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润雨湖数风流

2022-06-09 21:54段伟长
湘潮 2022年5期
关键词:湘潭胡耀邦彭德怀

段伟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湘潭市雨湖区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布满了革命先烈奋斗的足迹。据党史部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革命英烈中雨湖人有78名;新中国成立后,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牺牲的烈士及英雄模范的雨湖人有119名,革命先烈留下的丰功伟绩,尤其是那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永恒精神动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刘道一

雨湖区城正街上,有一座刘烈士祠,纪念的是为民主革命牺牲的同盟会第一个烈士刘道一。他幼年入私塾时就能言善辩,锋芒毕露,后入县城益智学堂学习,随后考入长沙修业学校,并赴东京清华学校学习。因受革命潮流和兄长刘揆一的影响,思想进步,寻求革命,先后参与革命团体华兴会的前期筹备工作,组建以“反抗清朝、光复中华”为宗旨的“十人会”,加入冯自由在日本横滨组织的洪门三合会,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办理对外交涉事务。1906年秋,他与覃振、蔡绍南等人回湘组织萍浏醴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大起义,刘道一负责在长沙、衡山等地运动新军、筹集枪饷。12月初,刘道一在由衡山返长沙途中被清军逮捕。入狱后,他在监狱墙上题诗“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面对屠杀,他大声叱斥:“士可杀,不可辱,死则死耳!”12月底,刘道一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凶耗传至东京,同盟会总部为其举行追悼大会,孙中山为其挥泪写下悲壮的挽诗:“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真正的革命者,从不被敌人的残暴所吓倒,刘道一用生命点燃的烈火,引爆了蕴藏在雨湖这片土地深处的革命力量,他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家国民族的深情。

“播下火种、救国救民”的毛泽东

雨湖区在人民领袖毛泽东革命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10年春夏间,毛泽东来到雨湖十八总沙湾的一家粮行当学徒。学徒期间,他看到人民群众遭受剥削、贫穷无靠、劳而无获、食不果腹的状况,深切感受到官僚资本剥削和社会极端不公,陷入人生思索。他在粮行墙上写下一首打油诗:“沙水对沙洲,源源不断流。人住人脚下,何日待出头?”之后,他立志走救国救民之路,毅然放弃一家之利,克服重重困难,到湘乡东山学校求学,进而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结识一大批爱国仁杰志士,由此开启了全新的人生道路。毛泽东在长沙求学,经常往返于长潭两地,位于城正街的毛福昌号成为他这一时期在湘潭的主要驻足和居住地。1920年7月下旬,毛泽东与新民学会会员、长沙大公报馆人士共同发起组织了湘潭教育促进会,并起草《湘潭教育促进会宣言》。1921年5月,毛泽东又和省立一师校友黄笃杰、王洪伦等7人组成新群校友董事会,创办了新群学校(湘潭市第二中学前身)。湘潭教育促进会的成立和新群学校的建立,不仅促进了湘潭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湘潭地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雨湖的传播。伟人毛泽东在雨湖立志求学,开启了他一生救国救民于水火的革命事业,也启发了雨湖人民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争当民族复兴先锋的壮志豪情。

“反对军阀、走上革命”的彭德怀

彭德怀元帅与雨湖有不解之缘,在他踏上革命道路之前,雨湖曾是他的避难之地。1916年,彭德怀入伍湘军,在军队中结交了一批贫困家庭出身的士兵朋友,秘密组织了“救贫会”。1921年8月,时任湖南陆军代理连长的彭德怀率部驻防注滋口,在与驻地农民闲谈时,得知当地的恶霸地主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作恶多端。为了为民除害,彭德怀派“救贫会”会员秘密处决了仗势欺人、恶贯满盈的欧盛钦。事发后彭德怀被捕,在押往长沙的路上,士兵暗中帮助他机智逃脱。彭德怀趁夜回到湘潭,来到昭山下,想过湘江却又身无分文,有幸碰上一个具有正义感的船工相助,在夜色中将他送至对岸。彭德怀渡过湘江后,连夜赶路,天将破晓时来到入伍时的老班长郭得云家,郭得云家住雨湖区八总大埠桥河边,彼时,彭德怀有家不能归,在此居住了一段时间,最终逃过一劫。避难期间,彭德怀深刻反思走过的路,认为军阀不会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美好生活,只会祸国殃民,必须重新选择救国之路。之后,他接触了中国共产党,并坚定接受马克思主义,义无反顾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雨湖成为彭德怀人生光辉历程的一个新的起点。

“英勇不屈、斗争到底”的杨昭植

革命烈士杨昭植年轻时积极投身爱国运动,1923年与彭公达共同主编《前进》周刊。1924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回湘潭工作,先后组织成立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湘潭分会”和湘潭城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湘潭城区支部并任书记。1926年7月,杨昭植任中共湘潭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2月任湘潭县总工会委员长。杨昭植积极发动工农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组织工农群众公审处决大劣绅晏容秋,发动成立对英经济绝交会,领导数万群众烧毁对湘潭进行经济侵略的英商河东太平街储油库。群众争先传唱:“杨昭植,烧洋油,帝国主义低了头。”1927年马日事变后,按照中共湖南临时省委的紧急指示,成立湘(潭)宁(乡)边区中路军指挥部,杨昭植任总指挥,集结万余农军,准備攻打长沙,旋奉命撤退。当敌军乘机反扑时,杨昭植指挥农军苦战三昼夜,后被迫分散转移。6月3日,杨昭植去长沙向党组织请示时,不幸在途中被捕。敌人用尽酷刑,始终未能使杨昭植屈服。6月6日,在湘潭县署前坪(今雨湖区学坪),杨昭植英勇就义,年仅25岁。就义前他曾给表兄留下遗书:“愿后死者,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杨昭植用青春与热血,唤醒了无数湖湘儿女,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筑造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不朽丰碑。

“不搞特殊、为民解难”的胡耀邦

1962年11月至1964年6月,根据中央安排,胡耀邦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中共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居住在老地委大院内。其间,胡耀邦严于律己、心系群众、体恤疾苦,留下众多感人事迹。1963 年 7 月上旬的一天,胡耀邦前往当时隶属湘潭地委管辖的浏阳县调研,浏阳县北盛公社是基层调研地。接通知后,浏阳县委一面派县委办公室主任坐镇北盛公社准备午餐等事宜,一面由县委书记率常委一班人在县委等候。将近10 时,却还不见胡耀邦踪影。原来,胡耀邦途中下车步行直接来到北盛公社。他看到公社院内标语高挂,厨房里人声嘈杂、酒肉飘香,径直来到厨房,指着待杀的鸡和鱼说:“胡耀邦不吃鸡,也不吃鱼!胡耀邦和大家一样,都是人民勤务员!”严肃批评了当地的做法。1963年3月,胡耀邦到楠竹山公社办点,在安仁大队调查走访中了解到谭中良家生活特别困难,立即给谭中良批了1立方米木材,救助200斤粮食、4件棉衣、2件蓑衣,并鼓励谭中良说:“困难是暂时的,要把生产搞上去,发展副业,增加收入。”领导干部不搞特殊化,把精力用在发展生产、为民解困上,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胡耀邦的这种律己亲民作风就是最好的写照。今天无论是整治“四风”,还是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对表对标、一以贯之,才能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用“信仰火炬”照亮新的“赶考”之路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雨湖这片红土地上还有柳直荀、彭公达、王戈白等众多革命烈士留下的足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骨和精神。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作为后来者,我们将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我们将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深挖“红润雨湖”品质内涵,深化滨江城总党建联盟建设,提档提质“三馆两园一厅”等党性教育平台,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我们将办好民生实事,始终把初心使命铭记心间。持续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机制,带着责任和感情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出行、物业管理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我们将抓实发展要务,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紧跟国家和省市谋划部署,紧盯“对标全国一流,力争全省先进、全市第一”发展总目标,以党建提级、发展提速、乡村提振、建管提质、效能提升、品牌提炼“六提工程”为总抓手,大干、快干、抓紧干、拼命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雨湖建设再上新台阶。我们将从严管党治党,始终把严的主基调坚持下去。以市委“正作风、提精神、鼓士气”为契机,大力推进清廉雨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对权力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制约,对各种顽瘴痼疾动真碰硬,推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全面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中共湘潭市雨湖区委书记)

猜你喜欢
湘潭胡耀邦彭德怀
湘潭高月塘大桥施工线型监控与合拢策略研究
湘潭八仙桥都市民俗活动空间调查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急救知识普及
湘潭:天生C位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彭德怀不愿照相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