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红色文化的记忆

2022-06-07 18:50:19崔伟丽
档案天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正定县高平纪念碑

崔伟丽

燕赵大地,滹沱河畔。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正定,不仅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拥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是一座红色之城。自1924年正定党组织的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先后保存和遗留了丰富多样的革命文物。这些革命文物见证了正定人民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走过的风雨历程,见证了无数优秀正定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程。

据2008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正定县登记重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就有15处,分别为反“讨赤捐”大示威集合点、马家坟伏击战遗址、付家村烈士纪念碑、里双店烈士碑、丁旺惨案烈士碑、高平革命烈士纪念塔(刘傻子塔)、固营烈士陵园、高平地道战遗址、岸下惨案死难同胞纪念碑、赵生明烈士纪念碑、中共正定县正定支部成立旧址、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旧址、新城铺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城铺郭芳故居旧址、吴家庄革命烈士陵园。除中共正定县正定支部成立旧址、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旧址、新城铺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城铺郭芳故居旧址、吴家庄革命烈士陵园等5处不可移动文物尚未定级外,其余10处皆为正定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2月26日,河北省文物局印发通知,公布河北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正定县有9处文物位列其中,类型涉及旧址、遗址、陵园、烈士碑等。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华北大学旧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即马家坟伏击战遗址、付家村烈士纪念碑、里双店烈士碑、刘傻子塔、固营烈士陵园、赵生明烈士纪念碑、高平地道战遗址、反“讨赤捐”大示威集合点。

让我们走近这9处带着岁月印记的革命文物,了解它的历史,聆听它的故事,重温峥嵘岁月,瞻仰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一、反“讨赤捐”大示威集合点

位于正定县府城隍庙门前。1927年,武汉革命政府北伐军在河南临颍击溃奉系主力后,沿京汉路北上,势如破竹。驻守河北的奉系军阀已成惊弓之鸟,企图逃跑。窜逃之前,妄图对广大农民再进行一次大搜刮。本来他们在1927年上半年已经预征了该年下半年的钱粮,现在又提出预征1928年的“上忙”(注:解放前,反动统治者征收田赋税时,全年分春、秋两季征收,春季征上半年的称‘上忙,秋季征下半年的称‘下忙),并且每两税银还要附加二元五角的所谓“讨赤捐”。当年麦收前,正定县还遭受一场严重雹灾,夏收受灾,秋粮无望,农民连饭都吃不上,生活极端困苦。因此,老百姓们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我们党抓住这个时机,在1927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十七)城隍庙会的当天上午十点,发动群众举行了抗交1928年“上忙”钱粮和“讨赤捐”的斗争。斗争由中共顺直省委解学海、正定县委尹玉峰和郝清玉同志领导,万人上下的示威队伍,高举着反对“讨赤捐”大请愿的旗帜,高喊着“打倒军阀”“取消苛捐杂税”的响亮口号,浩浩荡荡地冲向伪县府。郝清玉同志先砸了伪县府大堂的屏风,张明显等人与伪县知事金汪杉交涉,金汪杉迫于压力同意缓到秋后再征,并当众写下了手谕,盖上正定县官印。

正定县档案馆保存的历史档案中,有一份1927年6月16日署名正定县知事金汪杉的手谕,其内容如下:“知事金示:据该民人等,面求缓催预征十七年上忙,并附收讨赤捐,俟秋后再行完纳等情,现据再三环恳,故准投具窠呈,听候转呈省长公署核示,谕遵此示。民国十六年六月十六日。”

二、高平地道战遗址

位于曲阳桥镇高平村内。1942年,日本侵略者在高平村周围修筑了七、八个据点和炮楼,扬言要打开高平之门,消灭共产党。

为适应当时残酷的斗争环境,1942年冬,高平村民在民兵队长刘傻子的带领下,开展了挖地道活动。至1943年秋,全村共挖地道长达30华里,村内干线三条,村外干线三条,各干线分别贯通各支线、分线,使各线和各户地道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地道口分别设在户里锅腔内、碾盘下、牲口槽底、夹壁墙、炕头上、老枯树内等位置,还设置了防烟、防毒、防水的翻口以及瞭望台、射击孔等。这些凝聚着高平村民勇敢和智慧的地道,在对敌斗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先后粉碎了日寇的五次包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抗日战争胜利后,高平村民兵组织还利用地道同伪军、汉奸、特务组成的国民党军和一些地主、地痞、流氓组成的还乡团进行斗争,为正定的解放斗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现村内保留了当年的地道600余米,各种地道出口8个。保存着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抗战斗争纪念馆、民兵中队部旧址。

三、刘傻子塔

位于曲阳桥镇高平村烈士陵园内。坐南面北,汉白玉雕刻,刻立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十二月。碑身下设四层台座,平面呈正方形。正面阴刻楷书“革命烈士纪念塔”1行7字,背面刻追悼烈士的碑文10行287字,东面刻正定县战斗英雄刘傻子和北岳区战斗英雄孙典文二烈士简历,西面刻刘双恩、孙贞祥、周老南等15位烈士简历,分上、中、下3列,每列5人。碑身之上为四面出檐的歇山式塔顶,上有四幅汉白玉浮雕:民兵弯腰提枪急奔房顶应战;妇女在路边埋设地雷;战斗英雄在敌碉堡欢呼雀跃……雕刻精美细腻,形象逼真。塔顶上是一持枪立正的八路军战士塑像。

刘傻子(1916-1945),高平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民兵中队长。1938年夏,在高平村党支部书记褚凤格的帮助下,他组织起了11人的秘密抗日游击小组,后发展到50多人。当时,受日寇四面碉堡控制的高平村,烽火屡起,枪炮常鸣,以刘傻子为骨干的民兵中队,凭着地道这个地下屏障,用地雷、土枪、土炮多次严惩进犯的敌人。自1938年到1945年抗战8年间,刘傻子游击组与敌作战50余次,谱写了人民战争的光辉篇章。刘傻子获得了“正定县战斗英雄”称号。

1945年3月23日,日寇第四次进犯高平村,架起钢炮向村内乱轰,一发炮弹击中了刘傻子的腰部,由于流血过多,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9岁。背面碑文录于下:62896033-FF82-409B-AF04-75E9415F8DF6

追悼烈士祝文

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故向我国内地进犯,国民党军狼狈南窜,丢下我们同胞在日寇伪特被姦烧掠夺数不胜数,受到极点蹂躏,做了日寇奴隶牛马。同时幸有共产党毛主席英明领导下掀起革命的萌芽,英勇杀敌,日寇无条件投降后,又有美帝助蒋发动内战,在这两阵中,我们拿出不懼流血牺牲的精神,打到全战局的转折点。现蒋将垮,并在这两阵中你们應战,为全国人民求解放而斗争,志忠如刚,不辞风雪寒饿,山高水深,抱着慷慨抛头颅也毫不怨尤、胜利的信心去搏斗,不幸先后外殉及自卫村战亡。但你们虽死犹荣的精神后世永远继承,纪悼你们的光荣传统,永活在每个人的脑海,继为你们覆灭蒋匪建设新中国。

正定县高平村全村群众敬立。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榖旦

四、马家坟伏击战遗址

位于曲阳桥镇西叩村西北。1944年12月,晋察冀军区三十团侦察连得悉灵寿伪县长、科长、警备大队长、中队长及日寇中队长在日军一个小分队的护送下,乘三辆汽车于12月23日中午去正定县城开会,便抓住时机,在西叩村西北的马家坟埋伏。当日13时30分,敌军三辆汽车从正定返灵寿,途中入我军伏击圈,连长一声令下,对敌发起总攻,勇士们还趁机冲入敌群展开白刃战。历两小时激战,击毁汽车三辆,缴轻机枪三挺,掷弹筒两具,长短枪160余支,歼灭日军100余人,生俘伪县长、科长、警备大队长及中队长等10余人。此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

五、赵生明烈士纪念碑

此碑原立于正定城内生明街华塔路口处,1995年移至广惠寺院内北部。碑坐北面南,为汉白玉石质,碑座为长方形,碑首刻“永垂不朽”4字,碑身正面阴刻“赵生明烈士纪念碑”8个隶书大字,落款为“中共正定县委员会、正定县人民政府立,一九八四年五月三十日。”背面阴刻200余字的隶书挽词。

背面碑文录于下:

赵生明同志生前任晋察冀军区四纵队十旅二十九团副团长,1947年8月24日率部参加解放正定战役,攻克县城后,国民党守军撤至华塔一带负隅顽抗,为消灭残敌,赵生明同志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为流弹所中,光荣牺牲。为纪念赵生明同志,后将南门里更名为生明街,以志正定人民世代不忘烈士之功德,缅怀先烈长歌以当哭。

烈士碧血兮,洒我斯土;抔抔黄土兮,埋汝忠骨;壮士一去兮,恸我斯民;烈烈斯民兮,慰汝忠魂。

六、付家村烈士纪念碑

位于南楼乡付家村东南。刻立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正月。立碑者为正定县政治处、县政府、支队部、抗联会、武委会。碑为汉白玉石质,外砌青砖碑亭。碑首呈半圆形,阴刻篆书“民族英雄纪念”6字3行。正面阴刻楷书碑文18行,满行45字,共535字。碑文主要记载了全面抗战八年间,正定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日,取得胜利的光荣历史。碑阴首刻“为国捐躯烈士”6字3行,分级别镌刻272名烈士姓名,有地方烈士姓名、部队烈士姓名两部分组成。其中县级干部10名,区级干部41名,村级干部110名,部队连级干部3名,排级干部6名,班级干部35名,战士67名。整个纪念碑朴实无华,庄严肃穆。

正面碑文录于下:

溯自事变,国军溃退,敌骑纵横,河山破碎,兽蹄所至,烧杀抢掠,鞭策黎庶,民不聊生。碉堡林立,公路如网,田园荒芜,十室九空。亡国人民,牛马不如,种种痛苦,罄竹难书。幸赖八路,来我斯土,领导抗战,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扩大抗日武装。数年以来,我党政军民,团结一致,排千难、历万险、抛头颅、洒热血、顽抗暴敌;攻堡垒、克据点、救人民、救国土,敌寇胆寒,打开崭新局面。人民重见日天。总计近几年来,攻逼碉堡二十余,光复国土三千方里,解放人民十万余,村庄百余个。最著名之战斗计有:华壁、宿村、丰家庄、西叩村的歼灭战;同下、白店、朱食的抗击战;南楼、许香的伏击战,痛歼敌伪,斩获无算,战绩辉煌,动地惊天。但我无数民族英雄在英勇斗争中流尽鲜血,为国牺牲,总计八年来牺牲县级干部十名,区级干部四十一名,村级干部一百一十名,部队连级干部三名,排级干部六名,班级干部三十五名,战士六十七名。值此民国三十四年春正月,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抗运动之际,我全县党政军民追念诸先烈以头颅热血缔造抗战之伟业,决定树碑以示不忘。乃鸠工集匠,勒碑刻石,竖于慈河之阴付家村镇,永恒纪念,以资万民景仰,隆重追悼,以吊英烈忠魂并为之立传,以表其杀身成仁之崇高气节与其可歌可泣之丰功伟绩,爰为之颂曰:

烈士功勋兮灿烂辉煌,烈士英名兮地久天长,光照史册兮气焰万丈,勒碑立传兮永志不忘,懿与休哉兮万古流芳,懿与休哉兮万古流芳。于是为记。

正定县政治处、县政府、支队部、抗联会、武委会敬勒。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正月□日立

七、固营烈士陵园

位于诸福屯街道办事处固营村内,占地4041平方米。解放正定战役结束后,大批烈士遗体安葬到这里,固营村委会为纪念烈士伟绩,在村东口建亭树碑,并把零散坟墓集中安葬在碑亭周圍。20世纪70年代,修筑了围墙,栽种了树木,名“固营烈士陵园”。园内现有烈士墓102座,烈士纪念碑一座。烈士纪念碑刻立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七月,碑首横书一行大字“英明千古”,碑身正中刻一行隶书大字“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左右各刻五位烈士简历,分别为单位、职务、姓名、年龄、阵亡时间和地点等。碑阴刻楷书铭文6行,满行24字。

背面碑文录于下:

同志们,你们完成了使命,尽了为人民最理想的义务。你们英勇的志气,冲破了云霄,笼罩了西方的山岳,响遍了我们这里的平原。同志们,安息吧!我们踏着你们的血迹来走你们未走完的道路。同志,瞑目吧!你们虽与世长辞了,但你们壮烈的精神是不朽的,可歌可泣。我们为了纪念你们,商定在吾村东建一烈士亭,略表热忱,谨将你们死亡略历刊于碑铭,以资纪念。62896033-FF82-409B-AF04-75E9415F8DF6

固营村支部书记李文祥、村长刘思义,中队长李根福、公安员李鸣谦、青会李德润、妇会何雨姐、教委李洛凤,率全体鞠躬。

八、里双店烈士碑

位于南楼乡里双店村中心。刻立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三月,为青石质,首身一石,冠呈方形,阴刻大字楷书“万古流芳”四字两行。碑阳刻楷书10行,满行29字。外为砖砌碑楼。碑文记载了刘文成、孙记改、孙得文、乔廷玉四位烈士于1942年与日寇作战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碑文录于下:

刘文成、孙纪改、孙得文、 乔廷玉烈士系正定县第一区里双店村人,现年二十一岁、二十四岁、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 溯自七七事变,痛日寇之强暴,遂献身民族解放事业,参加抗战工作。并于廿九年参加英明伟大中国共产党革命干部慈心工作。为了民族求解放,为国家永生存,站在抗战英勇阵线上,拿百折不挠精神和鬼子拼,不幸于卅一年为国牺牲。今本村全体泐建立纪念碑,为永久不忘烈士之恩,为万古流芳乡邻遗憾。刘文成、孙纪改(连级)、孙得文、乔廷玉(村级)烈士为国家英勇牺牲光荣纪念碑。

里双店村全体敬奠

中华民国叁拾肆年三月□日立

九、华北大学旧址

坐落在正定县城256医院院内。这里原为清代帝王的行宫,是正定隆兴寺的一部分。咸丰八年(1858年),西路行宫被清朝政府赏赐给法籍主教董若翰改建为天主教堂。

1948年8月,为了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为建设新中国培养大批干部,中央决定,将原属晋察冀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原属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校址便选在正定隆兴寺西侧的天主教堂。周恩来邀请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担任校长,范文澜、成仿吾担任副校长。毛泽东主席还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新成立的华北大学下设四个部和两个学院,一部为政治学院,二部为教育学院,三部为文艺学院,四部为研究部。两院是工学院和农学院。教堂遗留的建筑被用来开展教学活动:天主教堂改为华北大学礼堂,是学校集会和教学的场所,1948年的华北大学成立典礼、吴玉章校长70寿诞庆祝等重要活动都在此举行;神父楼改为栖贤楼,是教职工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校长吴玉章、著名作家丁玲曾居于此,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丁玲在此完成创作的;修女楼改为华北大学学生宿舍。1949年3月,按照中央的指示,华北大学由正定迁往北平办学。迁入北平以后,由于华北大学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学员人数迅猛增加,校舍爆满,后续报考的学员无法入校,经中共中央华北局批准,学校利用在正定的旧址建立起华北大学正定分校,并将4000余名学员迁往正定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大学的一些院系陆续脱离学校独立办学,华北大学正定分校由此撤销。华北大学这座全国解放区最高学府,在成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为新中国培养了近2万名优秀干部,堪称培养建设人才的摇篮。

这些保存下来的革命文物,是一笔厚重的精神财富,是正定红色文化之根、之魂。它使我们铭记历史,敬仰先烈,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自2021年7月1日起,全国首个規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决定》开始施行,而红色古城正定县《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决定》也在酝酿之中。这些从烽火岁月里走来的革命文物,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好地保护、利用和传承。

注:由于受当时农村文化水平的限制,上述碑文个别地方有语句不通现象。但并不影响当时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62896033-FF82-409B-AF04-75E9415F8DF6

猜你喜欢
正定县高平纪念碑
石家庄市正定县总工会以“零工驿站”竭诚服务劳动者
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23 05:38:29
正定县正定镇太平庄村 夯实党建工作 扎实推进乡村治理
公民与法治(2022年9期)2022-09-20 03:25:38
正定县古建筑保护意义及相关措施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44
正定县人大常委会 “网上代表之家”增强监督实效
纪念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千年古建看高平
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02:15:13
高平夜景
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02:14:49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02:14:48
仰望高平
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02:14:47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海峡姐妹(2015年8期)2015-02-27 1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