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育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00)
神东煤田位于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煤田总面积达到3.12 万km,神东煤田基地也是我国13 个特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本文选择神东煤田山西组的8#煤层作为研究对象。煤田关键含水层为奥陶系地层,富水性差异较大,表明灰岩含水层裂隙岩溶发育极不均衡,该区域以奥灰含水层居多。
下面从神东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出发,结合三面电阻率曲线,确定各层的电阻率,并进行地质分层,为以后的正演仿真工作奠定基础。本研究对8#煤层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基本确定6 层地质模型。正演仿真时选用长方形,以便更接近巷道腔体,横截面尺寸设计为4 m×4 m。正演仿真模型地层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正演仿真模型地层参数
1.2.1 巷道腔体的数值模拟
煤矿电磁探测的关键是明确巷道影响和空间场效应。与“纯”全空间瞬变电磁场相比,煤矿瞬变电磁场的分布范围与全空间场效应、巷道内非导电气体的综合作用有极大差异。因此,对巷道的影响开展具体分析,可以为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诠释提供依据。巷道腔体的设计尺寸与横截面相同,围岩的设计电阻值有3 个,依次为1 Ω·m、10 Ω·m 和100 Ω·m,据此可求出模型中心处的垂直感应电压。通过比较均匀全空间模型的衰减曲线得出,巷道腔体的尺寸对瞬变电磁探测的影响较小,后期瞬变电磁探测的衰减曲线基本相同,前期仅有少许差异,表明瞬变电磁探测存在早期缺陷,纯巷道腔体的响应极其薄弱。对比以上三种不同围岩电阻对衰减反应的影响,并将三者的关系绘制于同一平面,如图1 所示。
图1 不同围岩电阻的中心点衰减曲线
一是瞬变电磁场响应曲线出现衰减特性时,一般以无巷道、巷道全空间为基础。同时,瞬变电磁感应电动势的变化与巷道空间关系密切,但其对总体衰减规律无显著影响。二是衰减响应随着电阻率的减小而增加。电阻率的减小会致使巷道对瞬变电磁场的影响加大。巷道影响的变化与取样时间相关,取样时间越长,巷道影响越小,直至完全不受影响。
1.2.2 掘进机影响的数值模拟
巷道断面尺寸设置为4 m×4 m,此处电阻率设置为1 000 Ω·m。掘进机配备回线源激发装置,而后计算掘进机刀头与掘进工作面间距的响应值。如图2 所示,鉴于掘进工作面距离的增加,掘进机对工作面的影响慢慢变弱。一是掘进机距离掘进工作面仅有5 m 时,其在纯巷道腔体的响应幅度提升了3 个量级,这与衰减曲线上的低阻异常相关。二是掘进机距离掘进工作面10 m 时,响应速率骤降,集中的时间段为4 ms 之后,相比纯巷道腔体模型,其提升了1个量级。三是当距离增大至20 m 时,工作面的瞬变电磁场探测反应微弱,与30 m 时基本一致。通过对数值仿真的分析可知,掘进机距离掘进工作面20 m以上时,其对瞬变电磁探测的影响不大。
图2 掘进机与掘进工作面间的瞬变电磁反应
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富水区进行探测验证,预报表明,掘进工作面前方20 ~39 m 处为低阻区且集中于巷道前方靠右方位。因此,在实际钻探验证时,巷道正前方、正前偏左方、正前偏右方的位置布置钻孔。结果发现,在正前方的位置钻探至35 m 距离时有出水现象,相比其他方位,正前偏右方的位置钻孔水量很大。这一结论与“掘进机距离掘进工作面20 m 以上时,其对瞬变电磁探测的影响不大”相符。
对掘进工作面前方漏水区进行探测验证,预报表明,掘进工作面正前方30 ~40 m 处为低阻区且只存在于偏左方位。根据该矿区早期地质勘查平面图推测,该位置为一个漏标的钻孔,故判断该位置产生的低阻区可能为钻孔导致的漏水区。经实地钻探验证,该推测结论无误。
对掘进工作面前方断层区进行探测验证,预报表明,掘进工作面正前方28 ~49 m 处为低阻区。实际验证中,在巷道向前掘进18 m 的位置完成打钻。结果表明,在钻探至40 m 距离时有出水现象,水量为70 m/h,故该位置确认为断层区。
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岩性进行探测验证,预报表明,掘进工作面前方75 m 距离内的岩性均正常且不见低阻富水区,建议掘进。经现场钻探验证,预报准确,可安全掘进。
本文根据现有科研成果,通过数值模拟、实际钻探验证瞬变电磁法在预报煤矿掘进工作面富水区、漏水区、断层区和岩性方面的准确性,为煤矿水害预测提供可靠数据资料。分析发现,瞬变电磁发射器与接收端距离在20 m 以上时,其对响应信号几乎没有影响,预报结果与实际钻探验证情况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