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莉 鲁秋雨 裘依露
摘要 文章以路内停车场运营模式为切入点,简要分析路内停车泊位“快进快出”的特征,基于当前智慧城市停车系统“先离场后付费”应用场景,提出停车场“无杆化”运营管理模式,并以杭州东站为例进行案例研究。研究成果能够有效解决车主进出场缴费拥堵、停车场周转率不足等问题,有助于提升停车场智慧化管理水平,对城市停车场后续的运营具有一定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停车场;“无杆”运营;先离场后付费;杭州东站
中图分类号 U4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10-0001-03
0 引言
基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及停车产业市场需求,智慧停车行业作为“新基建”产生的新业态开始迅速崛起[1]。停车场作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组织管理的重要场所,更加强调秩序性、便捷性及体验性。目前,传统停车场道闸系统的升降杆易造成出入口长时间拥堵、车道通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降低了停车系统的工作效率[2]。为解决传统停车场系统的不足,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参照路内停车泊位“快进快出”的特点,许多城市已开始在停车场试点和推广“无感收费”“无杆停车”等智能化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引导,实现车辆“自动识别、自由进出、先离后付”,以降低拥堵指数,缩短等候时间,破解停车难题。因此,该文准确把握撤桿停车场“无杆”模式运营现状及影响,以优化现场管理模式、解决停车场出入口拥堵痛点为目标,明确撤杆停车场标准化服务的运营管理要求及意义,从而有效提高泊位周转率及停车场库运行效率,提高城市交通服务水平。
1 路内停车场运营模式分析
城市停车设施基于其布局、位置及用途的差异,可分为路内停车场和路外停车场(库)两种。路内停车场是指在城市道路的一侧或两侧划分出的若干供车辆停放的场地,多用于短时周转性停车;路外停车场(库)是指在道路用地控制线以外专门开辟兴建的停车场(库),包括社会公共停车场、停车库、停车楼、各类建筑附设的停车空间以及各类专业性停车场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停车场,由于其本身特征及相应设施特性的差异,其停车周转率也各不相同。
停车周转率是衡量停车场每个泊位在一定周期内平均停放车辆次数的指标,常用一段时间内的单个泊位的累计停放车辆数与停车设施容量的比值来确定,反映了停车场内泊位设施的空间利用效率,与停车时长紧密相关。停车周转率越高,车辆的停放和驶离就越频繁,泊位空间利用效率也越高。表1是部分国内部分城市典型停车设施的周转率情况[3]。
由表1可以看出,路内停车场的周转率明显高于路外停车场(库)的周转率,其中,路外停车场的周转率一定程度上高于路外停车库。究其原因,路内停车较其他停车方式相比,设置更加灵活方便,设备简单,且车辆进出泊位无硬件设施阻碍;同时,路外停车场的空间性与自由度比路外停车库的更为突出。因此,路内停车场的布局特征及运营模式对于路外停车场(库)停车周转率的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现阶段,国内城市的路内停车场开始逐步进入“智慧停车”时代,目前多采用“地磁精准检测”+“用户扫码缴费”+“云端运营管理”的技术模式,实现基于云平台的可视化、闭环化的智慧停车运营管理,通过自动储存用户路内停车视频和图像记录,为处理违章停车,追缴逃费、漏费提供了完整的证据链,解决了传统停车管理效率低、依赖人工、操作繁琐、用户体验感差等问题。车主通过扫描停车泊位二维码或通过App、公众号等媒介可以快速进行停车缴费,从而实现车辆“快进快出”,进而盘活路内大量泊位资源,提高停车周转率,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的静态交通难题。下一步将根据周边停车需求,针对路内停车泊位统一接入到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级的全域化服务管理,达到错峰停车、共享泊位的目的。
2 “无杆”停车场运营模式分析
路内停车场主要为临时及短时停车需求服务,在医院、写字楼等停车需求量较大的场景下,车主大多选择路外停车场(库)进行停车,而大量的停车需求必然会导致停车泊位周转率低下、泊位供不应求等问题。基于此,路外停车场(库)也朝着智慧化、无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通过将传统封闭的停车场联网上云,打造场库、云端、用户三位一体的数智化停车管理系统,加强城市级停车信息化系统和数智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停车全要素和全过程自动感知,提高线上计费、无人值守、数据对接、便捷支付等升级服务体验。
仅从软件平台进行车场服务升级不能完全满足车主便捷化、高效化的停车需求。据统计,现传统路外停车场(库)出口处车辆平均过闸时间约为30 s以上,主要原因系出口处扫码缴费耗时过久、道闸抬杆较慢等,而出口处车流量较大时,甚至会造成拥堵现象,严重影响车主满意度。
为解决路外停车场(库)车入口拥堵痛点问题,提高场库周转率,提升车主出行体验感及营收水平,该项研究参照路内停车泊位“快进快出”的模式,基于当前智慧城市停车系统“先离场后付费”应用场景及智能化停车管理云平台,致力于克服市场上现有的停车软、硬件按照有杆模式配置的技术难题,通过对现有的行业软、硬件收费系统及停车智慧管理平台进行改造升级,以在无感停车的基础上分析撤杆停车场的运营模式,通过“无杆”模式停车降低停车场出入口拥堵指数,提高通行效率,缩短等候时间。
2.1 硬件改造
在“有杆”停车的道闸设备基础上,对停车场进出通道进行适配性提升改造,如在停车场(库)出入口合理开展撤杆工作、进出通道安装ETC、辅助抓拍相机,对出入口复杂的车场采用“混进混出”模式等,提高进出车牌识别率。
重点基于停车场的车牌识别技术及ETC辅助收费设备,加装轻量级ETC设备硬件,将ETC天线安装于车道正上方用于车辆识别,当天线检测到装有电子标签车辆进入车道时,电子标签将标签信息和高速卡内信息发送到微波天线,进而通过车载设备(OBU+ETC卡)与ETC专用车道内的RSU进行通信,实现车辆不停车缴费。同时,增加停车场(库)或路内泊位的收费方式,通过多渠道的付款方式减少停车场的欠费订单。57519196-BC31-439E-81C7-D4F03299FBFD
2.2 软件升级
基于既有的停车场收费系统,针对停车场“无杆”模式,对停车订单生成、上报、支付等业务场景进行优化升级。针对车主缴费方式进行优化升级,基于硬件设备及软件平台设置包括场内扫码支付、出口扫码支付、现金收费、ETC、先离场后付费、无感支付等多种渠道支付停车费。
车主离场时,本地收费系统根据车辆进出信息形成完整的停车订单,ETC或其他无感支付等签约用户,车辆可直接出场并按照约定规则进行扣费,如扣费失败则在智慧停车平台生成欠费账单;非签约用户,或在场内和出口未扫码缴费的用户,车辆直接出场后生成欠费账单。建立线上、线下联动补缴及催缴机制,与“先离场后付费”平台打造停车数据的互联互通,其业务逻辑如图1所示。同时,实施现场道闸设备的软件升级,完善待缴费订单生成、跟车管理、冲卡管理、垃圾数据清理等多项功能。
2.3 现场管理
停车场撤杆工作及软硬件升级改造工作正式实施前,需在线上平台与媒体平台发布“撤杆通知”,场库现场需提前布置“撤杆停车场”相关宣传物料,在场库出入口及场库较醒目的位置张贴撤杆宣传信息或摆放撤杆通知相关海报,如撤杆宣传海报、语音广播播报等。撤杆工作实施过程中,做好媒体宣传及问题解答。
在做好硬件改造和软件升级的基础上,要辅以加强现场的运营管理。在人员部署方面,做好停车场运营模式调整的提示提醒,对离场车主进行宣传解释和缴费引导,对欠费车辆进行欠费短信提醒和派发补缴通知单。在引导优化方面,可在出入口增设减速带、隔离柱等交通安全设施,并增加重要引导标识;同时可以依托蓝牙信号利用VR反向寻车系统在室内进行精确导航,实现车位引导、反向寻车、位置共享和定点查找等功能,提升车主停车满意度。
2.4 标准输出
针对“无杆”运营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及工作规范,通过明确“无杆”停车场标准化运营服务的术语和定义、硬件要求、软件要求、现场引导要求、运营管理要求等内容,指导“无杆”运营模式顺利推进。
3 建设及运营案例
2020年,为缓解“停车难”城市治理难题,杭州市作为全国首个推行停车场“无杆”运营的城市,基于杭州市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先离场后付费”服务功能[4],逐步全面开展停车场库的撤杆工作。杭州东站作为杭州市接驳功能最为齐全的交通枢纽,既是中国大型铁路枢纽站之一[5],同时也是杭州日均进出流量最大的停车场库[6]。因此在杭州东站停车场库开展“无杆”运营,存在技术创新难度大、运营保障要求高的情况。该文关于杭州东站“无杆”运营模式,主要从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数智应用、加强保障措施等三方面阐述。
3.1 完善配套设施
针对进出车辆通过“无杆”处加速行驶、平均车速达到48.3 km/h以上的情况,在现有设置基础上加装“点阵式”减速带,避免出现超速安全隐患。针对跟车进场及无牌车进场系统未能识别的问题,在车辆进出口增设抓拍摄像头,加密抓拍频次,形成信息读取证据链。
3.2 提升数智应用
针对欠费订单如何补缴问题,在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的用户端(如App、小程序、公众号等)增加“欠费补缴”功能,便于车主实现线上补缴停车费,同时在线下仍需保留现金缴费通道。针对长期未缴费或忘记补缴停车费的车主,在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研发“欠费催缴”功能,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提醒付费并及时追缴。
3.3 加强保障措施
针对减少欠费订单生成的问题,通过在站内外张贴宣传标识、现场引导服务等形式,加大“无杆”停车宣传,提高车主“先离场后付费”使用率。针对非本地车辆催缴信息触达困难、多次提醒仍拒绝补缴的问题,建议通过联动相关执法部门纳入个人征信,并通过数据协同,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减少逃费行为发生。
4 结束语
推进停车场无杆化运营是对城市停车系统应用场景的再深化、城市数字治理的再升级、城市文明出行的再提升。该文以杭州东站为例,提供了“无杆”运营的解决方案及技术支撑,可有效提升停车场的智慧化管理水平,深刻詮释了“无杆”模式“信用、城市、数治、便利、停车”等五个关键词的重要内涵。然而,由于“无杆”运营作为全国首创的停车场库运营模式,市场上现有的停车软、硬件按照有杆模式配置,完全满足无杆模式下的收费功能还有很大优化空间。因此,未来需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及工作规范,不断加快推进停车相关数据协同、“无杆”模式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减少“无杆”模式运营对场库营收及现场管理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智慧停车:开启城市智慧生活[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17): 55.
[2]抓机遇促发展智慧停车行业扬帆起航[J]. 中国安防, 2021(8): 49.
[3]陈峻, 张辉. 城市路内外停车设施车辆停放的差异性分析[J]. 城市规划, 2009(8): 33-36.
[4]杭州:“城市大脑”提升治理效能[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15): 40-41.
[5]蔡肇颖. 杭州东站枢纽成立全国首家铁路枢纽管理服务公司[J]. 杭州(周刊), 2017(19): 60.
[6]吴海卫, 刘丰军, 程鹏, 等. 杭州东站枢纽交通综合治理实践[J]. 综合运输, 2021(4): 122-128.57519196-BC31-439E-81C7-D4F03299FB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