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类别的大学生就业倾向研究分析

2022-06-03 05:12张培榆姚莉
中国商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市场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

张培榆 姚莉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基于企业类别的不同就业倾向以及在就业选择时会考虑到的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所带来的影响,了解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更受现代大学生的喜爱和哪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吸引力最强。本文根据不同企业对所需要人才的要求,从不同层面给出建议,帮助大学生提前自我规划,提升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企业类别;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市场竞争力;高等教育

本文索引:张培榆,姚莉.<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11):-165.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6(a)--07

1 项目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使得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从2000年到202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热点之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在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促进就业任务更为艰巨。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确定了此项目的研究方向。

1.1 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

随着大学生数目的日益增加,我国现阶段的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显著加大,就业总量矛盾尖锐。针对这一长期的社会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贯彻国家部署,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各地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统领,以品质就业服务为支撑,精准施策,多方发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明确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不仅如此,国家还出台了相应的一系列文件,来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进一步促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足以可见国家对大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重视。

1.2 大学生自身对就业的思考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竞争,大学生群体对自身现状以及未来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思考与规划。要如何在社会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与企业类别,同时符合企业的招聘要求并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因此,在学校的支持与老师的指导下,基于市级与国家级项目,以及前期校级项目的铺垫,经过两年打磨,我们小组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意愿做一个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基于企业类别来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目标与方向规划的参考,为学校培养满足就业需求的人才提供建议与策略。同时也给大学生们一个契机审视自我,考虑未来,合理做出职业规划去向合适的位置,让社会人才利用率有效提高。

1.3 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与实际差异

在一代又一代的就业过程中,社会形成了许多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普遍认知,如社会认为大学生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想法,期望高薪酬且轻松的工作,工作稳定且舒适的公务员在大学生中最为吃香……由于这样一种社会舆论的影响,使得很多大学生从众、盲目、随大流,不能准确的为自己定位,一味地追求高薪,忽略了职业的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那么,大学生真实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因此,我们希望基于大学生的角度,通过研究和调查,分析出实际的大学生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1.4 选题的创新性

在此之前,已有各类学者从不同的方向研究过国企与外企之间的差异及对员工吸引因素的不同,如在国企与外企的管理模式方面,温灵玥,詹雨栖(2018)认为国企更加重视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组织管理分层严格;而外企则发展战略更加的多元化,组织管理灵活且层级较少,激励手段更加多样。而外企的管理模式可能更有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在国企与外企的薪酬管理方面,徐卓新(2004)认为国企和外企之间有着用人制度和观念的差异性,在薪酬上,外企会有竞争性的工资和完善的福利计划,而国企是较固定的层级薪酬结构,主要为岗位工资,激励性相对较小。在国企与外企员工满意度方面,陶金(2014)认为外企由于工作岗位设置和管理模式更加合理使员工相对满意度较高,国企可以通过将岗位科学化,避免简单重复来提高员工满意度。

综上所述,本文的创新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我们是以大学生的视角而不是以学者的视角来对大学生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调查。其次,是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创新。之前学者更多的侧重于对某一类企业的就业意愿进行分析,而我們则是将多类企业进行综合比较,来分析出大学生真实的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

2 大学生就业意愿调研与结果分析

2.1 调查方案与设计

我们从2020年9月—2021年7月开始,进行了成立小组、确认选题、项目申报、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等一系列过程,历时10个月之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多个角度精心设计了相关问题30道,皆为客观题,并依托问卷星、微信、微博等方式向不同人群发放问卷,至今共收到有效问卷783份,得到了非常珍贵且真实的数据,在此也予以感谢。

2.2 大学生就业倾向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中大一人数占比25.03%,大二人数占比20.95%,大三人数占比25.67%,大四人数占比20.05%,已毕业人数占比8.3%。我们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从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行业类型、创新创业以及大学生就业心理五个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基于调查结果与数据,我们找到了几点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因素,分析如下:

2.2.1 按企业所有制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按照企业所有制,国家的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为国有企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由外国投资者独自投资经营的企业为外资企业,民间私人投资企业为民营企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这三类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已达到95.32%。基于此,我们将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类调研大学生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

(1)大学生对国企、外企与民企的认知和选择

首先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国企、外企和民企特点和区别的了解程度,从结果中(见图1)可以了解,大约一半的大学生对三大企业有些许了解,在其余50%的大学生中,36.78%的大学生对三大企业是非常了解,在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些大学生对自己未来想要进入哪种企业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而剩下12.9%的大学生现在还是毫无想法,一半的大学生对于未来企业的选择仍处于一种模糊的概念。

在此之前,我们搜集到2013年一项针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中显示,26.8%的大学生选择国企、21.8%的大学生选择外企,而只有8.2%的大学生选择民营企业。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未来就业对企业的选择中(见图2),外企以33.59%的比例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反超了占据31.8%排在第二的国企,最后则是民企,占24.27%。另有10.09%的大学生选择了创新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进入外企和民企中,但选择国企与选择外企的人数差距并不大。

在选择国企就业的大学生中,过半的大学生认为,在国企中的工作稳定,平时也比较轻松,37.81%的大学生同时也认为国企的待遇较好。而35.32%的大学生是因为传统的观念或者家庭因素选择了国企,受到了外界的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大多选择国企的大学生想在一个工作轻松稳定的环境中慢慢的提升自己的薪资水平(见图3)。

而在选择外企的大学生中,70.27%的大学生因为外企较高的工资福利,和较好的个人发展机遇,37.52%的大学生也因为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选择了外企,30.45%的大学生因为良好的人才培训机构选择了外企,剩余16.16%的大学生则是因为较高的职业声望。比起追求稳定的国企来说,想进入外企的大学生追求较高,想快速的提高自己的薪资以及知识(见图4)。

61.14%的大学生看到了民企机制灵活的特点而选择了民企,同时付出的同时还能得到相应回报,54.26%的大学生是这么认为的。相较国企和外企来说,民企并没有像其他两类企业有多种好处,38.71%的大学生因为积累经验快选择了民企,24.22%的大学生因为工作环境良好选择了民企(见图5)。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对这三类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未来就业中都有了自己的就业倾向。而选择进入外企的人数是最多的,其中大多是因为薪资。选择国企的人大部分是考虑到工作稳定性和待遇的因素,认为国企在这方面更具优势。选择民企的人数尽管相对国企与外企而言较少,但绝对数不容小觑,其中民企灵活的机制是最大的吸引因素。由此可见,这些数据颠覆了社会对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认知,大学生也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希望进入适合的企业去实现抱负。

(2)大学生对国企、外企与民企的顾虑

在分析完大学生选择这三类企业的原因后,我们再来研究是什么导致其他大学生拒绝选择这类企业。在不选择国企的原因中(见图6),有限的薪资和制度复杂,办事效率低为最主要原因。其他各项比例都差不多。说明大学生对于薪资的要求以及未来薪资提高空间比较看重,薪资一直是大学生考虑工作的一项重要因素。现在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能够自由发挥的工作体系,相对坐在办公室循规蹈矩的工作,更希望能发挥个人创造力。

而在外企中,应聘要求高是导致学生不愿意选择外企的主要原因,占調查人群的79.55%。文化差异和失业风险大约为44.79%和32.75%。可见对于个人能力的硬性要求使得大部分学生却步。不少人认为外企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令人难以接受(见图7)。

而在不选择民企的学生中,77.59%的人认为民企不稳定,这部分学生会更倾向于国企,以寻求更稳定的就业机会。认为工作受业绩限制、企业规模小,竞争压力大、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的大学生有30%~40%。民企会有更高的风险,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会经历一些运营上的波动,这样的工作会有较大风险。民企对于业绩的要求也是巨大竞争压力的来源之一(见图8)。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三类企业的顾虑与企业的特点相关,如民企因为是民营所以可能导致企业经营不稳定,而大学生会因为担忧风险而不选择民企。而企业的优点与缺点之间也息息相关。如国企优点在于稳定,但大学生也会认为工作过于循规蹈矩,相对不自由。

(3)大学生对进入国企、外企与民企的能力认知

进入不同的企业需要拥有相应的能力,而在收集的数据中,大学生认为在国企工作的能力中除了对工作的专业技能之外,大多数人更看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工作中,高情商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除此之外,懂得团队合作,做事认真负责,心理抗压能力强也是在国企工作的必备能力与素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人认为,在国企工作需要一定的资源,一定的人脉。其实这是一个很可视化的潜规则,比如在面试中有内推的现象,面试成功率大大增加。在晋升中,有人脉关系晋升得更快(见图9)。

研究在外企工作的能力需求时,多数大学生认为外企最看重学历,其次是外语能力。在外企工作,避免不了和外国人打交道,良好的外语能力是交流的基础。无论在国企还是外企工作,人际交往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大学生还认为外企更需要认真负责的品质,工作效率,团队合作能力(见图10)。

研究在民企工作的能力需求时,有25%的人认为工作效率,认真负责的态度很重要。民企追求的永远是效益,不能盈利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在民企你只要一门心思地为节能降耗、降本节支、挖潜增效做努力,就会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你的付出也会得到老板的认可。所以有约37%的人认为,在民企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储备。民企由于是民间私人投资、私人经营,所以老板更看重员工的效率,因此在民企失业率较高,所以大多数大学生抗压能力是在民企工作最需要的素质(见图11)。

由此可见,大学生认为进入企业应具备的能力要与企业性质紧密联系,如进入外企就应熟练掌握外语。在研究不同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后,我们也对这三类企业在一些大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上进行了比较。在薪资和员工未来发展方面,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是外企,而在员工福利和工作稳定程度上,大部分人认为是国企,外企在工作待遇方面不被看好。综上所述,不同所有制会导致企业拥有不同的工作模式与特点,对员工能力的要求也有一定偏向性,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意愿。

2.2.2 按企业规模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

从企业规模上,我们将企业分为从业人数大于1000人的大型企业、从业人数大于300人小于1000人的中型企业及从业人数小于300人的小型企业。从数据来看(见图12),超过六成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大公司工作,约三成的大学生更愿意在中型企业工作,还有另外10%的大学生倾向于小型企业。大公司较稳定,体系完善,有一定的平台优势,这些都是小公司所不具备的。但是小公司也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氛围相对轻松,员工规模小,工作压力小,发展空间大。

2.2.3 按行业类型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

从行业类型上,我们初步将企业分为金融类、教育类、互联网类、服务类、房地产类、文化传媒类、制造类、能源类与其他企业(见图13)。其中超过一半的人愿意从事互联网企业的工作,其次是文化传媒类企业。金融类与教育类行业也有不少大学生愿意从事。大學生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意愿仅占9.58%。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每年都在增加,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快,知识性强,在互联网行业中的主力军当属当代大学生,他们是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顶梁柱。房地产行业主要是进行销售,销售类的工作是最辛苦的,大学生刚毕业,不懂人情世故,往往毕业一两年很难有好的业绩。很多人扛不住压力,不得不选择离开。所以愿意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大学生逐渐减少。而这些选择也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形势紧密联系,当今中国科技不断进步,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产业有着高速发展的未来。而相较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国家对房地产炒房等现象进行了严格把控,房地产金融监管持续强化,地产红利已逐步减少,因此愿意从事互联网的人数与愿意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人数形成鲜明的对比。

2.2.4 大学生创新创业分析

在图2中,有10.09%的人选择了创新创业,可见大学生也有着创新创业的意愿。而在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之中,接近一半的大学生想要进入高科技领域,高新技术领域专业程度较高,难度更大,具有挑战性。仅次于高科技邻域的是占比46.53%的服务业,34.71%的连锁加盟和27.18%的是技术创新,还有38.85%的大学生选择了在其他的领域中发展(见图14)。

在希望创业的大学生中,64.11%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创业的启动资金非常困难,在网上收集资料后发现,现在创立最便宜的实体店也要差不多5万元,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累积到这笔财富也是相当困难。61.3%的大学生认为由于离开大学后自己第一次创业,经验不足会是很大的困难。29.1%的大学生则认为现在的行业垄断太严重,像被许多互联网巨头垄断的互联网行业很难再进入发展。25.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作为一个领导者会出现执行力不足的情况,要从学生跨向领导者也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在面对这些困难时,53.62%的大学生希望得到技术支持,类似于培训,让创业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术。而45.35%的大学生需要家人的支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43.28%的大学生想要借贷款补助,类似的,29.84%的大学生希望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另外16.25%的大学生希望创业的门槛能够降低(见图15)。

综上所述,大学生认为在创新创业时会面临较多的困难,如果没有来自各方的帮助,创新创业将很容易面临失败,难以实现,或是中途放弃。

2.2.5 按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在对企业分类研究的同时,本文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如在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见图16),58.11%的大学生认为薪酬高低是主要因素。个人发展空间占33.21%,位列第二。第三重要的因素是福利待遇,第四位是同事相处氛围,然后是岗位,领导,企业文化和公司名气。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因素,更注重毕业后的工作是否能够提供稳定且足够的薪资,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后经济独立,买房,买车等。个人发展空间是在毕业后能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得到肯定,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途径,所以对学生而言也是一项重要因素。福利待遇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学生对于工作岗位的满意度。

而在大学生就业的目的中,67.82%的人认为是为了生计需要,工作是没有选择的,最终都会进入职场工作。有14.94%的人认为是为了社会做贡献,12.64%的人认为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先就业,再择业”这个观念,有超过一半的人还是相对认同此说法的。对于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还是更好的发展及机遇,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发展机遇,相对处于更舒服的环境工作,更多人想要提升,挑战自己,想在工作上有更多学习机会。而在更好的福利或更高的薪资中,更多人选择薪资。和之前的结果一样,大学生更青睐高薪资的工作,薪资将是决定大学生选择工作的最大因素。在择业时是否带有未来规划这个问题上,46.74% 的人会对未来做规划,带目的性的选择最适合的企业。有19.03%的人认为无所谓。在对未来企业选择时的规划,总体而言还是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未来。研究在企业工作时间制度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企业选择的态度转变。数据表明,超过40%的人表示工作时间制度会影响他们对于企业的选择,还有约40%的人认为工作时间制度不会影响他们对企业的选择。将近20%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可以得出:在给加班费的前提下,多数人还是持乐观态度,觉得工作时间制度并不是考量企业、选择企业的关键因素。

3 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性格较为中庸喜欢稳定的大学生,往往会更加偏向于国企。而追求个人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同时抗压能力较好的大学生更加适合外企。而民营企业,往往工作制度灵活,强调多劳多得,适合富有创新性想发挥个人创新力的大学生。作为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大部分大学生就业中更加看重的是薪资高低,且认为工作是为了生活所需,而每个企业的时间管理制度、所需要能力比重不同、企业的规模,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结论,我们将根据发现的结果,从学生自身、企业方面、高等院校方面以及国家和政治层面分别给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3.1 学生层面

大学生应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个性的基础上,去认识三大企业的特性,分析出自己更加适合哪种企业,根据要进入的行业和企业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来提升自己。在拥有目标后,才有动力朝着目标的方向努力。一是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课堂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扎实专业基础,对课堂内的问题进行深思,不断打开、锻炼自己的思维。在打下理论知识的基础后,要不断进行实践应用来丰富、补充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课堂外,要提高自己的知识范围,利用大学较为宽裕的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科技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实践技能。而除了基础的专业能力,大学生也要不断关注社会发展方向,学习一些符合就业趋势的技能,不断为自己补充具有競争性的优势。二是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当前用人单位价值取向不仅仅只是看重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尤为看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心理人格等。从温暖的学校到具有竞争的社会,这无疑是有一个巨大的落差,而在这个落差中要及时调整好心态,保持乐观,磨练坚强的意志。部分大学生因没有提前进行职业规划,认清自己的目标与职业定位,在工作后认为薪资与心理预期不符或者是不是理想的工作环境而反复跳槽,这不仅无法让自身得到发展和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和企业心中大学生的形象。因此大学生要有一定的职业规划,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不断学习课堂外的技能,如计算机的使用,同时也要多与人交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另外大学生也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实习时间,更早地学习到工作中的经验,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3.2 企业层面

对于企业来说,一是希望企业能够在招聘过程中能够考虑到大学生经验不足的可能性,兼顾他们的诉求,适当降低招聘应届生的要求。虽然应届生的工作经验不足,但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和想法,能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给到应届生展现自己的机会,会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二是希望企业能够根据大学生的特性,与时俱进,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改变传统的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和思维,尊重大学生的合理要求。在福利待遇方面,企业也应制定完善的规划,保障员工应有的待遇,并适当提升以吸引大学生就业。对于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可适当与高校建立直接联系,发布定向就业信息,以避免大学生因就业信息涵盖面狭窄、时间滞后等问题而导致许多优秀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毫无头绪。

3.3 高校层面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要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入校招聘,不断沟通与回访,争取建立长期的合作。在引入校内招聘的同时要积极动员学生,定期对相关就业形势与政策进行宣讲,邀请校友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就业发展。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3.4 国家层面

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关的就业服务及其配套政策。如对应届生身份、户籍、档案的处理;增加就业辅导和心理疏导;对符合要求的毕业生发放就业补助等。并且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就业考核指标,加大对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跟踪审计督查。其次,应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国家可以抓住应届生富有创新性这一特点,牵头与企业开展创新项目,提供更多适合应届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最后,要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既需要高校、学生的努力,又需要企业的促进和政府相关就业服务政策的及时、全面配套。同时,还需要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协同,只有认清形势、转变理念、创新思维,才能高质量推进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学作为一道沟通学生时代和社会的桥梁,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无论毕业后是选择国企、外企、民企或者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是重中之重。大学毕业也许并不代表着学习生涯的结束,但是却意味着人生又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之后所作出的每个决定都会影响着今后的人生历程。希望此次调研能够为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问题时,提供一些数据上的理论分析与建议。

参考文献

刘保中.时代变迁与就业选择: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意愿的新特征[J].青年探索,2020(1):15-24.

王艳东.我国大学生就業问题及对策探究[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5:1.

中国经济普查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顾盼盼,刘政,陈玲.新时代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2):75-76.

安崇霄,马艺修.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21(19):51-52.

周虹.基于人力资源教育管理视角的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9):113-114.

姚星宇,赵宇.促进就业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27):102-104.

王亮.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19): 128-129.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Tendency Based on

Types of Enterprises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ZHANG Peiyu  YAO Li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delves into different employment tendencies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ype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factors they take into account in their employment choices,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 with ownership on the employment choic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understands what kind of enterprises are more popular among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nd what factors are most attractive to the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 for the needed talents, this article gives suggestions from different level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plan themselves in advanc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Keywords: types of enterprise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arket competitiveness; higher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市场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小企业经济管理中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