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茜
《古珠诠释》一书于2021年5月出版,是由广西美术出版社朱晓丽老师创作的一本检索容易、方便携带的古珠词条书。
《古珠诠释》这本口袋书按照一页一珠(或一类)的节奏编写,涉及年代、地域、族群和文化背景,包括珠子的基础信息,同时兼顾知识点。每类珠子有编号和词条名、类型、品名、年代、地域、材质等几项基础信息。词条名跟随编号、名称以方便记忆为原则。其中,类型指文化类型或文化背景下的分类;品名指物件名称,尽量沿用考古名称;年代指考古编年,没有考古编年的标明历史年代;地域指物品采集地,不一定是原产地;材质指制作珠饰的材料,有的也标明与材料有关的工艺。
珠子对女性和一些有文艺范的男性有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珠子或晶莹剔透,或色彩浓郁,或缤纷多彩,或斑驳通体。每一种珠子都有不同的来历,我们当前能够见到的珠子大部分是人工合成、打磨形成的,而远古时代的珠子有一部分是天然形成的,这些珠子在现代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不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在不同的时期,珠子的应用价值和象征意义存在很大的差别。
《古珠诠释》一书记录了战国的珠饰,大部分为红玛瑙,这些珠饰的装饰在现代看来样式普通,但却印证了战国时期珠子已经成为人民喜爱的装饰之一,一串珠饰可能是某个王公贵族中的公主或闺秀的心爱之物,其蕴含着沉甸甸的历史。
记录着战国时期的蜻蜓眼玻璃珠,是一种结构和色彩都比较奇特的珠子,上面有类似于蜻蜓眼的圈纹,通过对这种珠子起源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这是罗马帝国传往东方的技术,体现出我国战国时期冶铁、青铜、玻璃等方面的工艺技巧。书中还记录了希腊珠饰、埃及珠饰、阿富汗玻璃珠、南亚珠饰等不同时期和国家的珠饰图片及注释。该书让我们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珠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为珠饰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
西藏天珠给人一种神秘感,有长形天珠、小天珠、型二寿珠、蚀花寿珠、羊角珠等,工艺、图案各不相同。长形天珠以带有眼圈纹样的图案设计居多,常见的有两眼、三眼、四眼、六眼,比較少见的有一眼、五眼、七眼、八眼、九眼、十二眼、十八眼等,据称还有更多眼睛数量的天珠。眼睛数量最初可能与信仰内容相关,藏族人认为九眼最为尊贵,民间有将天珠称为“九眼珠”的,与原始苯教中以九为尚有关,至今苯教中仍有“九乘”教法。
东南亚的邦提克珠与西藏天珠极为相似,从工艺的角度看,邦提克珠是蚀花玛瑙珠的一种,也可能是古老的蚀花工艺在时间线上延续的最后的演绎。邦提克珠的形制仅限于几种几何造型,有圆珠、扁珠、管珠、橄榄形珠等。
特殊的形制偶有见到,比如梳形、心形和纺锤形制的坠子等。这些图案大多是线条装饰和线条组成的几何图形,早期的传统图案大多模仿古骠珠,与古老的文化和信仰仍保有某种关联。随着珠子工艺的流传,以及无数代工匠制作邦提克珠的过程中对图案组合的创新和变化,原初的意义已经流失,现今对邦提克珠的命名大多是按图案组合的形式约定俗成。
《古珠诠释》帮助我们了解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提高了艺术审美素养,还引导我们去想象这些古珠的主人。它们可能是埃及长老权杖上的古珠,是当时权利的象征;可能是古代新娘头上的凤冠,是幸福的象征;也可能是战场上战士保平安的手串,是家人们思念的象征。
作者单位:广西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