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罗影 金义红
本文以阳江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代中国人民需求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优化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新时代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任务。这些也为新时代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使命。
基层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出资,主要面向市县、乡镇、村及区、街道以及社区,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文化机构,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作为最贴近当地人民群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基层公共图书馆承载着地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能够为当地民众提供丰富、方便、快捷、周到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丰富和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支持力度的增大,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基层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江地区公共图书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布局朝乡村化延伸,服务覆盖面更宽更广。阳江市高度重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目前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在各个街道、社区、乡镇、村基本都完善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的建设,如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基本满足基层需求。第二、服务内容朝综合化方向发展,服务领更宽更广。例如2018年,阳江市图书馆和阳江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共同完成打造了阳江市首个“城市金融读书角”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提供了“金融知识盛宴”;2021年,阳江市图书馆联合阳江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建完成了阳江市图书馆盲人阅览室,为更好地服务盲人读者提供优质的学习和阅读环境,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延伸了服务领域。第三、服务方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方式的局限性。例如2020年,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阳春市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正式启用,读者凭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在门禁感应器上刷卡即可进入。馆内可供读者借阅纸质图书共5000余册,电子图书1万册,电子期刊1000多种,馆内设有数字阅读机、自助借还机、阅读桌椅等设备,环境安静舒适,全年24小时全天候开放,打破了传统服务的时间、空间等的局限性。
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阳江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整个大好环境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与广东省其他的地级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以及一定的问题,诸如资金投入相对滞后,大多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传统服务模式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基层图书馆服务作用发挥有限,服务效能不高等。
(1)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经费来源单一。阳江地处广东省经济欠发达的粤西地区,从表1可以看出,地方财政对阳江市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总投入远远低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与同处粤西地区的其他几个地级市相比,也排名靠后。阳江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总体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限制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发挥。阳江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经费来源均是财政拨款,几乎无其他自筹经费,这种单一的经费来源使得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处于被动状态。
表1 2017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数据统计[1]
(2)图书资源匮乏、滞后,流动和联动便利不够。图书资源匮乏,馆藏质量不高是阳江地区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城乡二元差异造成了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均衡,也造成了县级及以下基层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滞后,流动和联动便利更差。尤其是一些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由于服务的面积广、交通不便导致藏书量低且内容陈旧,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对读者缺乏吸引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基层图书馆的功效,图书流通率、读者上座率特别低。
(3)人员结构不合理,图情专业人才缺乏。从表1可以看出,阳江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偏少。统计得出,不仅数量上偏少,而且专业人员配备极其不合理,职称比例、性别比例、年龄比例严重失调,学历普遍低,图情专业人才更是缺乏。针对县城、乡镇等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基本没有图情专业人才流向这些基层公共图书馆。
(4)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效能不高。通过走访调研,与广东省其他地级市公共图书相比较,阳江市公共图书馆基础设落后,尤其是部分社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县级以下基层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利用率低,形同虚设,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基础设施作为保证图书馆整体服务效能的基础,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关键因素。效能是指人们主观意识上参与,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所呈现出的效果和活动效率。效能必定是有效的、集体的效应。产出的作用成果和影响必定要大于投入的成本,才是有效能的[2]。从表1中的总流通人次和图书外借次数这两项服务数据可以看出,阳江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远远低于广东省其他地级市。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效能不高,是阳江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个突出的短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和服务管理的机制,进一步丰富和盘活公共图书资源、提升服务供给水平并调优共建共享供给结构,打通阳江市基层公共图书资源共享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公共图书服务的重要努力方向。
(1)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社会其他力量的合作。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的重要性,坚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顶层设计、经费支持等方面要有力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此外,要加强同企业、学校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引导、培育出那些有意愿参与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来。《公共图书馆法》第四条还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筹资金设立公共图书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地方财政收入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单纯仅依靠当地政府出资建设图书馆,就会拉开图书馆之间的差距。因此,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保障资金的足额投入。在经费上,除了加大财政拨款,还可以通过社会捐款和捐物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2)扩大资源流通,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寻求市级中心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业务支持,充分发挥地区市级中心图书馆的作用[3]。在图书资源的采购和流通上采取垂直管理模式,向中心馆总分馆转型,即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县馆为总馆,区县以下各级图书馆(室)为分馆(服务点),统筹规划图书馆资源。通过市级中心馆向各个区县级中小型图书馆统一购买、配送定量文献资源,并安装相同系统,进行联机联合编目实现资源共建,读者通过图书馆的检索功能,快捷检索出所需图书的馆藏地点,凭身份证在全市范围通借通还。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自身馆藏资源的不足,还扩大了资源流通,能够有效解决阳江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匮乏、流动和联动便利差等一系列问题。在运行和管理上,要发挥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指导作用,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中分布最、数量最多的行政单元,是基层图书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层、乡镇、农村联系最为紧密。建立完整的共享图书馆应用体系,积极推行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使县级图书馆充分发挥在县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枢纽作用,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4]。
(3)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有效解决基层公共图书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外引”和“内培”两种方式来优化基层公共图书馆人员结构队伍,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完善好图书馆人员招聘管理办法,从外引进人才,补充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较合理的新生力量,使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人才结构既趋于合理,又充满活力。其次,就地取材,一方面通过工资待遇、职称职务晋升等方式、鼓励现有的图书馆业务骨干进行外出专业学习和培训,实施继续教育,鼓励他们自学成才;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从现有的读者群中选取乐于服务的热心读者志愿者,并加强专业培训,让其充实到图书馆的管理队伍中来,适当填补基层图书馆人手不足的问题。
(4)精准供给,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市县域城镇居民以及广大农民。基层公共图书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功能上搞“小而精”,把有限的资源、空间以及人力用在“刀刃上”,提供基于读者需求的精准供给服务。基层公共图书馆要秉持高质量供给、高效率推送和有效资源配置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5]。首先,在馆藏资源上,根据用户需求定期调整馆藏资源结构,提高读者需求与馆藏资源的匹配度,达到资源配置利用最大化,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其次,在服务内容上,通过读者平时阅读习惯、兴趣爱好等行为数据,精准了解研判读者需求,并适时向读者推送服务内容。
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公共文化机构,是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基石,在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化、长期化的工程,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