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滔
科学课外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外学习存在时间碎片化、内容零散化的问题,无法让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有机的整体。本文针对小学高段(五年级)科学课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运用“二维码”技术,探索“码”上探究的课外学习新载体。
保护、呵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是小学科学的重要任务,而课外学习能有效地弥补课内教学的时空局限性,让学生的知识、思维得以更广泛地延伸。但目前的“时间缺乏、内容繁杂”等实际情况,使得科学课外学习存在碎片化和零散化的问题。
针对现状,利用“二维码”的优势,结合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将科学教材、网络资源和生活实际中的学习资源融为一体,分成“基础概念夯实篇”“拓展内容延伸篇”“核心素养运用篇”三个模块,通过“微课自助式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形成“码”上探究的课外学习新载体,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学习载体。(见图1)
一、三个设计原则
“码”上探究的设计针对所有学生的自主分层学习,在设计时须体现系统性、分层性和趣味性。
(一)系统原则
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如不固定,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 “码”上探究把课外学习时间分成了固定和自主两大模块,让学生能够跟着课堂的节奏进行系统的课外学习。(见表1)
(二)分层原则
在科学课外学习中,针对“课堂知识听不懂、课后概念想拓展和生活问题要解决”三类不同需求的学生,设计出“基础概念夯实篇”“拓展内容延伸篇”“核心素养运用篇”三个模块,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见图2)
[基础概念夯实篇 拓展内容延伸篇 核心素养运用篇 ·课堂知识听不懂 ·课后概念想拓展 ·生活问题要解决 ]
图2 “码”上探究的设计内容
(三)趣味原则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开展课外探究最大的动力来源,故“码”上探究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生动学习载体,加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通过定期的“科学讲述”“活动比赛”“作品展示”和“探究发布”等生生互动的评价形式,有效提高课外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见图3)
二、三种应用方式
(一)微课自助式学习——夯实基础概念
以课堂中实验现象的图片、学生出现的疑问、交流和结论性的文字为主要流程(见图4),具体生动、活泼和真实地再现课堂情境,学生能够在家中重温课堂。
1.既定学习目标明方向
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目标的方向指引特别重要。学习目标的准确给出,能够让家长和学生明确本视频所学习的核心概念,有的放矢。
2.温故学习内容促思考
在自助式的学习设计中,要根据参与学生的学习基础,从教材内容出发,用实验微视频作为重难点突破的解决点,引入课堂中学生真实的对话和猜测以及解答,让学生身临其境。
3.落实课堂小结夯基础
在课外巩固活动中,学生和家长普遍觉得科学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总结,往往只能凭经验进行学习,无法使课堂内外形成合力。因此,将科学概念通过小结的方式呈现,帮助后进的30%学生掌握概念。
4.趣味超级链接展外延
视频的时间和空间毕竟是有限的,用适当补充结合课文内容的超级小链接丰富学生的科学概念外延,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二)任务驱动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式学习主要是以某个单元为框架,以学习单呈现学习目标、掌握的内容、提升的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学习单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基本方式,使学生在进行课外学习时,能够拥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指向。
1.主题任务启动学习
在“码”上探究中,利用五年级四个假期(春假,暑假,秋假,寒假),分别结合教材内容,确定4个相关主题任务,以任务驱动及相关评价开展任务驱动式课外学习。(见表2)
2.自主选择挑战学习
“码”上探究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学生根据概念的掌握程度,每学期自主选择一个挑战任务,在不断挑战中开展自主学习。
3.作品成果展示学习
在挑战了相同的任务、经历了不同的过程、获得了不同的结果后,定期开展学生自主的评价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展示和比赛的碰撞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问题解决式学习——运用核心概念
通过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的课外学习方式(见图5),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很大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
1.在线动员
学生的动员由教师在线上进行,主要介绍实验趣味性、神秘性等,激发学生开展活动的欲望。家长的动员以在线邀请函的形式开展,主要从学生科學素养发展的角度鼓励家长参与到家庭实验的活动中。
2.在线设计
在线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参与对象、作品上交、活动评价六项具体内容。其中活动内容每期由两部分组成:课堂拓展实验和生活问题解决(制作性实验和自主选题实验)。在每期的课堂拓展实验中,教师提供3~4个备选实验,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实验开展。
3.在线展评
在活动动员之后,学生和家长一起根据活动方案挑选实验材料、开展实验,把实验过程、现象等内容填写到“二维码”中,填写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图文结合。如果是制作性实验,则还有实物作品图片的上传。
三、两个实践成效
(一) 随时学习,整合严选,解决学生课外学习的问题
“码”上探究的单次学习时间一般为10分钟,而假期的探究活动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样安排既能满足平时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巩固基础,又能在相对较长的假期时间里进行长时探究活动。
此外,“码”上探究系统地将国家课程资源深度整合、拓展课程资源有机结合、网络科学资源整合严选,更好地为学生课外个性学习搭建支架。
(二) 提高兴趣,分层专享,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效率
“码”上探究即便是基础概念巩固型的学习,也比传统的书本有趣生动,而探究类的课外学习活动则更加显著,用挑战任务来驱动,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通过“基础概念夯实篇”“拓展概念延伸篇”“核心概念运用篇”三个篇章的实践,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外学习资源和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多的课外学习时间里,学习到自己最需要的,让效益发挥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