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霞
【摘要】实践中,学生对整本书阅读虽有兴趣但无法持续,教师指导不得法,家庭缺乏共读氛围和方法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痛点。“学习单”的科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指明“读什么”和“怎么读”的具体路径,而“学习单+”的灵活运用,能帮助学生找到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支架”,保证整本书阅读的实效。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痛点;学习单+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运用“学习单+”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支架”,走向阅读深处。
一、指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三个痛点”
有多项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阅读实践不容乐观,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3个痛点:
(一)就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的动力缺乏持久性
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大多人物性格鲜明而丰富,情节或曲折动人或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学生对这类故事类的文本是感兴趣的,但持续阅读的动力不足。随着年级的升高,课业负担的加重,学生原始的看书兴趣被更具有刺激性的活动所取代,很多学生阅读量不达标,无法达到规定水平。一些研究者以问卷的形式,从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时间长短、阅读方法、阅读次数、阅读总量、阅读氛围等方面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具体表现为阅读量不够、没有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评价难以实施等。
(二)就教师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缺乏有效性
虽然一线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但未能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着学习阶段特征不明显、阅读书目层次不明确、阅读方法缺乏实效性和衔接性等问题。传统阅读理念、精读精讲式教学模式、知识结构不全面是制约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整本书阅读的理论探究较少,教师在实践中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多,导致教学缺乏方向性,学生阅读效率难以提升。实证调查显示,很多一线教师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如何设计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等还有很多疑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一筹莫展。
(三)就家庭而言,整本书阅读的空间缺乏独立性
温儒敏教授曾提到过,在一个爱读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会爱上读书。试想,如果父母整天刷手机,家里没有共读的氛围,学生怎么可能喜欢阅读?父母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启蒙老师和指引者,有一个爱阅读的家长是学生最大的财富。尤其是很多低年级学生还没有独立自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需要父母读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交流阅读体验,感受人物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鼓励孩子多发现,多表达。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创造良好家庭阅读氛围对孩子开启阅读之旅起着关键作用,但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引导,如何和孩子展开对话和交流,如何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此外,亲子共读后也没有合理的反馈机制。
二、帮助学生寻找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支架”
基于以上痛点,笔者在实践发现,“学习单”是帮助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支架”。目前,学界对“学习单”的具体定义不一而足,在各种教学实践的尝试和发展中,出现了“导学单”“任务单”“学习单”等各种不同的提法和概念。概念虽然不同,但其实都是教师根据不同年段和学力的学生设计出来的辅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工具。具体到小学整本书阅读的“學习单”,一般是由教师设计的辅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研读单,主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作者、主要情节、关键人物进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其创作和设计改变了教与学的生态,改变了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创新了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而是任务的探索者、实践者。
“学习单”最初的应用场域,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而作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支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一本书链接到一类书,也可以链接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主题的书籍,其阅读广度得以拓展。此外,“学习单”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空间,从课内到课外延伸,也可以与同伴交流或师生交流。在阅读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整本书中人物形象的把握、细节刻画的理解、创作背景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同时,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探索出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并逐步将其运用到其他作品的阅读中。
对阅读指导者而言,也是其实现有效教学的工具。“学习单”一般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为学生提供“阅读支架”,其设计将改变教师教学中出现知识“满堂灌”的不良教学生态功能,以“学”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教师就可以“站在学生背后”及时反馈、个性化指导,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发挥。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学习单”不但具有检测、监测和评价功能,更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效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沟通、理解、共情,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和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自主阅读能力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升。
三、运用“学习单+”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设计“学习单”,激发学生找到整本书阅读的持续动力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喜欢阅读生动有趣、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体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天性。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发现,仅凭“学习单”,无法帮助学生达到整本书阅读的最佳效果,不同年段的学生阅读目标和阅读能力的要求不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如果没有外力的引导,阅读兴趣不能持续,因此,我们针对学生在读整本书的不同时间段尝试设计侧重点不同的“学习单”。
1.以结构脉络为主的整本书阅读“初读学习单”3529DBB4-0592-409E-B621-2A611E9124B9
一般来说,初读整本书时,学生大多为略读,主要对整本书的结构脉络有个初步感知。因此,在形式上,我们的“学习单”尝试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四个部分,帮助学生达到梳理整个事件脉络的效果。而不同部分间的线条设计,可采用波浪线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事件的一波三折。同时,在初读整本书时结合书中的关键情节,设计足够的留白,让学生通过图像或文字的形式来表现初读的成果。
2.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整本书阅读“细读学习单”
在经历了初读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自主阅读能力,借助“学习单”基本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整本书阅读的“细读学习单”意在帮助学生搭建好“脚手架”后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教师尝试在设计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支持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提取关键信息并加以整合阅读方法,以主问题带动小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阅读。
3.以个性感悟为主的整本书阅读“深读学习单”
在经历了两轮阅读后,我们尝试在“深读学习单”中引导学生链接自己的生活,去发现自我,发现生命,发掘作品折射到现实中的意义,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度。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本“学习单”的设计希望培养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快速浏览信息的能力、搜索定位的能力、综合思考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等。
(二)灵活运用“学习单+”,帮助学生找到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支架”
仅仅局限于“学习单”,虽然能帮助师生找到基本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但也会出现为学习单而阅读的弊端,因此,“学习单+”应运而生。以“学习单”为主,根据年段特点、文本特点,加上其他辅助阅读形式,更能让教师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单+”将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的应答状态,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有效结合,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回归阅读的初衷,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学习单”+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整本书阅读的主体脉络
在“学习单”的基础上,设计“思维导图任务引领整本书阅读”的线上导学活动,通过建构思维导图的方式,探究学生阅读任务引领之下阅读能力提升和深度思维发展的可行性。以经典名著《西游记》为例,教师首先根据作品的自身逻辑,找准整本书的“关键线索”,挖掘出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点,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方法地进行阅读。思维导图的要求可以是:基于小说发展的线索,请你绘制“西游路线图”,当一回解说员讲述西天取经的路线图。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有创意地让学生展示各级内容之间的隶属关系,学生需要对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做到熟知,甚至还原,再结合自己思维导图的设计意图进行展示和交流。在这样的分享之旅中,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整本书中不会读、不想读和读不懂等问题,丰富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体验。
2.“学习单”+编剧表演,丰富学生体验整本书阅读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单”的基础上,以创编剧本的形式来体验人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品格,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阅读方式。以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为例: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和故事的内在逻辑,依据个性化的阅读将故事合理分幕,了解故事发生的起承转合,并创设场景。通过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情节,了解古代民间文化,在口、耳、目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感受牛郎和织女一家人平凡而温馨、细小而伟大的爱情和亲情,感受人间至情的伟大力量,并启发学生重新构建人物对白,以“创编+表演”的形式揣摩和想象人物的內心活动,感受民间故事中的真善美。学生在文本创编过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情、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艺术品味和鉴赏能力,领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学习单”+经典诵读,外显学生感悟整本书阅读的情感力量
在“学习单”的基础上,依托“阅读,向着明亮的那方”阅读节的平台资源,策划一系列顺应时代需求的经典诵读活动,例如“整本书阅读之旅”签到打卡活动、“最动人的整本书”创意书签大赏活动等。最好的引导兴趣的人往往不是教师而是同龄人。2021年,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点,“诵经典·爱中华”活动以朗诵的形式,引领学生走进革命传统,感受榜样人物的勇敢和力量;“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比赛让学生以演讲的形式,探究自己对一本书的真切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和喜爱传达给周围的同伴。
(三)分享交流“学习单+”,探索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延展途径
尊重学生的兴趣特点,借助“学习单”推荐符合其年龄段的书目,摒弃功利性的思想,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其次,将“学习单”中故事表演、故事改编、自创绘图等方式加入多种形式的创意表达,引导两代人之间思想的碰撞和深度的交流。
1.“学习单”+最美“小书房”,延展阅读空间创设阅读氛围
让学生爱上阅读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一个简单而温馨的“最美小书房”,可以为学生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和父母在亲手布置的小书房中共读经典是一种美的享受。以大卫·威斯纳的《三只小猪》为例:这本书是对传统故事的一大颠覆,让角色从平面世界走向了立体世界,给小读者发挥创造性思维留下大量的空间。“学习单”的设计可加入:请你和孩子一起猜想三只小猪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可以把你们的想法画在空白页,说一说你设想的结局?家长可以在家庭小书房中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主动地和学生分享阅读收获,无形中创设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孕育书香家庭。
2.“学习单”+最美“好声影”,构建阅读共同体丰富阅读形式
借助自媒体,用声音和身影记录亲子阅读的时刻,通过构建一个或几个家庭的阅读共同体,倡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成阅读的习惯。“最美好声音”以音频的形式记录下孩子与家长在小书房中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增强学生阅读的欲望。“亲子课本剧表演”通过亲子合作的方式让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向家人分享阅读的感受。家庭作为学生整本书阅读实践的有效环境支持,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帮助,使整本书的阅读活动不止步于课堂,而成为一种长期的家庭阅读行为。3529DBB4-0592-409E-B621-2A611E9124B9
3.“学习单”+最美“阅读星”,激励阅读对象创新阅读评价
家长定期与孩子交流学校内、课堂中发生的新鲜事、趣事,聚焦校内各科教材,和孩子共同寻找兴趣点,挖掘能力增长点。通过“家庭阅读周”“家庭阅读月”的设置完成《阅读打卡积分表》,评选每月“家庭阅读之星”;教师鼓励学生以绘画或者读书笔记的形式和家长一起记录和共享阅读收获,定期交流阅读心得。例如对低年级课本中较为集中的知识性童话,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便可以倡导家长和孩子选择感兴趣的科普读物,以做一做小报、讲一讲故事、演一演科普小品等多種方式进行阅读“打卡”,分享阅读体会和收获。通过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评价,来激发学生长期阅读的兴趣和持续性,同时借助学校举办的“亲子阅读沙龙”平台,鼓励优秀的家庭相互分享、共同进步。
落实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阶段的实践,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文化和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思维能力。“学习单”是当前教学模式下较为科学、有效,操作性较强的一种手段,勾连了整本书的阅读目标、阅读方法、阅读监测和阅读评价的全过程。而“学习单+”的使用,在学生层面,可以帮助学生从单篇阅读到整本阅读,拓展阅读空间;在教师层面,需要以学生为本位,更好地钻研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单”,结合文本特点设计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发展高阶思维的“学习单”形式;在家长层面,阅读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创新地利用“学习单”与孩子一起阅读和学习,从而为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奠基。
【参考文献】
[1] 陈胡涛. 上海地区“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 高羽佳.学习单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3):23-24.
[3] 吕莉欣. 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4] 孙娟,石文君,李怀源.以“整本书阅读”构建全学科阅读新场景[J].中国教师,2021(04):39-42.
[5] 朱丽萍.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D].苏州大学,2019.
[6] 朱琳琳.小学亲子阅读的案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7] 袁雨帆,阮丽萌.基于任务单,提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支架[J].新阅读,2021(04):16-1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四实验小学校)3529DBB4-0592-409E-B621-2A611E9124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