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韩
我有个朋友,她爱人因患癌症不幸去世,两个月后她儿子出现抑郁、失眠等症状。她陪儿子来我这里咨询孩子的心理问题,我马上想到了那个造成极大轰动的弑母案主角——吴谢宇。
很长时间里,他想象着父亲在老家孤独死去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这无疑加剧了他的无力感,更撕裂了他的心
在吴谢宇弑母案中,很多人忽略了吴谢宇和谢天琴的另一个身份:癌症患者家属。吴谢宇的父亲吴志坚因患肝癌去世,年仅43岁。而吴谢宇的爷爷同样死于肝癌。
癌症治疗会给一个家庭尤其给未成年子女,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和长久影响,且这种影响不会随着治疗的结束而终止。吴谢宇失去父亲后,一直被笼罩在癌症带来的阴影里。而谢天琴在丈夫治疗过程中的处理不当或许也让她失去了改善母子关系的良机。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案发前10年,这是一个看上去非常美满的家庭:儿子吴谢宇是天才少年,品学兼优;父亲吴志坚是企业中层干部,性格开朗,常陪儿子打篮球;母亲谢天琴是中学教师,衣着朴素,为人低调。
2009年,吴志坚被确诊肝癌后,医院给出两个方案:手术切除和介入治疗。据推断,当时吴志坚的肝部肿瘤处于局部进展期,没有远端转移,还有手术机会,但是吴志坚夫妇选择了介入治疗。和手术相比,介入疗法创伤小、风险小,但治愈率低。果然,吴志坚治疗后病情复发,然后独自回老家喝中药治疗。
吴志坚的同事们得知此事,集体给他捐款,被谢天琴拒绝了6次。同样,谢天琴也没有把丈夫的病情告诉学校,更没请假回家照顾丈夫。这已不是清高,而是一种病耻感。因为很多人把癌症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因果報应、风水等联系起来,导致癌症患者和家属感觉得了癌症是件羞耻的事,不愿向外人透露,怕被嘲笑。
完美主义的谢天琴,不能容忍自己跟这些负面信息联系起来,她没有跟周围朋友谈过丈夫的病情,拒绝所有人的帮助,甚至不让吴志坚找朋友倾诉。她让吴志坚一人回老家,自己继续工作,儿子继续上课。治疗中,谢天琴未告诉吴谢宇爸爸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在她眼里,吴谢宇还是个孩子,帮不上忙,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其余的事情不用管。
其实,如果吴志坚不回老家,而是留在当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可能会有更长的生存期,而吴谢宇也能够陪伴父亲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从而更容易接受父亲的死亡。因为患者和家属在一次次的治疗、检查中,会慢慢接受现实,最后都会平静地接受死亡的到来。
然而,吴志坚回到老家,切断了与家人、同事、朋友的联系,在最后时光里独自忍受痛苦:难以抑制的癌痛,妻儿不在身边的孤独,步步逼近的死亡。而在另一个城市,吴谢宇、谢天琴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对最后结局显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吴志坚去世,16岁的吴谢宇猝不及防。尽管他智商超群,但毕竟是个孩子,无法接受常陪自己玩耍的父亲已经离去的事实。很长时间里,他想象着父亲在老家孤独死去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这无疑加剧了他的无力感,更撕裂了他的心。
父亲去世两年后,吴谢宇考入北大,光环仍在,成绩优异。但在众人视线之外,他向高中好友吐露他想自杀,一次次在高楼徘徊,想象自己纵身一跃的样子。
经历了亲人离去,很多家长会意识到健康地活着是多么幸运,从而降低对孩子的期待。但是谢天琴没有。她对儿子的要求一如既往。她每天和儿子通话,听取儿子事无巨细的汇报。只是独居生活让她性格易怒,楼上小孩的脚步声会让她冲上去敲门数落对方。
吴谢宇弑母,我想是多种因素的叠加:如果谢天琴给青春期儿子多一些私人空间,如果吴志坚得到医院的规范治疗,如果吴谢宇能够陪伴父亲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遗憾的是,生活没有如果,吴志坚被查出癌症后,这个家庭的平衡就被打破,谢天琴和吴谢宇都被卷入了命运的漩涡。
中国家庭中至亲身患重病,为不耽误孩子学习而故意隐瞒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实,让孩子参与家庭重大事项决策,对他的成熟反而有利
我爱人也是癌症患者。患病初期她也不愿意跟别人讲,但后来还是告诉了亲戚朋友,并意外得到很多帮助:有人来看望她,给她鼓劲;有人介绍更好的医院、医生;有人给予金钱资助……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多温暖,支撑着我们一家人走下去。
面对家庭重大变故,我没有让孩子置身事外。我爱人第一次做手术失败后,我找机会专门跟儿子讲了具体情况。当时,他刚上小学二年级,似懂非懂,还跟我一起想了好几个办法。在以后的治疗中,化疗、检查、二次手术,我都会跟儿子讲。
我爱人手术前住院,我带儿子去医院看她,给她送饭、讲笑话。万一治疗失败,儿子会记得:妈妈很勇敢,尝试了各种治疗办法;爸爸在能力范围内找了最好的医院和医生;他自己也尽全力陪伴、帮助妈妈,不会因为没有参与而留下遗憾。
家庭成员患上癌症,这个家庭势必在金钱、人力、情感上有巨大付出。其间的冲突和矛盾会在为患者奔走治疗的过程中积累、爆发。这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影响更大,也更为隐蔽。面对家庭重大变故,是冷静应对还是讳疾忌医,是互相扶持还是纠结焦虑,不但决定了患者的命运,也决定了在孩子心里埋下的是爱意还是荆棘。
我相信谢天琴认真护理过丈夫,对治疗手段的选择也是基于夫妻俩共同商量的结果。其实,对癌症的治疗,怎么选都可能是错,但是有一点,家里发生重大变故时一定要告诉孩子,让他参与进来。如果吴谢宇能为患病的父亲做些什么,父亲离去,他的心理创伤就不会那么大。可谢天琴剥夺了他参与挽救父亲生命的权利。
很多中国家长认为,患上重病没指望了,千万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甚至患者自己也是这样想的。因为孩子的前途最重要。但对此刻的孩子来说,陪伴至亲才是最重要的。
丈夫患病、死亡,对谢天琴的打击很大,可她什么也不说,硬扛,然后沉默地将生活的全部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儿子心知肚明,却无法责备母亲,因为母亲很累很受伤,母亲不让他陪护父亲是为他着想。他正处在青春期情感最丰沛的时候,消化挫折、走出痛苦的能力远不如母亲,父亲的骤然离世,给他心理上造成的巨大创伤却无法消解。
我绝没有为吴谢宇脱罪的意图,只是希望提供另一个解读的视角。因为很多失去至亲的孩子,确实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而中国家庭中至亲身患重病,为不耽误孩子学习而故意隐瞒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实,让孩子参与家庭重大事项决策,对他的成熟反而有利。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