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贵琴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三通两平台”的逐步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更要转变思想,转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习和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施过程中,使课堂更具趣味性、直观性及灵动性,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运用的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观念、教学模式等,都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大部分的教师依然注重口头讲解和黑板板书相结合,教学过于形式化、单一化、随意化。这往往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的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再加上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所有的知识学习都流于表面,缺少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此外,部分教师对新的信息技术掌握和操作不熟练,欠缺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整体素养有待提高。这些都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模式传统、内容枯燥无趣,无法调动小学生的學习热情,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最终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互动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提升,更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成果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差甚远。
二、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应用先进、新颖的技术手段。这种方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教师想要将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渗透,便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这种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而对传统文化内容产生较大的兴趣,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使学生能通过长期的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广泛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在平时生活难以见到的事物,让学生通过这种展现形式,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身处于一种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且,这种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使学生从中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方法和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思维。
三、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特点
(一)拥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就非常丰富,学生想要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科,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仅仅拘泥于语文课本。学生如果能掌握更多的课外资源就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极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写作质量。并且学生在搜集这些课外资源的时候,探索能力及思考能力都会大幅度提升。在智慧课堂中,因为互联网技术的介入,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搜索相应的课外资源,进行知识拓展教学。即使是临时想到的语文知识点,小学语文教师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接对知识点内容进行丰富,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随时进行知识拓展,学生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源,丰富文化知识储备。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知识拓展的时候要合理控制学习资源拓展量,拓展过多会超出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拓展知识点的时候也要以核心知识点为基础,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进行拓展,因此要合理规划拓展知识点,保证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二)师生之间互动更为频繁
在智慧课堂构建后,师生互动也会更为频繁,因为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师生互动不仅仅局限于线下,线上的沟通和交流更为方便。并且,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沟通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学生即使在家中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因为线上交流模式的存在,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相同,学生对这种交流模式有更多的新奇感,显著提升互动积极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师生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界限
智慧课堂构建后,学生即使在家中也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直接与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部分学生家长难以辅导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效果并不理想,智慧课堂的构建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只要是在合适的时间,小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现阶段的教育讲究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塑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奠定好基础和保障,而想要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学科思维,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仅从课堂教学出发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在课后学习练习才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习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语文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语文素养培育上需要学生阅读更多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小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是相对较为欠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较多的困境和问题,就需要利用电子设备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提升。
四、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改变学习方式,课前预习智慧化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学生和教师吸收获取知识的途径,促进了师生教、学模式的改变。课前预习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这一阶段小学生却因为身心发展和年龄的原因,导致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前利用互联网线上资源和平台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和预习,亦可以整理相关的文字加图片或者小视频给学生,帮助学生有依据、有目的地展开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给学生吸纳知识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为课堂正式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化、数字化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题目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夏天到了,我们生活中开始处处都有各种昆虫的影子了。你都了解哪些昆虫?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特点?会叫吗?叫声是什么样子的?习性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利用互联网去查询和了解,整理一份属于自己的知识信息,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与其他同学或教师交流沟通,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探究、去求知,为步入正式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给学生发送导学案同时也发送一些微视频教学资源。发送导学案是为了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更有侧重点,了解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掌握哪些知识,而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引入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借鉴和参考,让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如果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地解决导学案中的任务时,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有侧重点,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有针对性,促进有效听课。除此之外,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分析思考及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得出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在理解和认知上更加清晰。
(二)创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智慧化
互联网技术进入校园,使课堂教学的“效度”大幅提升。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深入挖掘互联网多媒体技术,采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课堂变得生动立体、直观形象,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生机活力,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发展,实现课堂智慧化。
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对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西沙群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很陌生、很有距离感的。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如果只是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阐述,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以西沙群岛的图片和视频精妙的导入,让学生声形结合、声画并茂地感受西沙群岛的景色,这轻而易举地打破了空间上的距离,为学生通往知识的殿堂打开了一条大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视频展示西沙群岛的珊瑚、鱼、鸟类等,引导学生讨论喜欢的部分,为学生积极参与和敢于表达思想创造了良好环境,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使课堂变得灵活生动起来。
(三)拓展思维能力,课后作业智慧化
教师在讲授完课堂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用总结归纳的方式回顾课程,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同时,教师延伸课堂内容,用探索性问题指引学生课后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科普文章时,教师在课堂内容讲授完毕后,利用“恐龙”这一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以“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问题为引,引导学生课后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继续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课外交流沟通,让学生独立或者分组制作一期有关恐龙或恐龙研究的科技小报,组织一次“恐龙展示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搭建自己的知识链条,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在这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比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或是qq群,让学生在群内及时分享自己所获取的内容。这种方式能实现信息的共享,让学生能将力量凝聚起來,通过多元化的信息资源,而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文化体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收集的信息整理在PPT中,让学生尝试着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的整理与总结。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其不断地拓宽自身的学习渠道。并且,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自学过程,也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使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材料的获取,在学生制作PPT的过程中,也能厘清自身的学习思路,让学生能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将一些优秀的PPT作品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以此使学生更加重视课下学习活动的展开,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过程,使学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活动。
(四)促进资源融合,课外活动智慧化
课外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课外受到各种因素制约而导致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大量资源的共享,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短板。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教学、学习的需求,帮助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并指导学生作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展开《春游去哪儿玩》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线上资源与网络学习空间搜索“春游有哪些可以游玩的地方?这些地方有哪些特色?可以开展哪些活动?”等问题并下载相关信息,独立收集整理成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整理的文章在班级内开展小组合作和竞选,通过推选代表、阐述理由、评选精品等多种有趣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评选出最值得去的地方,以此来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摄像机、手机等进行活动内容录制,抑或指导学生将其中的精彩内容进行录制。活动结束后,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师生可以通过每个精彩视频的展示,进行评优奖励。这样不仅深化了活动的主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五、结语
应用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学科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小学语文可养更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知识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的运用,加速了教师自身的学习动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推进智慧课堂的高效建设增添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