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趋势和格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各国政党政治的运行质量影响政治文明的程度,包容性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和政党政治的灵魂,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中国共产党既是在世界政党政治潮流中产生的纲领性政党,又是超越近代世界政党政治文化的使命型百年大党,时刻关注政党性质、政党原则、代表性、组织体系、政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政党政治文明新形态主要体现为政党的政治理念、政党制度结构形式、政党政治运行方式,以及建立在多党合作基础上的复合形式、立体结构,这形成了凝聚共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政党政治 政党关系结构 新形态
【中圖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06.00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什么是文明形态和政治文明形态,政治文明新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创造政治文明新形态,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内涵等问题,是本文思考和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学术理论界研究的重要任务。
政治文明新形态及政党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
人类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它是自然与本能状态的对立面,是人类创造的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物质文明的表现形式为器物,精神文明的表现形式为价值观念,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为制度体制。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结合的产物,是特定精神文明的凝聚积淀,又是以特定物质文明为基础和载体的制度文明。也就是说,人类文明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其中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三者相互制约与影响。所谓政治文明,主要是指人们在获取、运用和影响公共权力以进行利益分配政治过程中的文明状态,在政治理念和规则程序上体现为一系列观念形态,如公平、正义、理性、权利、义务、责任、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法治等。政治文明的核心或者说载体是政治制度,因为只有政治制度才能维护政治理念和规范政治行为,理性化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协调只有通过政治制度才能体现。形态是指事物的外部的表现形态和内部的变化形式,政治制度文明形态是指政治的外在的表现形态和内在的变化形式。
政治制度必须依靠人们的政治组织——政党的推动和引领才能运行,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运行质量影响政治文明的程度。在各国政治制度中,政党制度由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的政治理念、政党相互之间的关系、政党制度的结构形式、政党政治运行方式所决定,政党政治是政治文明中关键性的因素,对于国家的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政治文明史告诉我们,政治是竞争的艺术,也是妥协的艺术。政党集中代表了一定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为代表各阶级阶层争夺国家公共权力,但是如果只有竞争而没有妥协,政党政治就会走向极端,形成政党之间的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政治恶斗。竞争对抗与妥协合作是政党政治运行的主要特点,比较成功的政党制度是竞争对抗与妥协合作相互协调并相互统一。近300年来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主流形式和一般形态,是政党以执掌国家政权为目的、政党之间激烈竞争、政党代表各自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利益,在政治上对立对抗。两党制度下实行竞争对抗,否认政党的妥协与合作,如果两大政党斗争激烈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必然形成对国家社会政策的相互否决的政治僵局。如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极化导致族群严重对立,社会撕裂。因对选举结果认同的分歧冲击国会山,造成200余年来国会大厦首次被占领,枪支暴力、种族歧视、否决政治带来的行政低效和治理混乱。历史上美国民主的发展有其进步性,两党制、代议制、一人一票、三权分立等是对欧洲封建专制的否定和革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民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逐渐异化和蜕变,已经越来越背离民主制度的内核和制度设计的初衷。政党对立、政治极化、金钱政治、身份政治、社会撕裂、种族矛盾、贫富分化等问题愈演愈烈,导致民主制度的功能出现衰退。曾经的“灯塔国”因近年来的政党极化和政党恶斗导致国家衰败的发生,它的民主程序吞噬了民主实质。
多党制下因有三个以上比较大的政党的存在,联合政府是一种常态。在每次议会选举之后,在如何组织多党政府问题上,因受许多具体条件和因素的限制,组织政府的过程相当漫长。如荷兰在2021年3月举行了大选,自由民主人民党作为第一大党,与紧随其后的三个政党经过长达9个月的谈判,直到12月才宣布达成组织政府的协议。同时在多党制下,在施政过程中,一旦具体条件或政党的政治态度发生变化,联合政府便会倒台,政府更替频繁,政局不稳,一年之内多次举行议会选举是一些多党制国家的现实。如2021年3月23日,以色列举行了两年之内的第四次大选,保加利亚在2021年一年之内举行了三次议会选举,可见政党斗争之惨烈。而在这些多党制国家中,政党的数目从数以十计到数以百计不等。两党制与多党制在政党之间的对立对抗和相互竞争,代表着政党政治文明已有的一般形态。这种政党制度形式先在欧美国家形成并产生示范效应,为世界上多数后发国家所仿效和学习。由此可见,竞争对抗与妥协合作两者的适度把握和政党之间的相互包容,是政党政治运行的必备条件,也应是新的政治文明形态的基本特点。1EBF4519-369C-4BF6-BFAC-AD84600AC80D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同于欧美国家的两党制与多党制,也不同于中外曾有过的一党制,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与世界各国现有的多党竞争、定期举行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的政党轮替制度模式相比较而言,它是一种政治文明新形态。包容性是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特征,它体现在:第一,在多样性的政治意识主导下,代表多样的社会基础和不同界别群体的各政党并存,它们在奋斗目标、国家社会发展方向方面具有一致性,这是凝聚共识的基础。第二,通过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为不同政党的利益表达提供畅通有序的制度保障。第三,各政党的不同见解能通过民主协商形成共识,达到融合,产生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第四,各政党之间承认差异,正视差别,用合作与协商方式去对待处理差异和差别。第五,执政党具有主导和领导地位,非主流政党具有合法的法律地位,以参政党的形式出现。第六,参政党承认和接受执政党的指导与领导,同时对执政党进行民主监督。必须指出,这种参政党与多党制下联合政府中的小党参政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前者的参政是自始至终、上下一致的,后者参政是有条件的,并且上下不一,在中央参政在地方不一定参政。
由此可见,政治文明新形态要求各政党之间的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包容性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也是政党政治的灵魂。政治文明新形态的产生和存在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既不是绝对的一党制,即在法律和实际政治生活中绝不允许第二个政党存在的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不允许政党的遍地开花,而是承认与主要政党有亲密合作历史的政党的地位,它们可以合法存在和发展,长期共存。其中关键是有一个强大的政党作为政治文明新形态中政党制度的组织者和领导力量,把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有过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为维护其一党训政制度,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消灭其他政党,包括从特务统治的暗杀到军事的围剿,不仅使得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要求无法实现,而且危及社会,给社会大众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训政制度,中国共产党建立与发展了与各中间党派合作的统一战线,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成立了新中国并建立了多党合作制度,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在以后70多年,新型政党制度为中国人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核心,现在这一政治文明新形态逐渐为世人所关注。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政党政治潮流中产生的纲领性政党
近代以来,政党在世界范围兴起,政党政治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的主流形式,这是近现代政治的一个必要条件。在世界政党产生的潮流中,中国共产党得以产生。一个国家的强有力的政党,能够以结构化的共同利益整合分散的个体利益,连接个体与整体,成为维系和推动社会过程和政治过程运转的枢纽。政党能通过一定形式的制度和程序来转移公众权力,完成政治领导层的代际更替,实现对社会中新的利益集团的吸纳和社会政治过程的新陈代谢,为国家政治发展提供结构化的机制和制度的轨道。因此,政党的产生和发展,从世界范围内来讲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推动了政党的形成,主要产生了西方保守主义政党和自由主义政党。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和选举权的扩大,催生了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政党。十月革命之后,在共产国际支持和帮助下,世界各国诞生了一大批共产主义政党。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不是传统政治的延续,而是在世界政党政治潮流中产生的。
政治纲领是政党向人民宣示的政治目标与承诺,以及表明的政治主张和立场。由于民意大多是不清晰和间接的,民众透过政党组织的纲领政策可对候选人作出理性的判断。一般说来,政党是一批有主张有理想有政治目标者组成的政治集团,纲领是政党的行动指针,是政党凝聚党心、赢得民心进而整合社会的旗帜。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能否把握形势发展的特点,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纲领,事关政党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在于从成立以来就是一个具有明确政治纲领的政党。政党政治纲领是政党正式通过的总政策纲领,是根据政党所奉行的主义,为适应时代与国家环境的需要,针对现实存在的各项内政、外交、经济、军事、文化等问题,所揭示的解决纲领和努力目標,是一个政党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主张的具体体现。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不仅加强了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同时给共产党在思想上提供了一个总架构——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个政治学说,也是一个全面的哲学和思想的方法,一个精神上的宇宙起源论,所有各领域内的孤立事实,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本身的位置和存在的理由。它解释了国家的结构和发展方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党的政治最高纲领和民主革命纲领,确立了改造中国社会的目标。政纲对于现代政党甚为重要,它为党员指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可以激励、鼓舞党员的士气,团结党员的意志,增强党的凝聚力;为全民展示其政治蓝图,号召群众,赢得民心,在社会各阶层厚植根基。政党的政治纲领须是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最高层次是基本价值观念和长期目标;第二个层次是战略问题和中期目标;第三个层次是政策和策略,以及在特定的条件下、在具体问题上的斗争与妥协应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纲领性政党是始终坚持明确政治纲领,并在此指导下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就的政党。纲领性政党能够百折不挠而勇往直前的根本原因在于始终清醒地牢记“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1]1EBF4519-369C-4BF6-BFAC-AD84600AC80D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产生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和党的民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乃至各项国家制度。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各个阶段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在漫长曲折的世界政党政治历史长河中,各国各类政党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照而发展。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延续至今产生的政党大多数昙花一现,当代世界现有的政党大概有六千多个。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魅力,最重要的是开始认识到党对世界政党政治文化的超越,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党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超越近代世界政党政治文化的使命型百年大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如果从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为百年政党这一时间节点来看,百年间在残酷斗争、数次战争和多次重大政治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无数的政党生生死死,分化组合,真正能够跨越百年历史周期的现存的政党只占少数。依据外交部网站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现在能够有名字、能够分类别、能够知道产生日期的党有66个,其中左翼政党为多数。[2]从世界政党历史来看,具有百年奋斗历史的政党必定是面对百年激荡,走过无数的急流险滩,经历过重大考验的政党。这些党穿越世界历史的百年兴衰,穿越本国历史的百年变迁,来维系本政党的百年存续。百年政党基本上可以由政党存续的时间来确定,但百年政党与百年大党的内涵大有区别。对于什么是大党,法国思想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这样说:“被我称为大党的政党,是那些注意原则胜于注意后果,重视一般甚于重视个别,相信思想高于相信人的政党。一般说来,同其它政党相比,它们的行为比较高尚,激情比较庄肃,信念比较现实,举止比较豪爽和勇敢。”[3]从现实来看,托克维尔时代的民主在美国已荡然无存,但托克维尔从对美国、英国、法国的比较中对政党犀利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至今仍有启示意义。现存的66个百年政党,并不都是百年大党。百年大党的标准及其界定,既是在各国政党政治的发展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也是衡量判断和认识各国政党重大理论问题。所谓的百年大党当然有发展规模与人数等变量,但定义百年大党更应该关注政党本身的特质,关注政党的原则、代表性、组织体系和政党的领导与执政能力。同时从百年大党的执政业绩来看,中国共产党是百年大党中的强大的政党。
跨越百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知道自己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政党。党的百年奋斗中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最难治的事情”。第一,“贫”。如何使国家摆脱贫困,使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第二,“贪”。政党在长期执政情况下,权力会产生腐败和滥用,如何反贪治贪,如何约束监督权力,从毛泽东同志和黄炎培先生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到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都是针对解决“贪”的问题。“贫”与“贪”两字形似,都以“贝”即钱作字底,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两大问题,是对各个政党政权的生死考验,中外政党概莫能外。谁能比较成功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谁就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拥护。在治贫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治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全面从严治党有了新的突破,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中国共产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保证了党的长盛不衰并不断发展壮大,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首先,使命型政党创造性地将地位、性质、责任、功能融于一体,贯穿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历史进程中,将主动承担民族使命与履行政治责任作为组织发展和实践奋斗的根本源泉。其次,使命型政党具有其核心的价值诉求和行动理念,贯彻于政党建设与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以高度的价值认同、情感共识致力于构建超越资本宰制、切实反映民意、资源分配公正、人类全面解放的文明新形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使命型政党具有明确的战略规划与科学的履职本领,以实事求是的动态政治部署、解决真问题的实践导向,把全体党员与人民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共同体力量,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的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既是执政党也是领导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西方国家,不论哪个政党执政,它所需要做的主要是运转国家机器,而不是设计制造国家机器,任何执政党的下台都无损于国家机器的存在,甚至不影响国家机器的运转。而中国却不同,中国共产党不但是现有国家机器的最初设计者、制造者,也是现行国家机器维护者、改进者与修缮者。它不但肩负着政治领导职能,同时还肩负着执政职能,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负总责,是支撑国家制度和政治体系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所承担的责任,与其他国家的执政党比较起来要重大得多。1EBF4519-369C-4BF6-BFAC-AD84600AC80D
近300年来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主流形式和一般形态是,政党以执掌国家政权为目的、政党之间激烈竞争、政党代表各自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利益。这种政党制度形式先在欧美国家形成并产生示范效应,为世界上多数的后发国家所仿效和学习,在中国则是例外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纲领性百年大党,领导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全面领导,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参政议政,构成新型政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多党合作”是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具体形式,它表明在当代中国存在着多个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表明政党之间是一种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而非如一般多党制存在的对立、竞争和对抗关系。所谓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态势,作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执政党与参政党以合作、非竞争、互利共赢、稳定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政党之间是一种合作、共存的友党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执政与参政的关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之初多党合作建国、协商民主建政而形成的,并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这一制度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更不是国外现代政党政治发展的翻版。中国产生、创造和发展了新型政党制度,为人类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为人类政党政治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世界政党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
世界政党政治文明新形态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政党的政治理念、政党制度结构形式、政党政治运行方式、政党关系等。
一是代表部分还是代表全体,关系政党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政治理念,也体现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政党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分化,所以政党(political party)词根是部分(part),是部分人的政治代表和利益代表,从近代到现代,绝大多数政党都是代表部分,这是近代政党政治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西方各国政党政治的普遍规则,这关系到政党对社会基础的理解。西方政党都把参加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当作党的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其所代表的选民构成了该政党的社会基础。在当代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关系、问题和矛盾日益复杂,在经济活动之外,宗教、文化甚至语言和地域的区域和矛盾,都是影响政党社会基础的重要因素。因为代表部分,我只代表我这部分,你代表你那一部分,各个政党为争得政权就必须在选举竞技场上无止境地相互斗争。应该说传统意义上政党是社会力量的整合载体和工具,但现在西方国家政党已经演变成社会分化的工具,无法实现社会整合形成一定的共识,这是西方政党政治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近代政治文化的突破性发展,首先表现在既代表部分,同时更重要的是代表全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的回答,旨在弄清楚党的身份标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具有不同于其他政党的身份标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在早期历史发展中更多地强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但是作为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以后,在70多年的长期执政中代表全体人民,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考虑的最根本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能够使全国人民产生一致的目標,能够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要干什么”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贯穿于党百年奋斗历史全过程的问题。弄清楚“是什么”和“要干什么”,党才能从过去走向未来,把握历史的主动。
二是轮流执政与长期执政,关系到政党制度的结构形式,也对政党的责任、担当产生影响。当今世界上两党制或者多党制,都是通过定期的总统选举或者是议会选举进行轮替的,这是西方国家自有政党产生以来的共同规律。西方的选举型政党则崇尚“实用主义”的施政取向,缺乏统一的、崇高的、连贯性的政治目标,围绕着资本逻辑、权力博弈、利益分割进行治国理政。如美国、西欧的政党以赢得选票、掌握政权为己任,其责任目标直接与选举周期和选举结果结合在一起,在朝在野身份的不断转换,使得政党的使命不断变化,执政党和在野党对社会经济与民生问题目标任务往往并不一致,在特定条件下是相反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不论是欧美国家,还是其他照搬欧美国家政党政治制度的国家,就整个政党而言,定期选举和轮流执政造成了政党的短视,政党没有长远目标,不知道下一次选举中能不能上台执政,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五年计划”或长远规划,从而导致执政党软弱无力,反对党则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妨碍了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
三是在政党关系格局问题上,就政党关系而言,多党竞争相互倾轧、相互攻讦与掣肘,政党互相攻击、互相拆台,造成政党极化、政治动荡、社会分裂,从而导致国家衰败,难以实现政党之间有效地相互监督。制衡和监督本来是民主的必要条件,但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衡与监督建立在政党竞争的基础上,就使这种制衡与监督带有严重的政党偏见,容易失去对事物判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致使制衡与监督变成了相互间的攻讦与掣肘,流变为政党间互相攻击、互相拆台的工具。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而相互监督的关键是民主党派监督中国共产党。现代政党的民主监督区别于普通公民的民主监督,在于政党是专业性的政治参与机构。尤其是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民主监督区别于一般的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网络监督,能体现民主党派自身的“专业”价值。高质量的专业性监督,往往要求监督主体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能够直指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能够深入某个专业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调研和探讨。以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为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当“健全相互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4]从2016年开始,中共中央委托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对口八个省份进行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各民主党派中央首次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部署落实进行的专项监督。民革中央对口贵州省、民盟中央对口河南省、民建中央对口广西壮族自治区、民进中央对口湖南省、农工党中央对口云南省、致公党中央对口四川省、九三学社中央对口陕西省、台盟中央对口甘肃省,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是以民主党派为单位进行的监督,提出的意见代表党派的立场。因此,民主党派在监督过程中,首先,迅速熟悉所监督的脱贫攻坚专业领域,把握政策精神;其次,在庞杂的信息中发现问题,并转化成为合理的监督意见;最后,通过民主监督推进脱贫攻坚专项工作落实。民主党派大多采取调研工作组和专家组分工的方式,不同团队设定不同目标,能充分提出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又能结合自身的政党特色,形成高质量的民主监督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在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和创造人类减贫史的奇迹中,民主党派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开辟了多党合作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新领域,开启了各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新探索,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新途径,充分体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1EBF4519-369C-4BF6-BFAC-AD84600AC80D
四是选票第一还是全过程民主,关系到政党政治运行机制和目标方式。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根本是选票第一,为了争取选票不择手段。选票第一必然分裂社会,如美国的民主党为了争取选票,把特定群体作为其社会基础,包括非法移民、LGBT群体,还包括一些特定的种族群体。并且在“政治正确”原则之下,对一般公民进行逆歧视,由此发生包括众所周知的抢掠商店的“零元购”等现象。政党为了争取特定群体的选票,把自己的社会基础建立在特定群体之上。投票的时候,政党好话说尽,过分承诺,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行,赢得选举之后根本不可能兑现。人民只有在投票的时候被重视,在投票的时候受到积极对待,而投票完成后就进入了“休眠期”;只有竞选的时候来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而竞选之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的时候受宠,选举之后就被冷落。在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贯彻实行全过程民主和协商民主,执政党与参政党相互合作。中国共产党能较为妥当地处理和协调与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具有引导国家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节奏的能力。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能够高效地治国理政,发展社会经济,给尽可能多的社会群体带来实惠,并改善他们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立足长远目标,在关系到诸如局部与全局、个别与一般、短期与长期利益之时对后者的重视甚于前者;民主党派能够通过多党合作的各种制度化的方式途径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的参政职能具体体现为“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进行国家政权和各方面事务全过程的政治参与。
中国共产党作为纲领性政党和使命型政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政党政治新形态的主要内涵包括政党政治理念、制度结构形式、政党关系结构、运行机制和目标方式等。中国共产党超越近代政党政治文化,构建的新型政党制度,创造的政治文明新形态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踏上新的征程,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政治文明新形态必定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
注释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1日。
[2]周淑真、孙润南:《比较视野中的百年政党:历史演进、类型特征与兴衰关键》,《政治学研究》,2021年第4期。
[3][法]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良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96頁。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5]《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21年2月25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5/content_5588869.htm。
责 编/肖晗题1EBF4519-369C-4BF6-BFAC-AD84600AC8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