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理论课程在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2022-06-03 07:40:32乌恩琦
河北画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包豪斯限度基础

乌恩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虽然设计的历史发展证明了不存在一个国际标准的、完全稳定的设计教育体系,但设计教育作为一个范畴,依然具有统一的结构,即它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也正因为如此,设计教育才是可授的。由于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发生着广泛的联系,设计教育的结构也是需要不断去完善的,而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设计教育体系,自1919年包豪斯开始现代设计教育的试验以来,现代设计教育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这其中包含的两大内容,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学会思想和学会技法。这两种教育的重点是设计教育天秤的两端,如何使这个天秤保持平衡,是设计教育得以有效发展和健康运行的基本。

在我们现实的设计教学当中,出于设计教育特有的实践性,很多时候设计教学的天秤总是倾向于实践教学,而忽略理论教学。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对设计本质和理论课程的意义缺乏完整的认识造成的。笔者在多年从事设计理论教学中,对理论课程在设计教学中的意义,体验到有如下几点的认识。

一、首先是基础理论课的意义。

它解决的是什么是设计的问题,基础理论课是设计教学基础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使学生能够了解设计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并正确判断设计在整个知识系统当中的定位。基础理论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理解影响设计发展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设计发展本身的关系,明白设计的总体发展、设计运动的迭起、设计探索的推进,都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演进分不开,而设计基础理论课就是要力求反映设计的真实面貌,从而使学生能够建立对整个设计领域的宏观认识。

众所周知,我们今日所有设计院校和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科目的世界通用模式,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三大基础构成科目,均来自于战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作为现代设计教育发起者的包豪斯之所以能够在设计史上名垂青史,究其原因,尽管从技术层面来讲,是因为包豪斯是最早奠立设计教育基础课程的设计学院,但从某种程度而言,包豪斯当时开设的基础课也并不完全是崭新的课程,因为当时德国的其他一些美术学校也开设了基础课程。真正造成包豪斯基础课程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在于它的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基础,通过理论课程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立基础。而当时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课程只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没有任何的理论支持,也没有理论依据,而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有严谨的理论作为基础教学的支持力量。

包豪斯的创始人兼第一任校长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在一战后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在现代设计教育还处在试验阶段的时候,就聘用了一批当时在欧洲所能找到的最顶尖的艺术家在包豪斯教学,其中不乏世界级的大师,如非常重要的表现主义大师瓦西里·康定斯基(Vasilly Kandinsky)和保尔·克利(Paul Klee)等,对于完善学院的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格罗佩斯聘用康定斯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康定斯基是一个非常杰出的艺术理论家,他的知识广博,从美术到物理学,都有很深刻的掌握,并且能够融会贯通,这对于当时正在起步的设计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两位大师在包豪斯的教学期间,都著有理论书籍和著作,还出版了自己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如保尔·克利的《速写教学法》(Pedagogical Sketch book)、瓦西里·康定斯基的《点、线与面》(Pointand Line to Place),这些著作都编入了《包豪斯丛书》,这些都是他们在包豪斯教学的理论教研成果。

而无论是保尔·克利还是瓦西里·康定斯基,他们的基础课程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基础课程对于技术的强调虽是本质内容,但理论的依据和支持则是基础课程的精神内容,两个方面必须互相协调,即对基础课程的本质和精神的认识不能割裂,它们必须是一脉相承的。技术课程与理论课程合一的协调,是设计基础课程的关键,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这些特点,是对世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大贡献,这也是我们最该从包豪斯基础课程体系中学习的地方。

反观我们的设计教育状况,有些设计专业的学生,似乎将自己完全定位成了手艺人,只注重实践类课程,这种把理论课程当成只停留在课程表上的、为应试而必须完成的现象,并非只是学生对设计学科片面认识的单纯原因所形成,许多教学单位出于短视的实用主义而忽视理论课程的总体氛围,也是出现这种偏科现象的原因所在,而这非常不利于提高理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教学单位在具体实施中对此应该树立明确的认识,基础理论课程的薄弱所造成的损失会是长久和本质的,因为它是设计教育在思想和认识上的标杆,具有指导设计认识的总体方向和给设计正确定位的重要意义。

二、其次是专业理论课的意义。

它解决的是专业设计是什么的问题,即如何做设计。由于设计所包含的范围太过广泛,随之设计专业的界定也非常广泛,英语中“设计”(design)这个词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体系也非常庞大。当代西方学术界一般将设计范围大致分成商业性设计范畴、传达设计范畴、建筑设计范畴、工业设计范畴、时尚设计范畴、文化创意产业范畴、设计学研究范畴、设计知识产权范畴等几大范畴,在这些范畴内又可划分出近70个左右的设计专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设计理论界也一直在尝试对设计提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定义。在这些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新定义中,笔者认为利物浦JM大学 (Liverpool JM University)的设计师迪诺·迪尼 (Dino Dini) 是从设计的程序和步骤出发,对设计提出了一种概括性极强的、直击设计本质的新定义。迪诺·迪尼认为,对设计的认识应从设计现象所形成的、普遍相似形式的基础结构出发,把设计定义为本质上是一种对于限度的管理(the management of constraints)行为。他将这种限度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协商的限度,一种是不能协商的限度。这个设计的定义符合设计普遍的行为规范,可应用于设计的各类范畴,因为所有的设计行为中,都包括可以协商的限度和不能协商的限度。

而如何界定这种限度,即离不开设计理论课程对于设计认知的长期教育和讨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学生对于设计实践中可协商限度和不可协商限度的准确划分,纠正在实践中设计管理限度上的错误。很多失败的设计案例,都是由对设计中管理限度的判断失误所造成,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出了很多问题。如有时,会同时出现多个不可协商限度相互矛盾的时候,这就是设计中管理限度出现失误的表现,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设定正确的管理限度,从而能够正确地优化设计的可协商限度,满足设计的不可协商限度,减少在实践中出现失败设计案例的比例。

出于设计学范畴涵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在设计理论的现实教学中,教师对设计理论涵盖范围的掌控,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难题。要把无所不包、在多种学科的交叉应用中的设计现象进行准确地讲解并不容易,因为这些设计范畴有些出于同根同源的原因,会有重叠的部分,有时又出于发展方向的变化,产生巨大的差异,即便是在同一范畴内,也因不同种类设计的设计内容、设计手法的大相径庭,而使讲课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理论教师不能陷在千差万别的设计中茫无头绪,要多加研究和总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从基本的设计步骤、规划方式和思考方法等方面入手,尽可能找出许多的共性内容,将其梳理清楚,以利于讲解的清晰明了。

如何把握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中出现的各种定义、概念和各类设计运动之间的平衡关系,并准确阐述,对设计理论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这不仅需要教师对设计专业理论认知的准确度,也需要常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而这作为学术技巧,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它会随着设计新专业的出现、随着教师对设计专业理论思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专业的划分也随之更加细致化与职业化了,而开设任何一类的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势必都需要有专业的理论课程,作为本专业能够发展的支撑和研究。专业理论课程需要对学生传授本专业所具有的精准而细化的知识,由于必须对专业需求提供对应的知识,所以,专业理论课程也必须与本专业的发展变化保持一致。这就使得专业理论课相对于基础理论课来说,由于时刻处在专业的发展变化当中,所以其变化性更强,对于某些设计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来说,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也不为过。

专业理论课程要求教学单位和授课教师须时刻关注专业走向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因为专业理论课程就是通过它与时俱进的发展跟进所提供的服务,而体现出其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意义。

三、设计理论课程对于以传统“非遗”项目为基础开设的设计专业的建设意义。

它解决的是如何真正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设计和工艺的问题。设计理论课程不仅是任何一个设计专业能够成立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新兴专业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很多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设计专业的学校来说,更是有着扎根发芽的基础建设的意义。

“非遗”项目出于其历史上形成的、强烈的民间性操作和口头讲解的特点,使它的每一项理论内容,几乎都处于极度缺失,甚至是空白的状态,尤其是对于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以“非遗”为项目成立的设计专业来说,除去上述原因,语言不同造成的交流不畅和某些少数民族语种已形成的稀有性原因,使其理论内容的建设确实需要专业人才和资源的介入。

出于本着保护和抢救传统技艺的迫切性目的,各地以“非遗”项目为基础成立的设计专业,其技艺虽然是传统的,甚至是古老的,但这些专业的理论课程的建设却是崭新的,这是设计理论课程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个拓宽理论课程发展内容的机遇,而要弥补理论课程在这方面的空白,需要设计理论教师不仅要对这些传统专业的实践操作有基本的了解,而且对该“非遗”项目所涉及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特点有尽可能全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首先是划分范围,然后才能分阶段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分类与归纳研究。以“非遗”项目为基础成立的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的建设,应尽可能与实践课程的操作同步进行,相互契合的配套发展,最终达到设计理论课程对于设计实践的指导意义。

这将是要以认真踏实的态度,在一个长期的、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才能展开的理论探索过程,因为它的目标与效益也会是长期的。这个理论课程的基础打得越结实,对于以“非遗”项目为基础成立的设计专业的发展前途和方向就越有益处,同时这个过程也能提升设计理论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对他们最好的成长、锻炼和塑造。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支持,否则,无论多么高超的传统技艺,它始终只能是某一类传统文化的工艺项目,而无法成为一个具有发展前途和崭新生命力的设计专业。

设计始终都是以一种含有温度的社会关注方式,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与生产当中,不同的传统工艺也给予了设计不同的表达意向,而要使这些璀璨的传统技艺真正地与时俱进,就必须在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同时,同步发展与其相关的理论教学,使其能够真正成为为时代代言的创意学科与产业,这才是对我们传统设计和工艺最好的继承与发展。

四、设计教育中理论课的终极目的是为设计实践的实施提供素质支持。

它解决的是设计的态度问题,即如何更好地做设计。只有对设计持有正确的态度,才能做出好设计。战后伟大的工业设计大师迪特尔·拉姆斯 (Dieter Rams) 提出的“好设计的十条原则” (Ten Principles of“Good Design”)奠定了战后设计的面貌,并且直到今日,依然是绝大多数设计师所遵循的好设计的黄金准则,但出于当今世界的多元发展,各个国家、地区、文化、制度及受众的多样性原因,好设计的评判标准,或许难以统一,但好的设计态度和利他的服务意识是可以培养的。

在今日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相比于过去,已不再只限于书本和教师传授这种传统的模式,它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和多元。因此,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师除了需要更加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使其具有独到的特点以外,应该在理论课程的教授中,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思考与启发,这其实也是一切教育所应有的真正的意义所在。

在设计教育中,技艺课程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总是有限的,因此,设计理论课程除去要为设计实践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以外,其所能提供的素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它能够提升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促成其个人设计理念的形成,推动设计哲学的不断进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人和设计行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设计行为的复杂性就在于它既是文化现象,同时又是商业现象,许多设计活动本身就是互相交叉发展的,因此,设计要受到来自技术、成本、预算、功能、市场,经济以及企业文化定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制约因素在设计上又不得不同时共存,因此,设计理论还必须要关注各门类设计活动之间的交叉关系。这种设计内容的庞杂性,决定了投身任何设计专业的设计师都需要终身的学习与充电,因为时代的发展和专业需求的变化会导致新问题会层出不穷的永远出现,所以设计教育中的理论课程,要为未来的设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提供持久的、甚至是终身的学术支持,并且这一点是需要师生共同提升的,这应该成为设计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的基本的认识高度。

设计专业的变化性和丰富性决定了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不会止步于学校、课堂以及曾有的专业学习背景,而注定会是一个终身持续的学习和永无止境的进步提升过程,这对学生个人的整个人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会全面塑造一个人,因为设计最终呈现的是一个设计从业人员为受众和社会提供的作为人的一切服务,而不是一种把人的本质抽掉的设计,这也是设计最大的意义和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包豪斯限度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18
指责也该有限度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与能力提升
百年包豪斯
家居廊(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论正当防卫制度中的“必要限度”
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工业设计(2016年10期)2016-04-16 02:44:03
包豪斯与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