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落实“带着问题默读”

2022-06-06 21:59杨晓慧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圆明园古人读书

杨晓慧

默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形式,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解决学生默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促进学生阅读品质和素养的提升。

问题情境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意思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默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阐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还原圆明园被毁的过程,让学生快速融入情境,深刻体会英法两国的强盗行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师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循序渐进地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英法两国为什么入侵中国”“为什么要烧毁被誉为‘夏宫’的圆明园”等问题,认真地默读文章。学生在脑海中有了直观的故事情境后,就能积极地阅读课文,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能力,本質上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通过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明确在默读中应解决哪些问题,以实现对文章大意和作者情感的深度挖掘。合理质疑作为找寻思路方向的一种有效手段,需要学生在“带着问题默读”中加以灵活运用。

以《古人谈读书》一课的教学为例,本文内容选自《论语》《训学斋规》及《曾文正公全集》,主要讲的是古人读书的方法。学生在初读文章时,很难理解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比如敏、耻、急、盖、以等,不能弄清其真正含义。此时,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想象古人读书的样子,思考古人的读书方法,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学”“怎么学”等问题默读课文,思考古人的读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学生默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问题“追本溯源”,让学生悟出文本主旨。

以《好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为例,本文是鲁迅创作的一首散文诗,借由梦境中“好的故事”来描绘鲁迅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追求,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学生在“带着问题默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让学生对具有情感色彩的词句展开想象,思考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和结尾句,理解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着的追求,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况。

综上所述,为了在课堂上落实“带着问题默读”,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从课题、关键词句、课后练习等处入手,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进行想象与思考,不断挖掘和解决问题,把握文本大意和作者情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猜你喜欢
圆明园古人读书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好玩的古人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古人怎么洗澡?
游圆明园有感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