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烯
据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圣鑫介绍,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主要有四种途径。
一是融入城市、回归社区,为体育俱乐部或民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如温哥华冬奥会冰球场馆在冬奥会之后转为当地橄榄球和冰球职业俱乐部主场,不少冬奥场馆成为市民欣赏体育竞赛和参与健身娱乐活动的场所。
二是以体育为主,建立高水平训练基地。索契冬奥会后,跳台滑雪中心、极限公园等均成为相关项目的训练中心,供国家队和地方队等进驻训练。
三是打造冰雪产业新高地,助推区域产业升级。索契曾是夏季度假胜地,依托部分场馆多功能转型、合理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集滑雪、度假、会议等于一体的休闲胜地。
四是作为临时场地设施在冬奥会期间使用,赛后恢复原有用途。都灵埃斯波斯兹奥尼体育馆由大型会展中心改建而成,冬奥会期间承办冰球比赛,赛后回归原来的功能。
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交出了一份堪为典范的后奥运时代场馆利用答卷,首都体育馆、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国家体育场等成为双奥场馆,如今又携手新的冬奥场馆一起面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赛后利用问题,兼顾竞赛需要和群众需求,统筹规划、同步设计。
北京冬奥会时,五棵松体育馆作为女子冰球和部分男子冰球的比赛场馆,新建成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则作为冰球训练馆,为运动员提供赛前热身和训练服务,通过地下球员专用通道与五棵松体育中心比赛场馆连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完成了从单一场馆到综合性场馆,从竞技体育到大众健身,从文体地标到时尚生活圈的拓展转型。五棵松文体中心品牌媒体中心总经理袁颖慧说:“从夏奥到冬奥,我们在奥运遗产再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面临后冬奥时代运营的新挑战。”在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主办的“冬奥场馆赛后利用高峰论坛”上,北京市体育局冬季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晓鸣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新起点,后冬奥时代要借助留下来的丰富场地资源等遗产,进一步推动中国冰雪前行。”
后冬奥时代,五棵松体育馆将回归凯迪拉克中心冠名,延续自己篮球、冰球的奥运血脉,努力引入更多赛事和演艺活动。这里此前就是知名的赛事及演艺活动场馆,举办活动数量从2009年的9场增加到2019年的80多场,观众从7万增长到150多万人次,场地利用率高达70%,位列世界一流水平。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将转型为体验一站式家庭乐活的华熙LIVE冰上中心。那里的商业总经理李伟说:“冰上中心的定位就是补齐五棵松地区亲子家庭的业态。”这个冰上中心是目前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超低能耗体育建筑,两块冰场已于4月1日对外开放,吸引不少市民来体验丝滑的“冬奥冰”。其他部分将于6月1日向公众开放,成为以冰场为核心、体育与商业相互融合的服务综合体,包括冰上运动、餐饮、文化、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打造“一核心、多业态、全方位”的消费模式。市民在这里既能体验冰上运动,还可享受一站式休闲娱乐。
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限时一个月保留冬奥形象景观,公众在比赛场地体验冬奥冰壶赛道和原装冰壶,学习冰壶比赛规则,身临其境感受冬奥魅力。4月16日“冰立方”开放首日,观众超过2000人次。
混合采访区是运动员比赛和训练结束后的必经之路,记者在这里对运动员采访,与运动员面对面地交流。“冰立方”开放日,便有观众来此全场景感受冬奥氛围。更衣室是运动员休整身心、讨论战术的小基地。为践行“节俭办奥运”的理念,“冰立方”更衣室由可循环利用的集装箱改装而成。开放期间,观众不仅可以参观运动员更衣室,还能看到展示的比赛期间中国队和对手交换的小礼物。有兴趣的观众更可以登上颁奖台,实地重温3月12日中国轮椅冰壶队冬残奥会卫冕的高光时刻,过一把金牌瘾。在“冰立方”南北连廊“冰墩墩”“雪容融”合照点,保留了冬奥会赛时的超大“冰墩墩”“雪容融”立像。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说:“这正是场馆赛后开放核心,冬奥原场景全方位呈现,重点突出原汁原味。”场馆借开放之机,向公众传递冬奥文化和人文精神。场馆团队特别收集整理了志愿者赛时服务的招贴、工作资料、宣传视频等,继续致敬志愿服务精神。
五棵松体育馆
游客走进“冰立方”,体验北京冬奥会真实场景。
一个月后,“冰立方”部分冬奥景观和临时设施被移出,冰面计划在5月中下旬起逐步还原为泳池,再根据使用需求实施水与冰双向转换。据介绍,此前国家游泳中心已经完成了两次转换,将此前每次用时20天缩短到约18天,就可从游泳池状态转换为冰场状态。未来,国家游泳中心预计在11月左右实现从游泳池转换为冰场,3月至4月间恢复为游泳池。
长期开展冰壶等冰上运动的区域为场馆南侧的地下冰场——“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预计6月与公众见面。团队在设计时,囊括目前市面上所有冰场的业务类型,在运营方面呈现出多元化。中心还将通过配备冰上娱乐体验区、餐饮区、展览区等功能性区域,满足比赛、活动、演出等不同业务和不同到访群体的需求,成为集冰上赛事、滑冰健身、冰上培训、体育旅游、冰上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冰上项目平台。北京冬奥会时,世界冰壶联合会、中国冰壶协会和北京国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这里设立世界冰壶学院培训中心,商讨举办国际冰壶赛事及系列培训等,促进冰壶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首钢滑雪大跳台坐落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钢园内,是谷爱凌、苏翊鸣摘金的福地。
这座永久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更是首钢工业遗存和奥林匹克完美结合的新地标。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赞叹它是一个特别棒的创意,实现了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整结合。
4月16日,大跳台运动员出发区首次迎接游客,搭乘大跳台的斜行电梯至出发区平台,游客以运动员的视角俯瞰整条赛道,感受大跳台的极限魅力,眺望首钢园区,感受扑面而来的工业风和生机勃发的活力。
首钢滑雪大跳台未来将保留比赛和训练的功能,承办国内外大跳台比赛,成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训练场地、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赛事管理人员训练基地,带动项目发展,助力中国冰雪运动推广。
首钢滑雪大跳台所在的北京冬奥公园是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冰雪秀带”主题点位,总规划面积1142公顷,目前已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在高线公园、冰雪森林和首钢大桥下3处节点实现与首钢园北区互联互通。公园融合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工业遗址等多种元素,既有42公里滨河马拉松跑道,也有“冬奥之环”“冰雪森林”“莲花逐水”等特色景点。在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中国冰雪冠军林,还有武大靖、任子威、苏翊鸣等中国冰雪运动健儿种下的18棵国槐和白皮松。冠军林将和周边的火车乐园、冰雪森林和冰雪童趣等冬奥主题空间一起,为市民提供全龄、特色的体育休闲区域,让市民游客更近距离共享冬奥。
延庆奥林匹克园区是北京市第三个被冠以“奥林匹克”称号的区域,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延庆冬奥村三大场馆设施,还有重要交通工具缆车,四季运营。4月29日开园当天,“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高山滑雪国家训练基地”挂牌亮相。
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位于海陀山南麓,海拔2198米。开园后,园区率先开启冬奥体验季,中国国家队公寓、旗帜广场、高山滑雪中心索道、山顶出发区、雪车雪橇中心景观步道等成为游客所往。乘缆车从延庆冬奥村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约30分钟。如果耐心等待,还可以坐上以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冠军张梦秋、梁景怡名字命名的“冠军吊厢”。园区内有冬奥特许纪念品商店、运动员餐厅、奥运特色主题酒店、智慧冬奧客房、“冰墩墩”“雪容融”雕塑等。运动员餐厅提供世界餐台、亚洲餐台、中餐餐台、清真餐台、披萨与意大利面餐台、沙拉台、鲜果台、面包和甜品台等12种餐台。赛时同款菜品、服务都将原样回归,来自世界各地特色菜品共计678道,每天提供约200道,以每8天为一个周期轮换。
五一期间,特许商品店、奥运邮局、冬奥书画展、山顶餐厅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规定对外开放,园区餐饮暂停堂食服务,丰富了便于游客携带的食品种类,并为游客安排环境舒适的户外休息区。
冬奥客房内原木色的地板和雪白的床铺,带有奥运五环和“BEIJING 2022”等冬奥元素的床旗,便利的国际化插座和电话接口,让房客仿佛回到北京冬奥会。游客可与海陀山2198米的海拔碑合影留念;可沿1.9公里的屋顶楼面观光路参观“雪游龙”,感受冬奥会“雪上F1”的极致魅力,也可体验最美冬奥村里运动员的“冬奥智能床”、运动员餐厅的678道特色菜品等。在延庆冬奥村中部,完整保留了“小庄户村”古村落遗迹。这里是海陀山谷“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连接点,也曾是深受各国运动员喜爱的公共交往空间。开放后,人们可在村落遗址散步漫游。
除了做好冬季的冰雪旅游,延庆奥林匹克园区还将结合春、夏、秋三季度的山顶观景,打造滑草、山地自行车、攀岩、徒步、露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张家口赛区共有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4个竞赛场馆,以及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等5个非竞赛场馆。这些场馆中的跳台滑雪场、越野滑雪场、冬季两项场和运动员村,将作为奥运遗产永久保留,成为奥林匹克公园,云顶滑雪公园将继续向大众开放。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将采用多种方式做好赛后运营。滑道部分在冬季将保留滑雪功能,提供赛事和专业训练相关服务。针对跳台滑雪爱好者,“雪如意”将举办跳台滑雪展示、培训与体验、雪上足球、户外冰球等冰雪娱乐活动,承办高规格跳台滑雪赛事和提供训练场地,按照整个跳台结构特点,打造成用于高端会议和休闲体验的商务旅游特色区域。
越野滑雪中心将打造成山地公园和户外冰上娱乐中心,以已有场地为核心,整合周边山地、森林、草原等资源。山地户外运动公园设有登山健身、山地骑行、徒步穿越、滑草滑车、崖壁攀岩等项目,依托奥运场馆开展冰雪活动。
冬季两项中心将保留部分功能用房和赛道,在雪季时设置适合儿童滑雪的培训和冰雪体验项目,夏季开展马术、山地自行车、山地轮滑等体育休闲,在周边开发攀岩、滑索、滑草等娱乐项目。看台区将开发为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多个球类赛场,满足群众多样健身需求。冬季两项中心赛后利用的一大特色是面向青少年,着重打造适合青少年的培训和体验项目,引导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届时,西侧是“雪如意”,东边是古长城,很多路线穿越白桦林。当地体育部门的负责人描述说:“无论是滑雪,还是将来作为山地自行车赛道,都能让公众收获不一样的运动体验,感受浓郁的中国风和大自然的美好。”
奥林匹克公园还将开拓冬奥场馆夏雪训练功能,在非雪季组织开展与冰雪运动技能相关的赛事活动,推动冰雪运动向四季延展。
除了以上竞赛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也将有序对外开放,试运营双奥主题旅游精品体验线路,游客可以步入主场舞台区,了解仪式背后的黑科技;参观贵宾区和观众区,近距离感受双奥文化;登顶“鸟巢”最高点,解密“笑脸”焰火如何燃放。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计划打造成冰雪运动中心,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更好地满足群众参与不同冰上运动的需求,努力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和展示中国冰雪运动的名片。
首都体育馆内已经陆续举办了中国冰雪之夜、公众开放日等。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参访者有望换上冰刀走上冰面,体验这块冬奥会上诞生过一项世界纪录和10项冬奥会纪录的“最快的冰”。
张家口赛区赛后将由“一季游”变成“四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