项目与宣传牌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从乐趣中了解古树的历史、文化和价值。

以福安村为例,将当地瑶族文化中的小长鼓元素融入宣传牌的外观设计当中。宣传牌的主体设计为圆木板造型,可以绕中轴的杆旋转。宣传牌的一面为宣传科普的文字,另一面为九宫格拼图,让人们在趣味中了解学习古树知识,增加景观和人们的互动,有效地将宣传牌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更多人能够主动地了解并参与到古树保护中来。

3 结语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乡村古树文化,本研究综合绿美古树乡村的现状资料,构思出对古树周边用地的开发及设计、古树林下空间的利用及小品的设置等方案,以此总结出乡村古树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策略,达到乡村绿化美化、助推乡村振兴的逐步实现,“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道路两侧花海成片,农田耕地阡陌相连”的目的。同时也为乡村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及利用,以及构建优美宜居的生态家园、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方向。

猜你喜欢
福安古树根系
张福安作品
《古树》
福安里4号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不同播期对甘草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油画《马六甲古树》
村子的古树挖走了
“Terrorofsoul”in“TheFalloftheHouseofUsher”
王昆林摄影作品欣赏
福安船舶业扬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