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读卷中苏州,恋上诗意江南

2022-06-07 19:37王娇蓉
现代苏州 2022年10期
关键词:苏州书店读书

王娇蓉

陈璇,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石湖智库副秘书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副院长

当被问到“阅读是什么?”时,陈璇的回答是:“阅读真的是件幸福的事。”以翻阅一页页纸张的时间,品读文字、思考人生、修养性情,阅读不仅能培养健全的知识体系,激发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和热爱,也能给人强大的精神支撑。正如季羡林先生说过:“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阅读成就苏州的诗与狂

在陈璇的记忆中,始终萦绕着苏州的书墨香气。得益于外公喜欢看书买书,六七岁的她就拥有了四大名著的全套连环画,这在20世纪80年代无疑是件很奢侈的事。每天夜里,听外公津津乐道地讲线装书中的三国人物,给陈璇幼小的心灵种下了感知“幸福”的种子。长大后,金庸、三毛、席慕蓉……无数优秀的作家又让正值青春的她知道了“爱和生命”的意义。

在南京求学的过程中,陈璇参与了张宏生教授领衔的《全清词》的编纂工作和陈书录教授领衔的“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项目。那几年,她常常和同门一起坐在图书馆的古籍部,戴着白手套,翻阅古书发黄变脆的纸张,钩沉出一段段历史、一首首诗词。

阅读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透过书籍与古人对话,不仅让她一次次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她深深地爱上自己的专业和工作。陈璇说,当她不止一遍地读完《苏轼全集》后,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遇到天大的困难,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都会给她一种治愈的力量。

以阅读获得开阔豁达的力量,这在苏州并不鲜见。苏州人素来爱读书,手不释卷、不废诵读、著书立说是苏州士人最重要和最普遍的标识。读书人多了,对人文生活的崇尚与追求,使得苏州文化有了双重秉性。

一方面是嗜书如命、文脉相传的执着与坚持。苏州人藏书的嗜好根植在灵魂深处,催生出的私家藏书楼更是令天下为之折腰,常言道“乱世藏金、盛世藏书”,苏州的藏书家却反其道而行之,无论是铁琴铜剑楼的常熟瞿氏,还是百年过云楼顾家,总在乱世重金收集文献资料。以文人傲骨抗击历史洪流,苏州人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和爱书藏书的坚持,成就了苏州城市文脉绵长的源头,而刚毅、坚持、永不放弃的城市品格,更是催生了苏州在新时代下的“三大法宝”。

另一方面,读书造就了有趣的灵魂,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守正”,这些有趣的灵魂将读书视为人生的目的,而非功利性的手段,为苏州文化增添了明显的诗性文化要素。在诗性文化的浸润下,苏州成为了最顺应自然的灵魂归所,正如余秋雨在《白发苏州》中所说,“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这也是苏州成为江南文化中心城市的缘由之一。

在谈到自己对于读书的感受时,陈璇说:“读书,让生活更加富有诗意;读书,让成长更有力量;读书,让自己与自己真正地相遇、对话;读书,让自己穿越时空去看见更辽阔的星辰与大海。”

书里藏着苏州的雅与俗

无论是官场失意的王献臣,还是位极人臣的范成大,苏州都以水的智慧与包容,予以接纳。于是,便有了这雅俗共赏、水陆并行的城市空间与文脉传承。

陈璇说,苏州是一座从骨子里就散发着书香的城市,从历史的风烟走来,书香气息与苏州始终相伴。拙政园里的“留听阁”、留园里的“汲古得绠处”“还我读书处”、耦园的“还砚斋”“补读旧书楼”、网师园的“五峰书屋”、艺圃的“旸谷书堂”等等,光看这些书斋名,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苏州人爱书、读书的风雅了。

随处走在一条看似寻常的巷子里,那一处处的私家宅邸中,或许都藏着布置精良、别出心裁的文人书房,宛如“构天人之和于市井之内,纳古今之恒于方寸之间”,这一座座书斋,便是苏州城浓郁阅读氛围的见证,留下的是姑苏文脉悠长的记忆。

一座城市的传统和文明的延续,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建筑等“物”的方面,更重要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人”。酷爱阅读的苏州人,将他们在阅读中汲取的智慧化作对生活的设计和对事业的追求,孕育在了日常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中,最终形成了苏州这个城市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性格。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的人文性与生活化,体现了江南文化的最精彩之处,从某个角度而言,是变生活为艺术。“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是古代苏州极具美感的鲜活的生活场景;“清芬拟入芝兰室,博雅如游书画船”,运河岸旁星星点点的书画船是江南文人诗兴人生的一部分;“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讲的虽然是南浔,但卖花船上那一个个婀娜的卖花女,却也是苏州运河边真真切切的靓丽风景。园林艺术承载了文人意趣,书苑文化培养了大批状元,众多书肆见证了运河繁荣……曾经,阅读浸润着苏州的方方面面,可现在,阅读似乎正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陈璇认为,现在的苏州需要更多文化阅读的载体。“一座城市,有没有标志性的书店,书店有没有成为城市之光,我觉得是现代人文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智库工作的她,经常为市委、市政府撰写决策咨询报告,最近她正构想的课题,就是后疫情时代,苏州现有书店的生存状态和复兴路径。

“看着苏州的人文书店一家家消失,对于我这种从小逛书店的人来说,是很心痛的。我们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推进,能将古吴轩等本地出版社和苏州的书店紧密联系起来,把网络销售模式移植到线下,打造能够让年轻人‘种草的文化阅读和文化推广场所,让逛书店成为继‘看展后的又一时尚生活方式,为‘书香苏州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和良好的硬件条件。”

笔尖续写苏州的古与今

事实上,书店举步维艰的发展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其背后是快速的生活节奏和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给传统纸媒带来的冲击。

面对这一现象,陈璇认为,要分两方面来看待。一方面,现代科技手段的电子化处理,可以使古籍整理越来越精准、便捷,让知识存储的时间更长,流传更广。而书籍里流传下来的前人智慧,都能成为现代化建设赖以借鉴的智慧源头。另一方面,当我们身处以屏幕为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时代,大家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当人们习惯了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信息的方式后,静下心来阅读的时间被分散了,思考的时间也少了。

陈璇说,作为一名70后,她依然保持着看纸质书的习惯。她认为,读书不仅仅是看文字,把书拿在手里,翻书更是一种享受。翻阅书籍的过程,有时候也是思考的过程,而电子化的书籍,少了手动翻阅的过程,也缩短了人们翻书思考的时间。

“阅读不光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性情养成的过程。”陈璇说。在她身边,有一大批热爱阅读的老年人。他们组成若干个非正式团体,一起阅读,参加讲座,交流读书心得,充分体现了“活到老、学到老”以及“老有所乐”的精神。

“要让苏州的诗性文化感染年轻人,代代相传,我们可以从书籍中寻找流动的、活态的文明和智慧。”陈璇介绍,她曾与古吴轩出版社合作,出版书籍《苏州运河十景》。创意过程中,她从装帧精美的古书中获得灵感,为了让书籍呈现更大的美感和吸引力,将《苏州运河十景》设计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年前,我应杭州拱宸书院的任轩院长之邀,录制一段‘书香守岁的视频时,用了明代陳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中的两句词:‘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这是我脑海中关于阅读最好的意境。”陈璇说,阅读可以修心,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抵抗寂寞,让生活变得有趣味,作为贯穿人类文明史的线条之一,阅读可以使人变得豁达、智慧、跳脱。

她呼吁大家在社交媒体、短视频提供海量信息的时代,拿出半个小时来,回归传统的纸质阅读。同时,她也希望苏州的书店、出版社活跃起来,助力形成更好的阅读氛围,让苏州的书香流传下去。6157CCEB-B82F-47F1-B3F4-FE1B16D27EA1

猜你喜欢
苏州书店读书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最美书店
我们一起读书吧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