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舟仁
南京的华侨路上,有个军队干休所。几年前,我曾在这个所采集周淑真“口述历史”。
周淑真,1930年生,江苏宜兴人,一位新四军女兵,生活里爱好阅读。她对我们说,《铁军》杂志我是自费订,每期看,看过了存放起来,从创刊号开始,《铁军》一本不少。
我和她聊天,有书香味。祖父那年代,家境不是很好,祖父却是个有志的人,一心想考秀才。开明的曾祖父,把多年置下的几亩水田典当给人家,把这笔钱搭上,后来祖父考上了。父亲周志泉自幼读私塾,生活拮据,被迫辍学,受祖父影响,渴望念书,呆在家里竟然用3年时间手抄了《康熙字典》。有了点文化底子,父亲在村上办起了文化夜校,让上不起学的孩子晚上来学识字。1932年,父亲考上浒墅关蚕桑训练班,结业被聘为县蚕桑改良区育蚕的指导员,父亲用学到的技术,指导农民种桑养蚕,改善生计。
周淑真上完小学五年级,因贫困就不读了,在家搭把手,做家务、干农活。1940年,父亲秘密入党,投身抗日游击活动。父亲见女儿读书心切,第二年安排她去了宜兴的太华镇,在抗日民主政府办的实业中学插班初中一年级,在那里读了5个月书,学文化,还有新四军干部来上课,周淑真回忆,时任新四军十六旅政委江渭清来作形势报告,把学生们抗日热情激发了出来。
抗战胜利后,苏南新四军奉命北撤。有一天,父亲通知周淑真赶到宜兴,15岁的周淑真跟着宜兴警卫团出发,继后编人新四军十六旅五十二团。1946年2月,部队在高邮休整,堂兄周汉洪来信,说她父亲因抗日被敌人杀害。周淑真化悲痛为力量,沐浴战火洗禮。这一年,她人了党。1947年,周淑真下到纵队卫生部手术队任会计,做后勤保障工作。部队作战转移新地方,立马竖几根桩,围一道白布,搭起手术室。天寒地冻,她撬开冰面,在刺骨河水里清洗伤员绑带和换下的沾满脓血的纱布……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周淑真收获了爱情。
陈辉,大她7岁,高淳人,同在新四军一个部队。两人1951年结婚。2007年6月,丈夫患病走了,南京市高淳区委党史办公室的同志找到周淑真,征集原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陈辉的相关遗物,周淑真把丈夫生前保存的军用地图、放大镜、笔记本、算盘等实物捐了出来。那本地图上还盖有冀中十一专区解放书店印章,这是陈辉1947年9月18日在六纵队随军书店买的,他在解放战争行军打仗经过的地方,都在上面注了标记。
人到晚年,周淑真更喜欢看书、看报、看看杂志。周淑真说,我受父辈的影响,教我们多读书,追求理想和思想进步。
我笑了,“老话说,知书达理,读书读多了,人会通情达理。”
两人谈笑间,周淑真想起一件事。一次,她坐公交车出行,司机遇到情况急刹车,站在周淑真旁边专注手机的小伙,被车子惯性猛晃一下,一屁股重重落坐在周淑真的腿上,压断了她的一条腿。周淑真说,“公交公司赔一部分,小伙是农村的,来南京打工,拿不出钱来赔。”周淑真没有问小伙子追要赔偿金。
她整整住院治疗3个月。忆起这起事故,周淑真淡然说,孔夫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家不是有意的,就算死追到一点赔偿,自己心里也不安。
(责任编辑 黄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