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词阅读】
2020年到2022年,“逆社会时钟”小组在网络平台生长,到2022年3月已有超5万人加入。他们中有人28岁读大学、有人20多岁到山上过起隐居生活、有人40岁才生育……总之,这个小组中很多人都不遵循人生的“寻常节拍”,没有按照世俗的“既定路线”来过自己的人生。而是以个人兴趣发展和人生规划,尝试创造自己的人生节拍。
【背景延伸】
社会心理学将“社会时钟”定义为“个体生命中主要里程碑的心理时钟”。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而“逆社会时钟”,就是不再遵循“什么年齡做什么事”的成人法则,尝试摸索自己的生命节奏。
“逆社会时钟”固然会带来更多自由,但事物总有AB两面。与社会时钟逆向而行,虽然挣脱了束缚,但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对“逆社会时钟”,我们不要美化也没有必要存有偏见。正如“逆社会时钟”小组建立者的分享:“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不用嫉妒或羡慕。放轻松,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微观点】
逆社会时钟,不囿于既定的规则,不在乎世俗的目光。这,充分凸现了当代中国部分人的人生观。人生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不存在预设,更不可能预演。预设太多,束缚太多,即使循规蹈矩,也未必不会出错。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属于自我成长的渴求,都有发自内心的向往。只要自我内心丰盈,活得轻松自在,就有最真实的人生。
(特约教师 蒋红霞)C873199C-AEAE-4892-B6BF-DA0A47A2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