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宅流量” 警惕“宅陷阱”

2022-06-05 14:04:06吕帆
科学大观园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协同工作居家流量

吕帆

当前,生活线上化趋势越发明显,“宅”成为很多人或主動或被动的选择。

工信部于年初发布的《2021年通信业计算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迅猛增长,流量消费潜力大幅释放,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较上年增长33.9%;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接入流量达到13.36GB,当年12月数据更是创历史新高。步入后疫情时代,“居家模式”虽然限制了活动空间、改变了生活方式,但也激发了人们以家庭为核心场景的“宅流量”的使用需求。“宅流量”已成数字化时代的突出特征。

究其原因,从流量接入口看,“居家模式”导致非触摸性服务普及率大幅提高,加深了人们对网购、远程办公学习和网络社交的依赖。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短视频用户数量达到9.34亿,较2019年增加1.61亿,市场规模3年内翻番;有声行业市场活跃用户规模接近8亿人次,一年内增长40%;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3%,达148.2亿元;在线婚恋交友行业月度活跃用户显著增长至1200万以上。这些数据既是新媒体、新赛道趋势性发展的见证,也从侧面说明“宅流量”与新环境下的生活方式适配度高。

从流量平台看,如何实现用户增长和深度触达,成为很多企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长期的“宅生活”是一种典型消费场景,为流量的场景化触达提供了一条“集约之路”,有助于减少用户损耗,提升用户转化效率,从而实现流量增长。

在这种“需求与满足”的博弈中,直播、视频、在线协同工作等大流量应用场景早就迈开了迭代创新的步伐。在线协同工作软件、校园慕课平台、各类直播APP均有不同程度创新;明星VR演唱会、心理健康“云课堂”成为很多人居家休闲娱乐的选择。凡此种种,证明“宅流量”的火爆并非偶然,也再次说明环境变化虽然会带来流量变局,但局部创新才是主流。以流量的精细化运营、大规模的场景化触达为特征的“互联网下半场”,既是流量渗透场景、实现变现的重要一步,也与每一个具体的人和生活样态有关。

值得警惕的是,当“宅流量”让传播与营销更具针对性的同时,一些社会新闻事件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诸多问题。譬如,智能传播时代身体与人机的关系、社交媒体“信息茧房”效应对个体的影响、大视频时代网络直播的边界与责任、用户信息与商业伦理、算法的负效应与算法治理、老年与儿童在数字鸿沟中的解决方案等。疫情总会过去,随着生活状态回归正常,“宅流量”的增速将不可避免地放缓,那时,“居家”与“互联”的关系又将如何?

◎ 来源|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协同工作居家流量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玩具世界(2022年2期)2022-06-15 07:35:36
《居家》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房地产导刊(2021年8期)2021-10-13 07:35:16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自我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5 00:54:42
寻找书业新流量
出版人(2020年4期)2020-11-14 08:34:26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6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24
EVA业绩评价模式下业财融合协同工作模式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与勘探开发协同工作平台建设方案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