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涛
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23
中央商务区位于武汉市的西北部、汉口的中西部,毗邻江北核心区,地理空间位置优越,承担内引外联的作用。项目所处的王家墩地区处于城市内环线和二环线之间,北面、西面紧靠城市二环线的发展大道和汉西路,东临城市主干路青年路和常青路,具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联络性,是从机场进入城市中心的门户。
商务区通过快速道路和轨道交通与汉阳经济开发区、武昌东湖开发区以及三镇主要行政、商务、商业功能区形成便捷的连系。与大型交通枢纽如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天河机场、武汉客运港的出行距离均小于20公里,出行时间都在45分钟之内,在一般出行者可承受的时间内。
根据王家墩商务区功能定位及环境特征,规划形成“一心、两轴和四大功能分区”的布局结构。“一心”指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区;“两轴”为交通“金十字”轴和商务“金十字”轴,两条“金十字”轴同构而不同位,体现现代商务区的繁荣和高效;“四大功能分区”包括中心商务区、范湖启动区、综合商业区及生活居住区。效果图如下。
图1 武汉中央商务区效果图
武汉CBD强化城市绿地的开放性和服务性,强调生态性、系统性。规划引入“山南水北”的经典城市景观意向,通过城市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理念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武汉CBD以山水为核心,七个街头绿地公园为节点,道路绿化廊道为纽带的生态景观体系。
依照中国传统景观文化理念,打造核心区“山南水北”的城市经典景观意向。将核心60米宽1公里长的中轴线打造为“花街”,形成一年四季季相分明、花果飘香的CBD步行景观大道。
CBD内有王家墩公园(山体公园)和梦泽湖公园(水体公园)2个市级公园、1个体育公园,7个区级游园,若干城市街头绿地及道路绿化带,区域绿化景观“成片、成环、成网”,CBD内绿地广场面积占比达16.34%。
其中山体公园占地180亩,五座山峰,最高峰15米,形成山峰峡谷台地等景观特色,极具极具趣味和品位。水体公园占地750亩,相当于2个中山公园,仅土地拆迁就耗资75亿元。体育公园占地160亩,汇集各类体育、休闲、健身、康体、商业设施。
CBD内规划主次干道共38条,是武汉市道路网密度最高的区域,其中18条道路与周边现有道路相接,很好地衔接并融入了城市路网。通过地上、地面、地下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有效承载了CBD高强度建设和20-30万人的工作、生活需求。
规划通过黄海路隧道下穿和宝丰北路高架的方式,合理的解决商务区东西、南北城市主干路网的衔接,同时也有效疏导和避免了CBD核心过境交通问题。
CBD核心区借鉴国际先进交通规划理念,规划建设1.9公里地下交通环路,与黄海路隧道和地下停车形成地下交通系统,真正实现了地上地下相结合的交通体系。地下交通环路采取逆时针单向行驶,3车道,12处进出匝道实现6进6出,与核心区地块地下车库B2层进行连接,并结合地铁站点及地下商业形成核心区大型地下空间综合开发。
为满足未来CBD商务功能的密集型交通疏散的需要,CBD交通规划采取“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交通策略,在CBD区域内共规划设置5条地铁线路,9个站点,其中轨道3、7、10号线穿越CBD核心区,未来公交出行比例估计为70%,达到国际发达城市水平。
CBD地下空间开发总量为262万平方米,最深处共有四层,其中地下停车和连通道占到70%,重点解决动静态交通问题。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创造了条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其研究成果获得了“武汉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为满足20万常住人口的生活配套,规划特别注重区域教育资源的配套。CBD内共规划13所中小学,其中中学4所,小学9所。目前已经引入江汉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红领巾小学、辅仁小学、大兴路小学以及一初慧泉。在泛海国际居住区樱海园和芸海园内分别配置有马荣国际幼儿园和红苗幼儿园,目前已投入使用。商务区也正在积极着手引入优质中学。
为响应武汉市政府公建项目节能50%、住宅项目节能65%的标准,CBD开发项目外墙均采用岩棉保温,在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致力于降低能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创造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高层建筑存在的高能耗、室内环境差、易局部区域造成光污染等问题,同时还将高科技融入到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运用高新技术,实现工程建设的人性化及便捷性。
武汉中心项目已取得美国LEED金奖预认证和国家住建部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认证,入选2014年湖北省首批省级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创建项目;2013年,该项目绿色节能技术集成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下步拟申报美国LEED金奖认证和国家住建部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营标识认证。
2.1.1 武汉中心项目绿色节能技术创新
(1) 中水处理
武汉中心项目将中水处理系统设置在塔楼31层,收集高区酒店和酒店式公寓每天产生的大量可二次利用的中水,使用中水回收利用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工艺为:接触氧化池-沉淀池-三级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消毒池-中水池-回用,再利用重力作用向下输送到办公区域,供给楼内办公(6到30层)卫生间、小便器冲洗,中水回用量为278.99m3/d,节省输送能耗[1]。
(2)幕墙系统
包括塔顶观景区的微斜层叠式样、中段的空间叠形幕墙单元和选用石材为主竖向机理的基座,最重要的叠形双单元板可开启节能玻璃幕墙系统的设计经过详细分析方案的效果、幕墙构造、造价及面板选材等各项研究,综合考虑了武汉的气候条件、外立面窗墙比、采光等核心因素:塔楼采用折叠式形体遮阳,充分考虑了不同朝向、自身形体遮阳效果、单元模数、太阳高度角、窗台高度等要素,通过双单元板的叠形造型、板块错位和层间错台等多种组合形式,大幅减小了夏季通过玻璃幕墙的建筑立面太阳累计得热,同时冬季保证获得充足日照,从而降低空调能耗,这种曲面建筑表皮连接构造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室内通过太阳光与人工照明的优化配置,同时在阳光照射下形成有趣的高光变化,动感夺目[2]。
(3)芯筒能源棒
使得超高层建筑的高低区部分有效分离,不仅配合完美建筑造型,将高区核心筒的空余空间有效合理利用,还缓解了主机房的供能压力。不同于传统做法,能源芯的设计从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消防性能化等各方面统一调配,形成纵深超过10层的设备芯,是建筑设计各专业相互高度配合的大胆创新,在国内外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也属先锋设计理念[3]。
2.1.2 武汉中心项目绿色节能技术施工应用
(1) 智能型顶升模架施工平台
由支撑与顶升系统、钢框架系统、模板及附属设施系统三部分组成,平台通过位于核心筒外墙8个支撑系统及位于核心筒中部的1个支撑系统支撑,犹如一个巨型“钢罩”罩在塔楼核心筒上[4]。钢框架设置了6步操作架,跨越3个半结构层,加上下部承力件工作范围,由上至下共分为钢筋绑扎区、混凝土浇筑区、混凝土养护区以及混凝土承力件操作区四个功能区。智能型施工平台与传统模架相比,有如下技术创新:①平台在外墙上设多点支撑,形成空间钢框架,整体性好,抗侧刚度大;②钢框架可随核心筒整体内收,保持操作架与墙体之间的安全操作距离;③承力件同时具备模板功能,不破坏原结构,可周转使用;④平台角部开合机构彻底解决了外伸牛腿与平台结构的冲突;⑤平台设计了智能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平台及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险,施工更安全;⑥支撑架与承力件之间自动咬合,同时抵抗竖向力及弯矩[5]。
(2)ZSL1250型动臂塔吊
塔式起重机固定式的最大自由塔身高度为60m,塔顶高度为77m,最重构件起升卷扬重量为16.3吨,起重臂总重约19.5吨,覆盖范围广、起重力矩大、变幅灵活、塔身旋转占用空间小、塔机安全系数高,在超高层建筑中具有明显技术优势。
(3)BIM技术的应用
有效地解决了图纸内各专业墙体及管线错漏碰缺问题,及时复核了机电管线走向及标高、最大限度避免了因错漏碰缺问题导致的返工,保障了工期节点,控制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质量[6]。
2.1.3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武汉中心项目设计建筑年能耗占参照建筑年能耗比率为77.49 %,建筑节能率为61.25%,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12.4%。另外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上的能量损失,本项目使用的中空玻璃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还隔绝噪音;同时选用节能空调,同样的制冷、制热效果,更少的耗电需求,大大降低武汉中心项目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
泛海城市广场一期项目,已取得LEED银奖认证,并被武汉市建委节能办列为2011年度武汉市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创建工程。2014年,该项目的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商业综合体绿色节能技术成套研究及工程示范研究成果经武汉市科技局组织鉴定会,评审达国际先进水平,经政府公示,颁发我司武汉市科学技术成果证书(wk201405011)。
(1)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城市商业综合体内置地面公交枢纽站技术
在泛海城市广场一期工程的建设中引入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 (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公交导向型开发) 混合开发模式,应用交通组织分析技术,将地面公共交通枢纽站设置在建筑内部首层的北端,能同时停靠4条线路以上的公交车,停靠车辆38辆,且不对周边道路造成阻塞,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解决好包括公共交通的人车分流的同时,解决城市商业综合体内的大量人员利用公共交通绿色、便捷出行问题,缓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压力,塑造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将多功能的空间紧凑交互在一起,追求多功能的设计和设施的高效利用,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
(2)大型商业综合体“亚安全区”与室内环境技术集成
本项目属超大规模城市商业综合体,按消防设计规范要求,需要在商业空间内需密布疏散楼梯间及与其配套的前室等空间才具有安全疏散的功能,本项目在设计中引入“亚安全区”的概念,将亚安全区与中庭相结合设置,通过钢化玻璃加窗喷系统、铯甲玻璃、防火墙、防火卷帘等形式,结合Low-e中空玻璃采光顶棚,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强化中庭及环廊的消防措施提高该区域的安全度,解决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问题,提高购物空间及疏散楼梯的使用效率,节约楼梯间的数量及面积,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商用面积,达到连续的商业效果,改善天然采光条件和通风条件,节约照明和空调能耗和运行费用,解决商业的疏散、采光、节能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具有良好的消防疏散功能。
(3)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容量、智能化水蓄冷技术
本项目利用商业综合体巨大的消防水池作为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蓄冷装置,应用智能化技术控制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确保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空调负荷情况下均能在舒适性、节能性、经济性等方面获得最佳的综合效果,可在一种蓄冷工况和五种供冷工况间灵活转换。本项目采用水蓄冷空调后,每年可节约电费约26.5万元,节省电费的比率高达24%。与此同时,每年的移峰量达到291089kWh,填谷量达到433612kWh,这对于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性能,提高现有发电设备和输配变电设备的效率,降低变配电损耗,降低发配电的运行成本,有着显著的效果,其社会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4)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城市商业综合体成套技术
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相对于一般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体量大、能耗高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特征相差很大,适用的建筑工程技术随着地域的不同有着明显的差异,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的气候特征和建筑热工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应按照热工分区分类研究;本项目在研究一大批此类建筑的建设经验和绿色建筑技术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制订一套针对性强、经济性好、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高等级要求的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成套技术标准,为在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推广应用绿色热建筑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了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准。
秉承泛海地产“创造城市新生活”的经营开发理念,CBD将一如既往在武汉市政府、市建委的领导与支持下,运用绿色节能技术,在策划、规划、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考虑,创新和集成应用为一体,保障项目品质,提升产品价值,树立区域标杆,充分尊重自然和城市肌理,用发展的眼光,以人文的尺度,构建城市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以“节能减排,重复利用,循环再生”为原则,树立“循环经济”和“两型社会”的典范,成为绿色生态、低碳宜居中央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