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

2022-06-08 13:30:39邓文娥
小学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种子交流科学

邓文娥

“教学即交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基于证据做出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和评议。小学科学课堂交流的低效,使得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降低。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探究活动中通过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并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课堂交流有效性的提出,是针对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交流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一、精准教学设计,确定以学定教的起点

(一)关注学习目标的明确性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学习目标的明确性是有效交流的前提条件。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构成学习目标的四个维度。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要轉变传统观念,以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归旨。因此,学习目标的阐述一定是明确的、具体的、可检测的,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设计活动方案,开展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从而使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得以开展。

案例1 对于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种子的传播》一课的教学目标,笔者进行了细化,提出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目标:说出四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能根据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生存环境来推测种子传播的方式,理解种子传播对于植物自身繁殖的作用。科学思维目标:利用解剖、观察、推理等方法研究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用类比、排除等方法对常春油麻藤的形态特征进行合理的描述,打破固定思维。探究实践目标:体验创造特定环境中“神奇种子”的设计、制作过程(增加、减少、变异和组合等),讨论并论证神奇种子在这个环境中的合理性。态度责任目标:对于不确定的种子传播方式,形成用证据说话的意识。

(二)预设意外状况的可能性

教师在备课前要尽量完成与文本(课标、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对话、与课程相关资源对话,使教学设计尽量做到“五个适应”:适应课标、适应教材、适应学生、适应课程资源、适应自己。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如材料的损坏、安全问题、探究中出现的困难、讨论中的矛盾焦点等,做好充分预设,以避免课堂上出现“意外”,为提高课堂中的有效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提供结构材料,搭建交流思考的支架

材料是引起和形成学生探究发现经历的工具,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对象。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交流的物质基础。探究材料的结构代表教师的指导性思维:材料出示的时间和层次体现了课堂结构和科学思维的层次感,一种材料或是组合材料的典型性指向学生的有效交流。借助结构性材料支架,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有序交流表达:开始阶段,激发思考;内化阶段,层层深入;达成阶段,完善梳理。

学生在使用、改造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并改变自己的原有认识。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理应和所要发现的知识有一样的结构,能吸引学生,并且能生发不同水平上的多种思考。笔者认为,备材料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备材料的内容;备材料的结构;备学生面对材料可能采取的行动;备教师期望学生面对材料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备材料可能引发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包括我们所期望的思维发展方向和学生自发的思维方向,两者可能同向,也可能不同向。

(一)材料丰富性,拓宽有效交流的广度

科学材料的丰富多样程度与有效有很大关联。在科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究材料,不断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经验,延伸有效交流的广度。

案例2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种子的传播》一课,教材中呈现了苍耳、樱桃、蒲公英、莲蓬和凤仙花的果实,通过调查,绝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常见的传播方式。按照教材,学生的增量不明显,识记了常见的传播方式和几种果实或种子对应起来,仅仅将外部特征与传播方式相联系。笔者收集了莲蓬、苍耳、松果、油菜籽荚、络石、木蝴蝶、刻叶紫堇、常春油麻藤等果实或种子。对于常见的果实或种子,学生能较快速分类,但对于杭州特有的种子——常春油麻藤,从外部特征无法分类,存在困难。因此,学生需要教师提供常春油麻藤果实、生存环境及其他更多信息,学生从果实、种子及生长环境等方面推测常春油麻藤的传播方式,达到有序表达的效果。

(二)材料层次性,挖掘有效交流的深度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材料间没有结构性,有效交流是远远不能达到的。材料需要有差异且具有层次性,设计丰富且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为学生拓展有效交流的深度提供有力支撑。

案例3 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材中提供的是橡皮筋、钢尺、小鼓和音叉,都是固体发声物。观察到固体发声物发出声音是因为振动,就一定能说明所有物体的发声都是由于振动吗?显然这样归纳推理的方式是不科学的。因此,再增加吸管,观察发声与不发声时空气的流动状态;挤压滴管中的水,观察发声与不发声时水滴落的状态。此时发声物体由固体、气体和液体等材料组成,学生可以观察并描述振动的状态以及声音产生条件。

三、借助多维支架,深化组织交流的空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

课件不用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课件,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有效结合起来,可以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教学内容变得可听、可视、容易让学生感知,让他们更容易理解,交流起来更有内容,更有深度。

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一一亲历,交流就不知道从何谈起。有一些学生只能看到外部形状,却看不见内部过程;有一些反映了某个瞬间或发展过程的活动……这些内容学生通常了解得极少,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交流是非常困难的。

案例4 《花、果实和种子》一课,目标是让学生明白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对此学生讲不清、道不明。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观看录像:花粉到达雌蕊上后,在雌蕊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向下延伸,到达子房的胚珠。精子与胚珠里的卵子结合,子房不断膨大,形成果实,胚珠形成种子。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帮助下,一个教学难点解决了。多媒体给学习者创造出逼真的体验,帮助学生不断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与课堂知识进行对比、补充、内化,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参与到主动交流中去。这样的方法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遗传现象等内容的教学中都很有用处。

(二)精心设计记录单

在教学中,一张记录单往往会比教师的说教来得更高效。在科学课上,观察和实验的记录单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支架,在自主探究、交流研讨環节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为学生的有效交流指引方向。除了记录的功能以外,还必须起到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归纳或推理结论的作用。一般来说,一个良好的记录单包括三个部分:信息采集部分、信息整理部分、规律描述部分。开放式记录单允许学生自己设计记录项,以反映他们独特的观察、实验的内容,反映他们独立的思考和探究;封闭式记录单设计了完备的记录项,帮助学生进行严谨的观察实验,让学生的思维外显。

采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的记录单,要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具体情况来定,但要以不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而是促进学生尽可能自主探究为原则。具体怎么取舍,需要我们多一些教育智慧。

案例5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教材通过“压杯入水—扎孔观察—打气观察”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和解释。这样的进阶设计能够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正是由于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纸团才没有湿,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能够占据一定空间的,同时也渗透了空气可以流动、比水轻等特性。借助记录单,学生组织交流更加有序,也更有深度。

(三)巧妙运用板画

板画是指在黑板上作画以实现直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简单的图形辅助教学,能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了解,可使教学事半倍功。

案例6 在《热的传递》一课中,教师将实验要求投示了出来,这样可以更加醒目地提醒学生,效果比较好。而在教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时,教师用了讲解、示范、画图等方法,也同样达到了学习目标。

四、细化评价过程,增强有效交流的效果

(一)全员参与,评价促强化

倾听鼓励——维护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强激励性评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要定期发布单元“科学作业日”的表达内容,将学生的表达视频作业展示在班级圈中,教师导出视频,找出优秀范例,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和讲解,和学生一起学习。

特色奖项——激发持续性。教师要结合学生上课交流有效性的成长情况和班级圈的展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评价,设置适合的特色奖项,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不断强化科学表达意识。奖项的设置可以活动的参与度、表达内容的丰富性和学生增量等作为依据,如“科学交流耀眼星”“科学交流闪亮星”“科学交流光芒星”,并配以有学校特色的“四奖一章”一起发放,激励效果更好。

(二)作品展示,转换促深化

成果展示——亮相共赏。将学生课上表达的记录单展示在科学教室外的走廊上,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材料,让其他学生在观摩的同时,说说作品想要体现的科学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样可以实现语言与思维的一致性,还能促进学生用更准确的方式让思维具象化。

思维展示——微信推送。对于一些课上表达优秀的音频和视频,无法进行实物展示,则可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够被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交流有效性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首先要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还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不断摸索和改进,掌握可行的策略,巧用交流策略,应对学生提出相适宜的要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地实施教学,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使课堂交流更加有效,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满足学生天生的表达欲。叽叽喳喳地表达是学生的特点,他们想表达,爱表达。有效交流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解决了课堂交流时机不充分的问题,可以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而宝贵的基础,“沉默课堂”的状况也会有所改变。发掘学生无尽的潜能。“可以这样说”“互听互评”等交流活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真正发生,学生的进步很大,潜力得到了发掘。

猜你喜欢
种子交流科学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桃种子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幸运的小种子
幼儿园(2018年15期)2018-10-15 19:40:36
可怜的种子
科学
科学拔牙
“交流”等5幅
海外星云 (2001年12期)2001-07-10 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