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友
(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军休所)
颜真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家,其创作的颜体字一直被广泛流传和应用,每每提起颜真卿的字,人们总会联想到他的人品,对此,世人对颜真卿的人品和书法风格通过人见其书一词来评价,由此可见颜真卿的人品和书法风格有着紧密的关系。据相关研究发现,颜真卿性情刚烈、品行端正、骨气傲,且在现代社会,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性情,对此探讨颜真卿人品与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也有着现代意义。
颜真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家,其在26岁就中了进士,后任职为秘书省校书郎、长安县尉,在39岁时升职为监察御史,此后进朝为官,在其为官期间,已经辅佐了四代皇帝,后经过嘀迁,被人暗杀。
人们对颜真卿书法的风格有不同的评价,其主要是因为个人的看法也不一样,但是一般来说,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气势磅礴,颜真卿笔下的字铿锵有力,其实是因为他所处的年代人们的风审美情趣不同。第二,端庄方正,颜真卿笔下的字形端庄秀丽,是方形状,可以填满介格,和唐朝时期的笔墨紧收风格有很大的差异。第三,使用了篆书笔法,点画圆润浑厚,立体感比较强[1]。
颜真卿在做官过程中,因为和京官和地方官之间存在矛盾,被多次贬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颜真卿刚正不阿、正直的精神品质所影响,对此人们给予了颜真卿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位旷世英雄豪杰、高品品德的君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因此颜真卿是大家都所敬仰的一位英雄人物。在颜真卿39岁时已经是京官,在任职期间,他政绩显著,本应该不断升迁,但是其因为时代特点遭受到贬谪,主要是因为颜真卿不愿意附和官场被多次贬谪,由此可以看出颜真卿刚正不阿、品行端正。在颜真卿担任监察御史的过程中,他听说民间存在冤案,就立即前往审查,和当地官员进行辩论,最后查明案情,公示于天下,有效避免了冤案的发生。但是,杨国忠听闻此消息后,怪罪颜真卿不服从自己的权势,不给自己留面子,于是对颜真卿进行了贬谪,对于颜真卿以上的为官做事风格,可以看出他大义凛然,具有很强的民族气概,比如在安禄山叛乱时,颜真卿也曾经联合自己的兄弟常山太守共同抵抗叛乱分子,在此过程中,颜真卿还带动了河北十七郡共同参与到平叛中,被推崇为盟主。后来颜真卿的堂弟和其他人都被安禄山残忍杀害,颜真卿悲愤痛苦之际写出了《祭侄季明文稿》。
在肃宗时代,凤翔也曾被任命为县部尚书和御史大夫,在戴宗时期,鲁郡公后来又被叫做颜鲁公,因为颜真卿正直淳厚,敢于直言进谏,在德宗时也遭受到其他人的妒忌,尤其是在李希烈叛乱时。一些官员上奏请使颜真卿平复叛乱,在一帮人的威逼利诱下,颜真卿坚贞不屈、强烈呵斥,最终被人杀害在狱中,由此可见,在国家遭受到叛乱的时刻,颜真卿奋勇直前,不怕困难,敢于为国家斗争,不畏权贵,由此可见他高贵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品质,因此是一位旷世英雄[2]。
气这个概念曾在中国历史上提出较早,气被理解成为艺术家生命力主要表现,也被看作是艺术作品的生命表现,通过气这个概念来评价某一艺术作品时,可以丰富其内涵和风格,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气,一方面是人和作品沟通中介的气,通过展示作品的气来彰显人的风格,将气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主要对作品内容进行评价,因此气属于文艺理论内容。另一方面,气可以充分彰显人格特点,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曾经提到文学作品以气来呈现,郭绍虞先生将气看作是才气,古代通行思想也认为人命就是气,因此提出了养气概念。且孟子曾经有一句格言也提出无善养无浩然之气,后期,其他古人也陆续提出了养概念,民间还有关于气的传说:人活一口气,在古典语境中,气可以通过一种外在方式来表达人处在社会中的各种行为风格,具体包括文学和艺术。总之,颜真卿是当时时代的道德典范,他的生命是气,众人皆知,人们在评价其书法作品时也主要从形象方面来认识,提出了见字如面的观点[3]。
字本身是作品的一种符号,但是无法代替作品的内涵,且王澍曾经提到任何一段忠义郁勃之气都出自笔墨之内,不求其本,但可以模仿其面目,学者欲学古人,不可不知此。他认为人们在学习书法的主要目的是把握其本体,尽量从笔墨出发,还原书法本身,他的建议是一种不善学书者的做法,他称赞颜真卿的书法为:千载而下犹有生气、鬼神呵护有由来、数百世而下读之,通过一种生气来传递书法的艺术境界。释觉范(1071~1128)曾在《石门文字禅》也提到人们之所以阅读颜真卿的书法是因为喜爱书法中的一种心境,他认为颜真卿书法是一种大书,字体慷锵有力,秀伟直云,此所期无不欲,高照千载者,他曾经写道:此帖草略匆匆,前所未见。开轴未暇熟视,已觉粲然,忠义之气横溢,而点画所至处便自奇劲,公尝谓卢杞曰,朝廷法度岂更堪公破坏也。于此又曰,朝廷纲纪,须共存正,凛然想见其为人,盖公所遭之时如此,而所守之道不得不然,故仓卒未敢忘国之纲纪也,余私有感于中者,因记于此。
人们还没有读到一半时就可以感到一种威逼的气息,人们的这种感受和作品本身的风格、面貌就有着一定的关系,对此人们在敬仰颜真卿的墓地和寺堂时可能也会有相同的看法。但是白珽(1248~1328)在《刘中使帖》跋文中认为颜真卿的一种威风凌然之感不仅仅单一通过他的作品来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事物来表现出来。对此,读者们在欣赏颜真卿的作品会不由自主地将他的风格和品质联系起来,通过他的笔墨特点来分析他的性格,对于一幅作品其中的刚毅之气虽然无法通过作品内容显示出来,但是可以通过笔墨显示出来。
在这幅《争坐》石刻作品中,其墨迹已经流传千年,笔墨风格完美,笔画精神风阀,虽然为草草的几笔,但是可以看出一种正气凌然之感,这些都是君子作风,因此可以久为流传,这正是颜真卿本身的一种气节,这些虽然无法全面从作品中看出来,但是人们可以想象,通过阅读作品的感受来体现出来。王世真也从颜真卿碑刻中的字画看出了一种劲节直气,吴升从《大观录》跋《自书告身》中读出了一种雄伟之气,但是人们从翻刻的碑刻中却无法感受出来,但是古人们的思想观点也有很大的矛盾点,不同的文人对于同一个碑帖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可以从笔墨之间看出刚劲义烈之气,一些人无法看出,比如在赵崡在《石墨鎸华》中就对这些带有气的观点进行了批判[4]。
总之,从碑刻笔墨中不仅可以读出颜真卿的人品,也可以通过和其他人的作品分析、对比,进一步阐述出其笔墨下的丰富内涵。比如,明人吴宽(1435~1504)在《争座位稿》认为,颜真卿和米氏的作品差别很大,颜真卿的笔墨圆活清润,可以体现出古人的长处,但是米则猛厉奇伟,终坠一偏之失,以孔门方之,其气象真有回、路二子之别。由此可以看出古人生活的一种陋巷自娱自乐的生活态度和气节,颜回和子路虽然都为孔子的弟子,但是其笔墨风格一个彰显、一个内敛。
第一,端。端字可以直接用来评价颜真卿的书法和人品,在董逌(1079~1140)在《广川书跋》提出颜真卿为人法度备存,端劲庄特,是一个品德优良的君子,他的书法具有端劲庄特的特点,促使书法风格和君子形象进行联系。欧阳修也曾经提阐述到: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后人畏而爱之,虽其残缺不忍弃也,从道德角度来评价颜真卿的作品,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提到颜真卿书法的端正是颜真卿本身人格品质的主要特点,人们难以分辨是因为他本身的特点和书法作品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想象和评价。对此人们在后期评价颜真卿书法作品时往往会联想到他的为人,他的跋文阐述到:生碑刻正书,其峻耸如山岳,锋利若戈,其严毅庄重如端人雅士,垂绅正笏于庙堂之上,不敢亵近,此则小行书也,刚劲而圆熟。他的书法形象可以通过山岳和戈来评价,总之,从端字可以想象出多个不同的字组,但是从颜真卿的书法内容来看对端字所指的人还是风格不明确。但是对于文字内容的评价就是书法内容的评价,都主要通过书法形象来明确书法风格,后来端正被用来彰显书法特点,端正也指端庄和修理,但是在部分作品中却不能同时出现。第二,正,正字出现在颜真卿的多个版本作品中,人们在评价颜真卿的作品时更多的是指人品,北宋黄裳(1044~1130)的《溪山集》就提出了刚正一词,指明了颜真卿书法作品的本源,也进一步指出了书法作品字体同构思想。并在鲁公《乞米》及《醋》二帖中认为颜真卿不以贫贱为愧,但是可以恪守道义,虽然处于艰难的境地,但是也不会屈服,由此可见正气是发自内心的,在此评价下可以看出正气可以看出人品也可以用来评价书法作品。将正和气结合在一起就是正气,虽然其是对古人的评价,但是也会因为书法中的人物形象而让人产生新的感觉,鉴赏者们在欣赏书法时一般会通过正气凛然和可畏而仰来评价一个人。且方孝孺(1357~1402)《逊志斋集》也提出了正而不拘一词,该词既可以评价书法也可以评价人,但是庄而不险却无法评价人,只能评价书法作品[5]。
颜真卿的人品和书法风格有着紧密地联系,其在细节表现上是相似的,在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跋《麻姑仙坛记》中就说到人尊严是一般是刚劲的,形象可以通过笔画显示出来,他的这种阐述是一种视觉感受,人们可以从笔画中感受到其中的人品。欧阳修非常喜爱颜真卿的三稿,认为其可以引发人的忠孝之意,提到豪濡墨,辄觉腕底有鲁公神至,所谓古钗脚、屋漏痕,峻拔一角,潜虚半股,诸微妙不传处,笔墨之间自有契合,正不足道也等。但是以上论述都是个人主观思想,没有统一的标准,人们一般在分析笔画时往往会从主观感受来评价,因此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和其他人的不同的,且在他的《争坐》石刻中人们可以看出他的笔画给人一种爽朗、意气风发的感觉,对此笔画也和人的精神气质相同,他的这种笔画特点可以让人惊叹、驻足,以此被很多人称赞。另外,也可以使用雄健一词来形容颜真卿的笔画,正是这种特点可以让人和作品可以进行进一步沟通,比如在《珊瑚木难》卷三所收录的对《刘中使帖》就提出了笔法圆劲一词,劲是指强,具体指笔力,一般在欣赏作品时可以从强有力的笔画来判断出是颜真卿的作品。但是在《石墨鎸华》中判断《郭氏家庙碑阴》行书中却无法看出是颜真卿的作品,其笔力比较柔弱,对此他们后来通过这种感受来判断其作品[6]。
颜真卿从张旭的教导下学习了他的笔法,并从初唐四家的书法中汲取了一些元素,也具备了北魏的笔意,他的书法风格较为独特,既具有王羲之笔下的行云流水之美,也具备端庄雄伟、浑厚宽薄的气势。他笔下的《多宝塔》笔法劲健秀挺,结构匀称,和英姿飒爽的青年才子气质相似,其《东方朔画赞》线条粗壮豪放,线条给人的质感和健身男子臂膀上的肌肉相似,给人一种雄厚之感。《郭家庙碑》笔法丰润含蓄,雄浑有力,结体明朗,像庄重儒雅的谦谦君子,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且在《大唐中兴颂》中笔画天真烂漫,墨魂薄厚,可以让人联想到英气风发的英雄豪杰。《颜勤礼碑》中的笔画横轻竖重,雄厚有力,结字端庄严肃,给人一种不可冒犯、大气凛然的感觉,好像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另外,颜真卿的楷书笔画沉着冷静,笔力有劲。清人王文治称赞他的楷书,具有一种朝气蓬勃的力量和昂扬壮美的感觉,可以让每一个颜体爱好者都深陷其中。也可以想象到每一个颜体的爱好者都是一个品行端正、作风优良的人。另外,颜真卿的楷书也具有盛唐时期的一种壮硕之美,他在平时不断学习书法家们的笔法外,也从民间汲取各种营养,将民间笔法和自己的风格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盛唐时期宏伟、繁华大气的格局,有一种磅礴伟岸的书法风格和气象。
总之,笔画直接具有一种心灵感受,一段评价文字的表达直接关系着颜真卿书法的风格表述,但是如果先评价人品后判断书法风格需要后人们加强分析,慎重处理,加强对语言现象的分析,以此通过某一个具体的评价来描述人品和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对于颜真卿的书法和人品来说直接可以通过一个气来评价,并将语言文字通过端和正这个中介来体现,以此对于细节笔画可以通过雄健、刚劲等概念来评价,以此帮助人们进一步分析颜真卿的书法和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