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雁 鲁日明 李长铭 孔旭东 王玲玉 潘国云 韩益飞 司马杨虎
(1. 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2.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蚕桑指导站, 江苏 南通 226400;3.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园艺技术推广站, 江苏 南通 226400)
原种全龄采用人工饲料饲育,不仅是实现蚕种生产省力化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选拔出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及推进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进程[1-3],为此,近年我们持续进行了部分家蚕品种原蚕的人工饲料育试验[4-10]。2019年10—11月在家蚕品系菁松R(JR)和皓月R(HR)的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试验过程中,JR单蛾平均造卵数370.67粒,HR平均造卵数368.00粒,与此前多次JR和HR的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相比,2019年晚晚秋蚕期的试验成绩虽较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这2个品系全龄桑叶育的制种成绩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11]。随后我们在2020年4—5月和10-11月又进行了2次人工饲料饲育试验,均未能取得突破。2021年5—6月,我们再一次进行了家蚕品系JR和HR的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试验,本文报告试验调查结果。
1.1.1 供试家蚕品系
家蚕春用多丝量品种菁松的人工饲料适应性选择品系JR、皓月的人工饲料适应性选择品系HR由苏州大学2020年11月下旬繁育,于2021年5月3日出库,5月4日开始升温催青。每个品系饲养3张(28蛾/张),批量饲养未设置重复区。
1.1.2 供试人工饲料
为了保证试验的可比性,与往年一样采用粉体饲料。1~2龄所用饲料的桑叶粉质量分数为40.0%(其中收蚁用饲料中的桑叶粉为山东省蚕业研究所2019年春季晒制的桑叶粉, 2龄以后所用饲料中的桑叶粉为本地烘干桑叶粉),大豆粉采用脱脂大豆粉(质量分数42.0%),淀粉原料为玉米粉(质量分数11.5%),其他成分约6.5%[11]。由如东县蚕桑指导站完成人工饲料配方设计并委托如东县丰月蚕业专业合作社加工制作。
试验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陈湾村季彬共育室进行。蚕室面积约50 m2,采用电加热线加温(10 kW)、超声波补湿器补湿,蚕室内温湿度采用自动化控制。粉体饲料加水约1.7倍,用和面机调匀,包装在38 cm×75 cm的塑料袋内,放蒸饭箱内蒸煮50 min,冷却后饲喂家蚕。塑料饲育筐规格为60 cm×45 cm×8 cm。
1.3.1 收蚁及饲养
收蚁方法采用与桑叶育类似的方法(纸包法),收蚁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8:00。1~4龄采用切条料给饵,5龄采用块料给饵;2~5龄起蚕饷食时各除沙1次,3眠起进行分批处理,饲料用量根据各饲育筐中蚕儿数量的多少而定;为了防止饲料发霉,4~5龄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氟苯尼考;湿体饲料制作、给料次数、扩座与匀座、蚕室环境以及眠起处理、防病卫生措施等参照文献[12]的方法进行。
1.3.2 上蔟及蔟中管理
蔟具为纸板方格蔟,采用人工捉熟蚕室内上蔟的方式,蔟中保护温度24~26 ℃、相对湿度75%左右,为了考虑能将种茧同日送往苏州大学实验室保护,JR和HR的采茧时间分别为上蔟8 d和6 d。采茧后的种茧立即送往苏州大学蚕遗传育种研究室按常规种茧保护要求进行保护(温度25 ℃,相对湿度75%),直至羽化制种。
1.3.3 交配及产卵
种茧调查时间为上蔟后9 d,种茧调查结束后立即安排削茧和雌雄蛹鉴别,并继续保护至化蛾(24 ℃,相对湿度75%)。制种室保持温度25~26 ℃、相对湿度 75%左右的环境条件,直至产卵袋蛾后15 d。
1.4.1 蚕期调查
幼虫期调查各龄发育经过时间、2眠蚕及大眠蚕的体质量。
1.4.2 种茧调查
上蔟后9 d 按3个试验重复区分别调查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详细调查方法参照文献[11]进行。
1.4.3 出蛾调查
削茧鉴蛹后各品系取良蛹,分雌、雄将两个供试品种各设置3个调查重复区,分别调查出蛾率、正常出蛾率和普通茧蛹体存活率。具体方法参照文献[11]进行。
1.4.4 产卵调查
为了确保所有调查卵圈均为完成正常交配的雌蛾所产卵,以交配时间3 h以上的雌蛾所产卵为调查对象,详细调查方法参照文献[11]进行。调查项目包括单蛾产出卵数量、不受精卵数量和遗腹卵数量,最后统计单蛾造卵量数和蚕卵产出率等。
使用GraphPad Prism 8.0.2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每组试验设置3组重复。
为了饲养方便及饲养环境条件的一致性,将JR和HR置于同室(当中用薄膜隔开)相同温湿度的环境中饲养,并尽可能采取相同技术处理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饲养操作方便,在1~3龄期进行同步饷食,1~2眠JR适当推迟饷食,3眠期开始根据JR和HR的发育情况再分别采用相应的饲育操作。调查JR和HR的全龄经过分别为27 d 3 h、29 d 9 h(表1),与这2个品系正常的幼虫发育经过相吻合。
调查结果(表2)显示,全龄人工饲料饲养的JR和HR的普通茧平均死笼率分别为23.67%、33.00%;JR的普通茧蛹体存活率超过75%,HR的普通茧蛹体存活率为67%。
表1 家蚕品系菁松R和皓月R原蚕人工饲料育的发育经过
表2 家蚕品系菁松R和皓月R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的种茧调查成绩
2.3 JR和HR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全茧量与茧层率
调查结果(表2)显示,JR全龄人工饲料饲养收获的雌、雄茧全茧量和茧层量分别为1.111 g、1.001 g、0.221 g、0.226 g,雌、雄茧平均茧层率为21.16%;HR全龄人工饲料育收获的雌、雄全茧量和茧层量分别为1.127 g、0.950 g、0.208 g、0.215 g,雌、雄茧平均茧层率为20.37%。
由试验成绩可以看出,JR和HR的雄茧平均茧层率均超过了20%,2个品系的产茧量性状相对而言表现良好。
良蛹的出蛾率和普通茧蛹体存活率是衡量种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结果见图1。全龄人工饲料饲养JR和HR的雌、雄蛹羽化率分别为86.56%、91.11%、87.78%、97.78%;JR和HR的雌、雄蛹平均羽化率分别为88.33%、92.78%(图1-A)。将交配情况良好的视为正常羽化蛾。全龄人工饲料饲养JR和HR的雌、雄蛹正常蛾羽化率分别为50.17%、65.74%(图1-B、C、D)、79.50%、80.73%(图1-B、E、F);JR和HR雌、雄蛹的平均正常蛾羽化率分别为57.91%、80.11%(图1-B)。
图1 家蚕品系菁松R(JR)和皓月R(HR)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的良蛹羽化情况
按“1.4.4”的方法将正常雌蛾与雄蛾交配后产卵,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JR、HR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单蛾造卵数量分别为105~380粒和125~449粒,平均分别为241粒和288粒,其中:JR和HR的单蛾产出卵数量分别为12~379粒、0~427粒,JR和HR的单蛾平均产出卵数量分别为237粒、284粒;JR和HR的单蛾遗腹卵数量分别为0~94粒、0~128粒,单蛾平均遗腹卵数量均为4粒。JR和HR的单蛾受精卵数量分别为0~372粒、0~398粒,单蛾平均受精卵数量分别为148粒、235粒;JR的单蛾不受精卵数量为1~311粒,平均为89粒,受精率为58.64%,HR的单蛾不受精卵数量为0~115粒,平均为39粒,受精率为77.14%。综合分析上述产卵性状调查结果,本次试验成绩与上次试验(2019年晚晚秋蚕期)的结果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除遗腹卵数量外,造卵数量、产出卵数量及受精率均降低;与普通菁松、皓月品系原蚕桑叶育的制种成绩相比,JR和HR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造卵数量少、受精率低。具体原因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探究。
另外,本次试验中生种发生比例较高(图3),可能与小蚕期蚕室温度偏高、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偏高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偏低有关,详细原因仍待进一步试验探究。本次试验还发现受精率与雄蛾有直接关系,调查结果表明:JR×HR的受精率显著高于JR×JR,同时HR×JR的受精率显著低于HR×HR(图2-C)。
图2 家蚕品系菁松R(JR)和皓月R(HR)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的产卵情况
图3 家蚕品系菁松R(JR)和皓月R(HR)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的生种发生情况
从全龄人工饲料育试验的普通茧死笼率、普通茧蛹体存活率来看,JR和HR的普通茧死笼率分别为23.67%、33.00%,而JR和HR的普通茧的蛹体存活率也仅为75.00%、67.00%。推测导致JR、HR的普通茧死笼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饲育环境有关,因为同室饲养的另一个家蚕品种优食一号比JR、HR早1 d收蚁,温湿度条件设置与优食一号一致,且优食一号发育快,JR、HR的5龄饷食时间分别比优食一号晚3.5 d和4.5 d左右,一般情况同室饲养不同品种时往往晚收蚁的品种受病原感染的概率更大。从茧层率来看,JR和HR的雌蚕茧层率低于20.00%(JR为19.92%、HR为18.49%),而雄蚕茧层率都超过了22.00%(JR为22.58%、HR为22.63%),JR和HR的雌、雄茧的平均茧层率分别达到21.16%、20.37%。本试验结果显示2个供试家蚕品系的出蛾率特别是正常出蛾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JR和HR雌雄平均出蛾率分别达88.33%、92.78%;JR和HR雌雄蛹平均正常出蛾率分别为57.91%、80.11%。从制种的造卵数量、产出卵数量和受精率等综合来看,除HR的普通茧平均死笼率低于2019年晚晚秋蚕期的试验数据(66.34%)外,羽化率雌雄平均92.78%,略高于2019年晚晚秋蚕期的试验数据(88.17%),JR和HR的遗腹卵数量与2019年晚晚秋蚕期的试验数据比较,也分别少了33.67粒、61.00粒,但其他各项成绩皆不及2019年晚晚秋蚕期的试验成绩[11]。
本次试验所用饲料仍为普通人工饲料,与饲养优食一号所用人工饲料完全相同,而未根据2个供试家蚕品系JR和HR的特性进行专门的配方设计及原料选择,所以饲育成绩不及2019年晚晚秋蚕期采用适合的人工饲料进行试验的饲养成绩。
本试验进行JR和HR的全龄人工饲料育中,1~4龄的温度、湿度条件也与优食一号一样,没有针对2个供试品系的特点及幼虫发育时期进行特别地调整,这可能也对饲育和制种成绩产生了不利影响,特别是造成JR和HR的死笼率都较高。此外,生种发生比例较高,可能与小蚕期蚕室温度偏高、饲料中粗蛋白含量高和碳水化合物偏低有关[14]。出蛾情况与曲志刚等[11]的调查结果类似,中系原种JR出现了比率相对较高的小翅蛾和蚕头蛾,同时还出现了部分不产卵蛾和高遗腹卵蛾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虽未设置2个供试家蚕品系同期的桑叶育对照组,但各项成绩与2个品系正常桑叶育条件下的制种成绩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3]。试验结果提示,用于JR和HR原蚕饲养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饲育技术措施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