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研究

2022-06-09 02:54:26张丝路
海风 2022年2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报道广播电视

张丝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规制仍旧问题突出,需要高度重视,尽快解决。因此,研究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规制路径刻不容缓。

计算机这一新时代的产物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在计算机中只需要输入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就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对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因此,越来越多人逐渐放弃了通过广播电视新闻获取信息的方式。受这种发展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多尖端人才投入到互联网领域的建设工作中,目前利用互联网媒体传播各种信息的方式已经趋于完善,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现状极大推动了广播电视领域的变革,所以必须走创新之路,探寻一种新的途径,抓住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球。

一、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不足之处

(一)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为保证收视率,广播电视需要分为不同的时间版块,这就导致新闻无法做到实时播报,需要统一的时间呈现给观众,造成人们不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而信息时代任何信息都伴随着时效性,不可能仅仅因为这一点时间就造成巨大损失。往往会有这种现象,当某地发生某种自然灾害时,广播电视往往会在当天的7时播报这则新闻,而这样就会耽误大量的时间,影响物资的配送和专业搜救队的抵达。因为对于受灾的人民群众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提前了解到这一信息,有利于充分调配各方面的力量,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好备案,更好地化解各种危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

(二)新聞报道方式单一化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方式一般都是由主持人讲述,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主持人并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事情,对事情缺乏主观体验,往往会造成新闻播报漏洞。这时,由于没有结合多种方式让观众明白事情的真相,观众听了又会形成一个新的版本,渐渐歪曲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大大违背了新闻播报的基本要素。从另一方面来说,新闻大多来源于民众的生产生活,由于单一化的播报方式,不能让人民群众参与进去,无法了解人民群众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三)新闻来源相对较少

广播电视中新闻的来源主要是记者平时的追踪调查,而电视台中的记者毕竟是有限的,能发现的新闻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人民群众的群体是庞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感兴趣的东西。有些人对国外的政策和时局感兴趣,这只靠传统的方式无法解决,就算当天有国外的报道,由于空间距离的局限性,不能保证这条报道的时效性,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因此造成广播电视行业的萧条。

二、互联网在当前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一)速度极快,时效性极强

现今社会,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许多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谷歌都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互联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明显,因此,传媒领域已经逐步形成了向网络直播形式的转变,这样可以增加与民众的互动,提升人气。目前,广播电视播报的都是一些影响严重的大事,有的甚至不能贴近人们生活。而互联网存在的背景下,即使是一件小事,只要有人把它发送到互联网上引起人们的重视,就会不断转发引发连锁效应[2]。如一个人得了严重的疾病,家属为了筹钱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换成钱了,后来就连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借了,最后希望通过电视宣传的方式筹备更多资金。但宣传范围太小,速度太慢,等钱筹备充足了病人可能会有不可逆转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互联网转发,短时间内就会被很多人知道,社会上的好心人会伸出援助之手,使患者有充足的资金与病魔抗争。所以说,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速度极快,时效性极强。

(二)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

互联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样式灵活多变,通常看一条新闻简单的标题就可以了解大概发生的事情,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如果想了解这件事的具体情况可以点开标题,里面的内容有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状况。当然,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提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建议,积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交流。当国家出台新政策时,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人人参与讨论的平台,人们可以留言对这一政策的看法和建议。通过留言政府可以掌握政策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民心所向,从而更有利于国家的繁荣昌盛。

(三)新闻的来源广泛

由于互联网信息转播的速度极快,新闻来源极其广泛,所以在同样的时间内,我们甚至可以跨越国界限制,知道大量的新鲜事。如在云南科研人员发现了一座古墓;西雅图有一部新的电影即将上映;日本又发生了地震等,互联网营造了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平台,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知晓天下事。

三、“互联网+”环境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困境

(一)互联网媒介推动新闻信息传播的速食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以新闻制作者为中心新闻传播逐渐没落,以消费者为主体的新闻内容选择、制作与传播受到追捧,并成为主流的新闻模式。这种依托于互联网的新闻传播,通常具有新闻实时性、海量性、互动性的特征,广大受众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观看喜欢的新闻内容,并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转发、分享,这就使得新闻内容的浏览与传播更加速食化。而去中心化、全媒体化的新闻传播,对电视新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大量低质、虚假的信息充斥在网络、现实社会中,一方面造成普通民众新闻浏览的碎片化,另一方面使得公众对深度新闻报道失去兴趣,普通民众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更倾向于接收实时化、速食化的新闻内容。

(二)电视新闻的内容制作、传播方式过于陈旧

传统电视新闻的内容制作与传播,通常采用单向传播的方式进行新闻播报,其播出的时间段非常固定,而一旦错过这一播出时间,普通民众将无法看到电视新闻的内容。在电视新闻内容的制作方面,很多电视台仍旧采取实地探访、拍摄视频、新闻内容编辑的方式,循序渐进对新闻进行采集、编辑与制作,整个新闻制作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这种过于固化的新闻编辑、制作方式,无法适应网络媒介中新闻实时传播的要求,也很难引起广大受众的注意力与观看兴趣,从而致使电视的新闻报道流于形式[3]。

(三)社会新闻的舆论场域更加多元化、复杂化

移动互联网作为无地域区隔的信息传播手段,已经衍生出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等多种新媒体新闻平台,各新闻平台中又有着不同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群体会出于个人兴趣、思想观念、利益导向等原因,对网络新闻内容做出自身的解释与看法,从而形成具有某一舆论导向的场域。但由于不同群体,在利益取向方面存在差异,某些群体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发布一些无任何实据、危言耸听的误导性新闻,来试图左右社会的舆论导向。如某些微博、微信大V会在好友圈、朋友圈等,发布虚假的新闻信息,使得社会中的舆论场更加复杂化,不断挤压电视新闻内容的传播空间,并产生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四、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方向

广播电视这种传统的报道方式要想重新赢得主流地位就必須与时俱进,明确自己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不足之处,并分析互联网在当前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和劣势,结合自身行业发展状况探寻一条光明之路。在这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要想提高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就必须充分了解互联网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广播电视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应用互联网打造专业的网站平台

首先,广播电视部门应该聘请专业人员开设自己的网站,加强宣传,利用互联网提升自己的品牌认知力。在新闻报道时,由新闻工作者提炼新闻信息,把其中重要的部分挑选出来通过广播电视的方式进行报道,同时在网站进行全程直播。接下来,可以把提炼的新闻的详细情况和那些没有在广播电视中播报的新闻发到互联网上,这样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杜绝了虚假信息的干扰。同时要设立留言区域供广大人民群众讨论,让人们参与其中,对人们的疑问及时回答,了解人们的意见。通过这种间接方式将新闻的主要思想传达给人们,这样一来,广播电视行业必将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采用多元化的报道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报道再按照传统单一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打造一种符合民众口味的报道方式。报道方式过于单调不容易引发民众的共鸣,长此以往,民众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采取多元化的报道方式。在广播电视新闻播报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增强民众的感官刺激,具体可以把声音、图片、视频融入其中,这样就保证了新闻的播报价值。

五、总结

当今时代,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在媒体界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改革,而将互联网和广播电视有机结合是大势所趋。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广播电视在保证自身信息专业和权威的同时,打造有特色的网站,采用多元化的报道方式是必由之路。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增加广播电视行业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启超.“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规制探析[J].传播力研究,2020(4):184.

[2]张惠妮.“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规制探析[J].传媒论坛,2019(24):34.

[3]陈菁.“互联网+”背景下媒体创新发展的路径探析:以西安广播电视台为例[J].新丝路,2017(6):151.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新闻报道广播电视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26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闻传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8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