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世忠
滩头木版年画为手工木板套色水印年画,与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其审美价值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祥瑞文化与礼仪说教、民俗信仰,非遗滩头年画的保护启动政府+高校+企业、年画传承人+创作人+市场人两类三方整合模式,合作推进年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滩头年画数字化中心,增强滩头年画生命力,创造新年画,在传统手艺、生存环境、本土年俗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性保护,与时俱进行年画的宣传传播与产业开发,滩头年画的创新性保护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滩头年画始于明代,昌盛于清朝末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滩头木版年画采用本地的“花纸”“五色纸”,为土生土长的嫩竹加秘方精心研造,纸质软绵细滑张力很强,在清朝嘉庆年间曾被列入进朝贡品。年画集绘画、造纸、木雕、印刷一体,色彩艳丽润泽、造型古拙夸张,在历史上分为土货、苗货、广货,为中国民间美术一绝,具有浓郁的楚南民俗文化特色。
滩头年画的研究成果与不足
沈泓、毛瑞珩、冯骥才、左汉中、何滢等人的著作中对滩头年画的历史、制作工艺、民俗应用以及艺术风格做了研究。冯骥才比较湖南与重庆年画,录制、采访年画传承人,对年画发展史、传承人从艺史、传承的过程、年画的制作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滩头年画的研究论文中围绕非遗保护研究的阐述较多,指出滩头年画濒临消失,需要重塑生存土壤。覃保来、李大山、严莹莹、程亚鹏、刘新华、张北霞、漆凌云等学者等对这些问题也做了研究;罗仕红、王平、陈彦卿、杨蓓、卢莹、徐华春、何滢、段辉等从设计应用、手工艺发展的瓶颈、产业转型与发展、传播特点展开了研究;赵金秋、赵持平、刘新华、张光俊等对滩头年画的艺术特色、图案样式等进行了研究;王蓓论述了滩头年画在湖南美术创作中的地位。
刘一纯出版的长篇传奇小说《滩京府》,对滩头年画制作流程和年画系列的介绍较为详尽生动,央视、湖南卫视也播放过滩头年画影视作品。近年来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清华美院“年画日新创作营”、中国手艺网所做的年画展览创作、“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阿里巴巴、故宫淘宝、京东年货节开展了过程式和零碎式的年画文创传播活动。
英、俄、日、美、意、法、加拿大、捷克等国的专业人士与中国各地的研究学者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中国各地的传统年画,如捷克的NM 博物馆、伦敦的穆班教育信托基金、俄国阿列克谢耶夫等都收藏有较传统的中國年画。2011年、2015年、2019年,天津大学出版的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论文集体现了当前国外对中国年画研究的主要成果。在年画数字化研究方面,日本的政策导向为把握精加工技术,以尖端数字技术为依托与产业化导向,尖端设计中强调传统日本文化元素。美、日、意、法等国都建有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200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韩国三星公司合作对非遗进行数字化保护研究,同时数字化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开始,很少见到国外对地方非遗年画的创新性保护、滩头年画影响下的湖湘民俗艺术创作等研究。
滩头年画有省级课题40余项,但“滩头年画的新出路”研究成果较少见到,滩头年画的纵深研究尚待开拓与深化,仍停留在年画图案的基础表层,深入创新性研究仍不够全面,很少涉及传统技法、图案造型、题材的创新性开发应用。
三方合作推进年画创新性发展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成立于2011年,由8个单位合并,其中包括苏州版画院(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桃花坞木版年画巡展从苏州市辖乡镇、社区,扩展到全国乃至法国、日本等,一批年画珍品回归大众视野。2001年苏州市政府将年画社整体划转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联合高校方面,邵阳政府要向苏州学习,政府能否把滩头年画传承人集中于邵阳学院或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集中力量进行创作与教学。目前滩头年画作坊与高校的联合,只是挂个某某高校实验实习基地牌子,没有进行创造,星琳纸文化有限公司的横向联合,“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2019年7月8日开营,创作营人员由全国年画人、设计师和美术工作者组成,湖南滩头、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河北武强、陕西凤翔、河南开封、广东佛山、四川绵竹、浙江金华10个代表性年画产地的15位年画人,共同探索“年画重回春节”的有效路径,通过专家讲座、学员交流、集中创作、成果展示和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搭建起年画传承人与创作人之间的桥梁,从传统年画中汲取创作灵感,共同为新时代和新生活而创作,使年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邵阳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潜心服务基层,立足湖南,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倡导校企合作、高校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资本,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向外界力推滩头年画。使滩头年画资源转化为市场的效益,通过“跨国”“跨界”路径,向国内外旅游市场输出传播滩头年画文化。
高腊梅、忠良美、福美祥等年画作坊、星琳纸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与邵阳学院、非遗研究所、非遗传承基地等签订年画非遗项目保护与创新开发合作协议。在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非遗进课堂”,政府、学院和企业共同建设,进行滩头年画的文化保护、创新发展、传播推广、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等。
联合课题研究力量,形成学术团队,滩头年画省部级纵向项目立项 40 余,横向项目进校经费 300 多万元,目前可以查到的有关滩头年画学术交流活动 20余次(据各湖南各高校网站检索)。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政府部门分别颁布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的意见》等文件,对推动非遗创新、文化旅游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018年中国手艺网所做的“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获得了持续三个月的传播和极大的社会反响,为年画走向市场做了充分的铺垫,丰富完善年画重回春节的路径与创新机制,进行品牌塑造与设计转化,开发年画市场,对年画进行产权的保护。
阿里巴巴大文娱优酷文化抓住90后非遗消费特点,以内容为载体,通过流行的短视频方式,进行过程式和零碎式的传播,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故宫淘宝让年轻群体认同和支持,要让商品承载文化助力商业最大化,从而让商业反哺文化,对未来市场有一定推动作用。
2020年1月京东年货节电脑数码会场、京东非遗频道,以新年画作品传递新时代、新生活、新观念,以新媒介、新平台传递美好生活的祈愿,让年画重回春节。
高校、滩头年画文化企业、旅游企业为“牵手”,融合文化旅游,以滩头木版年画与旅游文创产品吸引游客。在民俗商业中凸显非遗特色,商业旅游装饰纪念品开发新刻板新文化创意题材,占领文化市场,以需求为目标,使年画由藏品、礼品变成实用品。
建设滩头年画数字化中心
采用数字化采集存储非遗资料,建设滩头木版年画图像资料、工艺流程资料、艺人信息、虚拟展示库,利用数字化处理展示传播滩头年画,通过转换、再现、复原使滩头年画共享再生,以新视觉方式展现出来,建设滩头年画数字化综合资料库,通过多媒体把滩头年画的空间效度提升至最大效应。
整理传统的照片录像录音,开展立体的图文扫描、全息摄影、数字摄影资料,利用磁盘光盘网络云盘存储滩头年画数据建设,有序管理滩头年画的工艺的历史变迁过程,档案资料便于查找检索。对滩头年画进行全方位安全长久的保护。
传统的学习滩头年画的方式一般为口传心授。高腊梅、钟海仙、李咸陆、钟石梅这些非遗传承人基本都通过口传心授这种方式学习滩头年画,而这些传承人的相继离世,使滩头年画濒临绝迹,通过数字化复原再现滩头年画的工艺技术,把滩头年画的制作过程、场景复原再现滩头年画的制作过程和场景,整理滩头年画的图像样式、题材故事等,建立数据库,将滩头年画的制作过程和场景可视化。
滩头木版年画手工技艺非一蹲而就,每张年画都要经过七次印刷、七张木雕版等程序,把年画题材、木版材质、线刻的疏密深浅、长宽尺寸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结合3D建模、虚拟技术,把滩头木版年画数字化编程,制作成视频文件资料库。
各部门单位采集各自资料时利用数字化采集保护建设滩头木版年画的多层次类型分类体系,进行滩头木版年画的信息加工处理,再现工艺技术的规范标准,通过多媒体平台可视化地展示非遗工艺。
增强滩头年画生命力,创造新年画
“年画何以复兴”清华美院陈岸瑛教授指出五个方面。使用正确的名称;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年画需要具有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产品质量,包括价格、包装、颜料、装帧形式等;复活诸神,满足现代人的美好生活希望。
1963年,美协湖南分会副主席陈白一等画家组成滩头年画工作组在隆回县滩头对滩头木版年画进行年画改造。画家工作组访问滩头年画老艺人,对年画历史、特点和生产进行了详细调查与研究,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并对如何传承滩头年画进行了一些探索。他们在滩头期间,起草了八幅年画画稿,举办小型年画展览会, 广泛征求了工匠与当地居民的意见。
1988年,隆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4年,滩头年画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美术一绝银奖。2002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滩头年画列入首批项目。2003年9月,滩头年画在全国传统工艺品大展中荣获金奖。
2019年春节期间,高腊梅年画作坊創作的《诸事如意》作为2019己亥新春贺岁礼物,年猪“呆萌”的形象在民间火爆起来,吉星高照的亥猪肩扛如意走来,座下五只小猪分别骑麒麟、执方天画戟、捧聚宝盆、顶寿桃、举金榜题名,寓意麒麟送子、文武高中、祝寿进财、五福临门、诸事如意。
2019年7月至9月,清华美院举办了“年画日新创作营”,9月12日-16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年画日新——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成果展”,年画日新创作营指导老师原博指出:创作主题要回应时代的需求,回应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的需求。回应春节市场的需求,为春节创作丰富的年画产品,满足人们吉祥祈福的心理诉求。回应年画人的需求,解决发展中的现实课题。
忠良美作坊兴起于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李国爱(字忠良),20世纪80年代李彪为忠良美第四代传承人,2018年2月4日,“年画过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滩头、福建漳州传统年画精品展”在北京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展出了160余件年画精品及相关展品。忠良美作坊提供了民国时期和20世纪50年代的收藏作品、花纸及雕版、花纸版等珍贵展品。
忠良美融合刘海浪的御泥、李志军的手工纸、李仙桃拖胶、尹端云上粉技艺,其作品是湖南唯一进入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展览,陆显中在研发新的年画植物染系列及创新版年画的基础上,曹慧娟真正将滩头年画的传统元素融入家居服饰等文创生活产品。
福美祥尹冬香作品《吉娃送福》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获奖,并被授予“新生代工匠之星”称号。
《鼠庆丰年》的生肖年画赞美盛世丰年。两只老鼠,一只抱箩筐,筐里装有稻穗、麦子、瓜果、佛手,另一只老鼠提着悬挂有鱼儿的磬,奔走击打呼告,为丰收而欢呼雀跃,此作品由民俗画家刘建蓉老师设计,并经过六道工序着色印制模版,由雕刻家肖时贵先生雕刻,年画由隆回滩头镇滩头木版年画创新发展中心、滩头年画福美祥作坊制作。
钟星琳在产品落地变现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制作了年画主题的年货礼包:喜鹊装饰春联,龙头环绕“福”字,尉迟恭、秦叔宝走上了红包封面,年画中的戏文故事印入了口袋笔记本。
2019年8月开始设计,11月印出终版的作品《和福眷鼠》,一对鼠穿着华服,怀抱两个孩子,用喜庆和睦的荷花、锦鲤、喜鹊元素,象征福气与喜兆。鼠年“专属年画”与门神画像、戏文故事等传统年画相似又不同,不变的是寓意和祝福。基于滩头木版年画《花园赠珠》和《西湖借伞》《星年IP》运用滩头年画传统纹样中的回纹、团花纹、盘长纹和传统图形宝珠、如意、蝙蝠、寿桃、佛手等组合构图,表现“吉祥多福,富贵长康”等美好寓意,帆布袋等衍生品是该形象创意设计的延续,表达“星年大吉,新年有福”的美好寓意。
庞礴《茶神驾到》在传统年画风格基础上融合同为湖南非遗的“黑茶”元素,以体现“茶生财”的理念。
巍迁在滩头茶神年画作品中以滩头年画中典型的人物形象为设计原型,结合“茶生财”的主题塑造出茶神像。另选择滩头生肖年画《马上报喜》中的祥云纹饰装饰点缀画面同时表达茶香袅袅主题。
年画的图案造型、时代风格、规格形制、色彩模式等方面适应当代人群的需求,如手机微信里拜年的表情包、动图、小帖子融入湖湘文化,创造年画新模式,适应当代人群居住需要,从文化内涵与形式的知识投入方面进行创新性保护。
在功能定位方面改变传统手工业的产业转型,宣传推广为核心功能,会议活动、衍生文化商品销售、传统技艺休闲体验,文化旅游接待配套项目,游客民俗文化体验需求,滩头木版年画文物展示、产品研发、年画文化的交流。文创产品带动千家万户,构筑多元开放的艺术品市场,互渗共融与动态生成,内容强劲、产业核心,建设“复合型”滩头年画文化研究与旅游开发生态体系。
尽快建立“滩头年画博物馆”研发中心。2019年12月16日在钟星琳的推动下,滩头高腊梅年画传习所在长沙雨花区非遗馆设立,向更多人展示滩头年画,滩头年画需要多途径进行展示销售,包括“文创集市”建立。在邵阳非遗馆或博物馆中设立滩头年画博物分馆:以滩头古年画、古雕版、相关雕刻与印刷工具、现代年画精品、图片与视频以及 VR 虚拟仿真等为核心,丰富邵阳非遗馆、博物馆的文化功能。
以邵阳学院滩头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为龙头,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滩头年画考古、文献、文化学与美学研究、传播学与产业学等研究,开设滩头年画讲台,进行滩头年画的材料研创,在现有的滩头年画选修课程中加强人才培养,适时进行滩头年画技艺培训,发挥地方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作用。开展滩头年画文化宣传,以课程培训、文化体验的方式,让市民与游客体验滩头年画技艺文化,宣扬“工匠精神”,激发人群参与、体验。展览与购物融为一体,扩大销售,满足游客对传统“吉祥图式”的文化消费需求,传播滩头年画文化,创办滩头年画文创集市,吸引市民游客,成为邵阳隆回文化交流交易的亮点。在产品功能性中注入精神文化,使购买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政府扶持力度的前提下,加强扶持产业链力度,发动大众参与滩头年画产业活动,特别是激励滩头镇当地居民进行木版年画的创作传播活动。
保护与传承好制作工艺的特殊性,进行创新性保护与传承,保护与传承本土造纸工艺、抄纸用的竹簾制作工艺、套印用的纯天然矿物和植物颜料生产工艺、雕刻年画画版的梨树种植等相关工艺产业。
滩头年画是一种民风民俗的需要。民间过年的独特年俗文化、娱乐活动在画中得到风趣盎然、栩栩如生的表现,滩头年画表现了民间年俗,具有人伦亲情至上、文明礼仪规范、人与自然和谐等特点,体现了民族优良伦理道德和礼仪习俗。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下决心保护与传承滩头年画和传统年俗文化,让年画回归年俗文化。
传统艺术如何在当代社会发展,如何与人的生活发生关系,则是创新的本质,重塑新的年俗,如何让年画与现代生活相融合,需要营造一个文化生态。除了政府要重视、營造传统文化的氛围,还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在继承传统年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视觉设计中“形态”与“情态”为关键,传统年画的魅力之一是对于人的情态把握,如佛山年画人刘钟萍以 “诸神复活”的方式回应现代人的心理诉求,延伸传统年画的内涵与应用,她的“解忧年画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传播效应,形成了品牌。佛山年画创造了“SHISHI掂档”品牌(寓意事事、时时称心如意),把“粤得意、越想试”“掂檔”(意为搞定了、成功)等当代粤语常用词汇与佛山传统年画相结合,在店铺招牌、菜单等商用场合,扩大年画的应用范围。插画门神变身为黄飞鸿、李小龙和叶问的武打形象,使传统门神形象焕发活力,凸显地方功夫之乡的特征。从简单的“画神”转向“造神”,这些“新神仙”不是完全没有根基的,而是从当地的文化历史背景中深挖线索,重新创造的神话形象,复活诸神,满足现代人的美好生活希望。
年画新意义、年画活起来需要求新求变,其本质内涵要与老百姓共鸣。借助各种力量、现代科技手段,探索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进行“互联网+”教育、文创、旅游、扶贫开发等行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扩大年画研学体验活动辐射范围,构建品牌效应,增加分销层级,让富有地域特色的滩头年画走出地域局限,扩大市场、突破单件小批量生产,号召有实力的企业、文化传媒公司进行生产加工,增加销量,构建好分销策略,扩大经销商、代理商,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文创产品。摆脱节日习俗限制,增加文创产品种类,扩大销售数量。使劳动密集型变成规模化生产,发挥现代信息技术 、发挥艺人们的创意智慧,流水线生产和机械化复制,降低年画生产成本,快速提升消费,如纪念品亦可将年画元素附加到其他艺术品上,唤醒人们的怀旧情感、乡土艺术情怀,以文化创意题材为转型核心,让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重塑本土世俗人情,满足人们镇宅辟邪、祈福吉祥的愿望。
守正创新,落实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发挥传统年画为当代年俗文化运用服务。营造文化生态,为出台“学术湖南”湖湘民俗文化生态政策提供参考。湖湘美术创作中从齐白石、黄永玉、陈白一、聂南溪、王憨山到朱训德、莫高翔、傅真忻、李自健、银小宾、陈白水、李月秋、文牧江等大批当代画家,从滩头年画中得到创作启发,湖南美术馆的《楚韵湘魂》,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展示了湖湘民俗特色艺术,为民俗艺术创作开发了市场,丰富完善湖湘民俗艺术的路径与创新机制,进行湖湘民俗艺术的品牌塑造与转化。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