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俊
在现代化教育工作中,情境教学已成为各阶段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时所应用的重要策略。其中,问题情境是教师需要创设的重要内容,其与学生学习效果息息相关,且相对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因此,做好各阶段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工作已成为教师关注重点。数学是学生在小学时期需要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下,诸多教师愈加注重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开展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然而,相关的创设策略仍有问题,部分教师的创设模式相对单一。本文将浅析问题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现状提出有效运用策略,从而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工作。
问题情境是当前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所应用的重要策略,该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程度,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时,在合理化的情境中,学生还能进一步拓展自身思维,从学生发展特点看,其在小学时期对问题化教学方式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其个人思维与思考能力也极易受到问题启发。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充分用问题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应用这一方法后,学生能充分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并主动思考相关问题,转变自身学习角色。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模式相对单一,其对这一方法的理解并不透彻。目前,如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教师研究重点。
一、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现状分析
(一)对问题情境的应用频率相对过低
就本质而言,问题情境属于小学阶段情境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教学成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呈现,教师要适当增加该模式的应用频率,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问题请教。但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相对过深,其在开展教学时认为问题情境较为浪费课堂时间。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对这一模式并不注重应用频率相对较少,久而久之,教师会缺乏对问题情境的创设经验与技能。在之后的教学中,为保障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适配性,教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运用问题情境模式,但其所创设的情境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难以贴合,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一模式下,小学生难以在问题情境中有效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其数学思维也难以提高[1]。
(二)对问题情境的应用模式相对单一
小学时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相对较弱,对外界环境的学习依赖性相对较高,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从教学模式上做出改进,在问题情境教学工作中同样如此。当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加多元丰富时,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更加多样,学习效率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也会被有效激发。然而,在实际情况下,部分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过于单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程度有所不足。如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中有效运用提问策略,便能满足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学习需求,因此,其在开展教学时,只会用提问策略实施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工作。在这一模式下,部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性会较为片面,其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难以转变自身身份,仍以机械被动的方式接受相关教育。这种小学生会对单一的问题情景模式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出现抵触心理与疲惫情绪,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内容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小学时期,学生会接触诸多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些内容在教材中也有所呈现,但其理论性会相对较重。同时,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思维尚未完全形成,若仅依靠理论灌输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会对所学内容丧失兴趣。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因素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以另一种角色体会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其对数学内容的理解[2]。
如小学时期学生会接触与除法有关的内容,最初所学习的是一位数除法。而此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关联,因此,教师可创设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六一儿童节,老师要为班级学生准备游戏奖品,已知获奖学生共有六人,老师准备了六个笔记本,12根铅笔,六个卷笔刀,以及18块橡皮。请问应该怎样合理分配奖品,才能让每位学生获得的奖品种类与数量一致?
在这一情境中,学生会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看待相关问题,之后,教师先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确定正确的分配方案,在学生具备一定思维之后,教师再提问,如果是大数字的除法,应该怎样计算。学生会发现,此时,画图法过于复杂且浪费时间。在此基础下,教师进行除法的计算方式,并详细讲解计算过程。在具备除法思维之后,学生能在教学中有效锻炼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问题解决水平,凸显问题情境的优势。
(二)结合常见教学素材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小学时期,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涉及公式,此部分内容论化,学习难度相对较大。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可将公式的学习过程和推理过程设置成问题情景模式,让学生实际体验不同数学公式的产生过程,从而在问题情境中提高实践能力,并加深对不同数学公式的印象。以小学数学中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关系为例,在初步学习此类内容,使学生只能通过代入数字了解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但在本质上,学生难以在根本上体会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同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此时,经过预习的学生能准确回答出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但学生对这一数量关系的产生过程缺乏实际体验性。此时,教师可让学生用细沙,白纸,胶带,剪刀等工具做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后将细沙灌满圆锥,再将圆锥中的沙子倒在另一个圆柱中。此时,学生会发现圆锥中的细沙正好能填满圆柱三分之一的体积。在此情况下,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圆柱与圆锥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从而加强对这一公式的理解与印象。除此之外,学生还能有效锻炼自身的质疑精神,在问题情境中有效提高实踐能力。
(三)结合数学教学游戏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也可将游戏类内容引入其中,让学生在数学问题游戏中收获相关数学知识。从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看,其对游戏类型式有较大的学习内容,在游戏化形式的引导下,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游戏中,并在相关的情境中深入体会不同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与特点。这就意味着,在开展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可创设带有游戏性质的问题情境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检验数学知识,从而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不同数学内容的印象。
如学生在小学时期会接触条形统计图,教师可让学生以掷骰子游戏完成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与学习。首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再给每一小组分配一枚色子。之后,小组中一名学生负责投掷色子,另一位学生负责记录每一面出现的次数。在投掷达到100次之后,小组学生共同制作出条形统计图。在完成统计图后,教师再让学生将统计结果展示在全班学生面前,此时,学生会发现,每一小组所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有细微差别,但在整体上基本一致,骰子每一面出现的次数相差较小。之后,教师再开展讲解工作,加深对统计图的制作印象,并形成一定概率思维,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结合课堂练习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相关过程中,课堂练习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相关的练习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解决。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能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问题,从而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除此之外,以课堂练习创设问题情境,也能让小学生在课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检验不同数学知识和法则的实际应用情况。在此模式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均能得到有效提高[3]。
如在学习“1~5的认识与加减法”时,教师可先用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为学生进行加减法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思维。通过详细的讲解过程,小学生能对加减法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教师为学生直接选择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讓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完成,如选择五道简单的加减法,让小学生在十分钟内完成计算。之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进行对比,再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表达出自身问题,由教师统一进行解决。
三、总结
就上述内容而言,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其中,问题情境是教师需要创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然而,相关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技能,利用生活实际常见素材以及数学,游戏等多种资源提高问题情境的创设水平,并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久而久之,小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有效提高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任凤霞.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9):95-96.
[2]周换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56-57.
[3]梁浩.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1(2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