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兵
议论文写作既是说理,也是辩论,而在诸多评判标准中,“大气”为先。“大气”者,有如江河滔滔、浮云翻滚,能够令读者拍案叫绝、不忍释卷。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就“大气”的议论文?下面,笔者将结合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的一篇满分作文,从三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四川一考生
亲爱的朋友,当你静坐窗前奋笔疾书、为高考奋战时,你是否想过这张安静的书桌来之不易?是否想过高考之后你将奔向何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眸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五四运动,唤醒雄狮;红船精神,辉耀古今;南昌起义,炮声隆隆;十一建国,普天同庆。中国近代以来革命的发生、发展、胜利,和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取得的经济、科技、国防成就,都证明着这样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追梦新征程,青年正可为。
遥想当年,戊戌变法持续百日便宣告失败,有为青年谭嗣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之语,慷慨赴死。他之所以壮志未酬,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让他大展拳脚的舞台。遥想当年,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怀着炽热的情感写下《可爱的中国》。在当时的环境下,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他只能选择牺牲自己,留下气壮山河的遗憾。如今,当代青年身处革命前辈抛洒热血创造的和平年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风华正茂,大有可为,也当大有作为。
首先,我们要心怀感恩,志存高远。我们要感恩强大的祖国,感恩和平的世界,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感恩老师的奉献,感恩父母的操劳,正是这一切为我们提供了优于前人的条件,让我们有机会乘风而上。今日的青年亦是明日的栋梁,我们要怀着高远的志向,珍惜眼前的每个机会,珍惜大有可为的美好时光。是雄鹰,就展翅翱翔;是骏马,就奔腾向前;是蛟龙,就中流击水;是猎豹,就激情冲锋。
其次,我们要学习榜样,奋勇拼搏。年轻战士雷锋努力发光发热,在为人民服务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县委书记焦裕禄呕心沥血,将自己的人生书写在兰考大地上;归国学者钱学森为国防事业奉献终生,造就了“两弹一星”的传奇……青年人要见贤思齐,向这些时代楷模学习,传承他们大公无私、精忠报国、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
最后,我们还要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流年似水,时不我待。要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身边的点点滴滴,不要留后悔给自己,不要留遗憾给明天。让历史在奋斗中硕果累累,让青春在奋斗中熠熠生辉。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高考的航船已经扬帆,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让我们乘着新时代的东风,以勇为橹,以梦为桨,做新时代最美追梦人!
一、大格局,挺立精神高地
格局就是胸怀。作为一名高中生,要有独立的精神高地,更要有文中“让历史在奋斗中硕果累累,让青春在奋斗中熠熠生辉”一句所蕴藏的担当精神。其实,一个人的格局往往体现为他的服务意识———每天我们都在接受别人的服务,也应该用自己的服务回馈社会,拥有大格局的人自然会确立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
格局也是眼界。审题时,我们的站位要高。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的立意没有难度,但作文内容往往失之平淡。本文作者却能在开头掀起小小的波澜,用两个疑问句将读者的思维带到自我反省与着眼长远的高度:安静的书桌是否来之不易?高考之后你将奔向何方?而在论述和平年代大有可为时,考生连用两个“遥想当年”进行对比论证,其思想与眼界已有过人之处。
二、大素材,站在时代潮头
素材是作文的血肉,决定着作文的品位。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或是展示新时期祖国建设的丰硕成果,或是引导考生思考在新时代如何立身处世,立意都是积极向上的。在这样的命题方向面前,考生为议论文写作储备素材时,必须把正向价值观作为先决条件。例文中,考生引用了谭嗣同、方志敏、雷锋、焦裕禄、钱学森等人物素材,以及五四运动、建党百年、南昌起义、十一建国等事件素材,集主旋律、正向价值观于一身,既支撑了主题,又充实了内容,堪称“大气”。
站在时代的潮头,放眼未来的高考。与屈原投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些古代名人故事相比,当下发生的新闻事件显然更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作文中引用的新闻事件,如果阅卷老师之前看过,他们大概会会心一笑;如果阅卷老师没有看过,他们则会有新鲜之感。在平时的备考中,每位考生都应准备三五个较有影响力的新闻素材,而且一定要吃透素材的内涵与外延,尽量做到按需取舍、一材多用。
三、大语言,铺排如虹气势
语言的气势亦如人的气场,“大气”的语言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这篇例文的语言一脉贯通,气势如虹,为整篇作文增色不少。开篇“亲爱的朋友”一下子拉近了与阅卷老师的心理距离。第二段整句排比,长短句结合,变化多姿。第三段对比论证,破中有立,语言凝练,让人一目了然。第四段的语言艺术达到顶峰,“是雄鹰,就展翅翱翔;是駿马,就奔腾向前;是蛟龙,就中流击水;是猎豹,就激情冲锋”一句画面感强烈,直接撞击读者的心灵。第五、六两段运用大量成语,例如见贤思齐、时不我待等,充分展现了考生的语言功力。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高考作文不仅是一道普通试题,更是对考生思想深度、思维逻辑、语文素养的全方位检验。愿备战2022年高考的同学们,写“大气”的文,做“大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