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大山的守护神
——记泰安市徂徕山林场老君堂工队长邓兴法

2022-06-08 02:30
山东绿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护林荒山山林

李 超 文 峰

两优一先

邓兴法,男,1969年1月出生于泰安徂徕山下的徂徕村。19岁参加工作,成为徂徕山林场的一员。如今,34年过去了,邓兴法迈着一只带有伤残的右腿,一步步走来,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徂徕林区老君堂工作队队长,用生命守护绿水青山,用行动绿化秃岭荒山,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护林员”(2007年)、“全国绿化劳动模范”(2011年)、“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

(一)迈着残腿跋涉

徂徕山,位于泰山东南部。横亘连绵29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主峰太平顶海拔1028米,是山东省第六高,与玉皇顶的直线距离为30公里。这里曾经植被茂密、风光旖旎。《诗经·鲁颂》里便有“徂徕之松”的记载,《水经注》里曾提到“山多松柏”。 清朝姚鼐《登泰山记》里有“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说的就是这里。可由于天灾人祸、战乱频仍,到1956年徂徕山林场组建时,山上的大树已不足千棵,还多是庙产。那年,邓兴法20岁的父亲邓恒德来到林场,成了一名植树工人。

32年后,父亲退休。邓兴法“接班”顶替父亲邓恒德进场。作为“林二代”,他深知父辈创业的艰难。因此,守着山林一守就是30多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雨雪风霜,除了1996年请婚假离开过几天,其他12000多个日日夜夜,几乎都是和大山为伴。用脚步丈量着自己热爱的大山,用双手守护着自己向往的绿色,用无悔的青春坚守着自己的事业,成就了他“全国优秀护林员”的荣耀。

见过邓兴法的人都知道,他走路的样子,一瘸一拐。了解他受伤害的原因后,都倍感惋惜。原来,邓兴法小时候生麻疹,母亲背着他去诊所治疗。在注射针剂的时候发生了意外,造成右腿残疾,走路有些不便。

作为一名护林员,巡山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他所在的老君堂工队负责了1200多亩林地的护林任务,茫茫千余亩山林,四十多公里山路,每三天就要走一遍,到了冬春季森林防火的关键期,晚上还要额外巡查一遍。

清晨五六点钟,吃罢早饭,带上开路用的锯子和斧头,提上水壶和干粮,再加一部对讲机,邓兴法便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累了就在石头上休息一会,中午饿了就拿出带的干粮随便吃一点,直到晚上太阳下山才回到驻地。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子绿了又黄,一人、一林、一山已默默相伴了30余年。30余年,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山路,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更是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独自一人陪伴着这座大山和这片森林。平淡的生活总会出现一点小插曲,有一次夜间巡查时,他不慎摔倒跌入深沟,身上多处摔伤,当时手电筒被摔坏,距离最近的护林点也有三公里,不可能有人接应。凭着自己对这一片地形林情的熟悉,直到凌晨三点,他才摸爬着回到护林点。有人问他对讲机不是在身上吗,怎么不呼救,他却憨厚地说:“我怕一呼救,全场人都知道了,都为我担心,不值得。”

邓兴法所在的护林点地处徂徕山深处,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磕磕绊绊、摔伤崴脚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领导曾多次找他沟通,想给他调换工作,都被他一句“习惯了,就这样吧”给婉言拒绝了。如今,那座巍峨的大山里,他陪伴了30多年的林木正茁壮生长着。

(二)“百毒不侵”护林

徂徕山,是一座英雄的山。1938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徂徕山武装起义,打响了山东抗日第一枪!地点就在山中的四禅寺。高高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就在徂徕山林区之内,与四禅寺隔河相望。

多年来,邓兴法多次走进徂徕山起义旧址上建起的纪念馆重温光辉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牢记“不畏强敌、敢于担当、矢志为民、英勇斗争”的徂徕山精神,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践行初心使命。“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名副其实。

徂徕山林场作为山东省第二大林场,目前有大寺、黄石崖、徂徕山、庙子等11个林区。老君堂工作队在徂徕山林区的西北部。邓兴法自打1996年11月被任命为老君堂工队长以来,这里就成了他的“主战场”。

面对这片大山、这片林子,邓兴法最忧心的不是每天要走多少公里山路,不是吃不上热菜热饭,而是山林发生火灾或有人偷盗林木。

有一次巡查过程中,他发现不法分子盗伐一车木柴企图偷运下山,便迅速向林区领导汇报,当场依法扣押了这一车木柴。次日,不甘心的不法分子来到他所在的工队,前后分别以亲戚和钱财同他套近乎,但邓兴法就“等林区领导来了,按规定处理,说什么我也不会放”这一句话。一看各种方法都行不通,不法分子直接拿出刀拍在桌子上,威胁说如果不让拉走木柴,就要他和他的家人好看。面对威胁,他丝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地说:“只要我邓兴法活着,你们休想拿走一根木头”。面对这位“百毒不侵”的邓兴法,不法分子只好落荒而逃。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敢于和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做斗争。

为了守护祖国的绿树青山,邓兴法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事,挨过骂、受过威胁,但他不叫苦叫累,也从来不抱怨,心里不开心只能默默忍受。30年间,由他所负责管护的林片,从未发生过任何盗伐和火情。

(三)“退还”绿化荒山

徂徕山林场,目前是山东省第二大国有林场。建场之初,在老场长滕守礼的带领下,第一批林场工人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在哪儿种树,就住在哪里,草棚、石屋都是家。封山造林、绿化徂徕山,将整个林场划分为大寺、徂徕、王庄等十几个林区,按照立地条件,制定造林计划,冬季以整地挖穴为主,春雨两季主攻造林,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逐步形成了槐树拦腰,松柏盖帽,杂木盘根的高山造林景观。1963年,徂徕山林场被国务院授予“荒山造林先锋”锦旗,时任场长滕守礼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前辈人住过的石屋,山上至今还保留着不少,他也曾进去躲过雨。

林场的故事,邓兴法从小就听父亲说过。开荒造林的光荣传统,也被他继承并发扬光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珂珞山,是一座因过度放牧而退化的荒山,贫瘠、荒凉是它的代名词。邓兴法巡逻每每经过这片荒山时,总是觉得山这样荒着太可惜了。于是,他主动请缨,要把珂珞山承包下来,改造为经济林,林区负责人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自此,每天除护林、巡查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珂珞山的改造。自1996年开始,他凭借一双手、一把锄头、一把铁锹、一颗埋头苦干的恒心,种出了2800余株板栗、500余株核桃、110株柿子、近百株其它杂果,连续多年的艰苦劳作和精心管理,使这座二十多年前无人问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结满了硕果,经济收益也有了质的飞跃。1997年12月,他的女儿邓靓出生,当时他还在山上挖树坑。一双又一双磨破的布鞋、一把又一把磨坏的铁锹见证了他曾经走过且难以忘怀的岁月,见证了他建设绿色家园的壮举,曾经满目苍凉的珂珞山如今早已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山青了、树绿了,靓丽的风景呈现了,他的头发却花白了。

2006年,他不顾家人和亲戚的反对,毅然决然将这片经济林“退还”给林场。为此,有人笑他傻,有人说他憨。当时,他的儿子邓清磊已于2005年8月出生。他只是淡淡地说,这山是国家的,作为林场职工,开山造林是本职工作,不能只钻到钱眼里。以场为家,以树为友,他早已和徂徕山融为一体,背后是国有资源一分也不能占用的底线。就从这一点说,他获得“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当之无愧。

徂徕林壑美,复湲竹溪清。唐朝开元末年,诗人李白与山东名士孔巢父等人在徂徕山隐居,史称“竹溪六逸”,留下一段千古佳话。邓兴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徂徕人,家就在山下的泰安市岱岳区徂徕山徂徕村,却很少回家,道路绕来绕去远是一个方面,主要是他把一颗守护绿色大山的心安放在了这里,用不畏艰苦的执着、甘于寂寞的坚守、忍耐清贫的信念和传承护林人使命的担当,诠释着“伟大的重复”,用34年的坚守,成为那片深山中最挺拔的一棵青松。

猜你喜欢
护林荒山山林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城市山林
如果相爱
仿生蜻蜓护林机
守护老山林
小猴栽树
护林使者杨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