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平
“我爱学习,学习让我妈快乐。”这一句调侃既包含着角色上的错位跳跃,也包含着情绪上的错位跳跃。而除去调侃意义之外,其实这句话更多地指向了学生去上学的心理状态:“我”并不是主动地、满怀期待地去上学,“我”只是为了满足妈妈或者是别人的期待,去完成一项任务。
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和生活,集中于和同伴、教师在班级这一空间里的互动。在这些互动中总会有某一个契机,不经意间搅动他们心底深处期待的能量。教师要做的,就是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生班之间,做一名智慧、温暖、坚定的引导者,涂亮学生心理期待的底色,帮助学生和学校完成积极的双向奔赴。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在《我们的课堂》中提到:“比起过人的智商,孩子们的优秀,始终来自超强的内在驱动力和自主学习力。”由此可见,内驱力和自主学习力的重要性。
只有孩子自己觉得“我能够学得好”,才能够真的学好。一个人所具有的学习能力的自我感知程度越高,他就越自信。这种立足于“我觉得”的自信和学习成就之间,是螺旋式相互影响着的。为了让这种影响形成一种彼此叠加的正循环,教师需要小心呵护学生的自驱力,想方设法地“迎合”自驱力的发展。
鼓励学生每天给自己一个暗示和嘉许,给自己一个积极美好的内心锚定,开启全新的一天。这在心理学上叫作“自证预言”。
教会学生尝试从发起“小的愿望”开始做起,保证迈出小到不可能失败的一步,慢慢收获有质量的回应,去体验酣畅淋漓的成就感,释放体内的“洪荒之力”。
积极的自证预言是坚定而明亮的红色,涂亮这种心理期待的底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并快乐着”。
同学关系在学生的上学心理期望系统中,作用相当巨大。此外,美国教育家詹姆斯·科尔曼在教育研究领域最早认同同伴作用。当被问及不愿去上学的原因时,会听到很多关于同学关系负面评价的理由,“他总能想到奇葩的理由欺负我”“他喜欢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弄得别的同学看着我时都怪怪的”“没有人喜欢和我交流”……不融洽的同学关系,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学业障碍的重要因素。
那么,教师应当着力帮助建立起什么样的同伴关系呢?
除了成绩上的竞争与互助之外,同伴之間更多的社交形式是倾诉和游戏。同学好友之间,在学校里彼此分享喜悦、倾诉不愿向家长或教师透露的烦恼,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放松,释放学业压力、缓解成长烦恼。小型的团体游戏能够增进感情、收获快乐。找到负面情绪释放的出口和通道,收获协作和互动的快乐,这于处于成长中的学生们而言弥足珍贵。他们融会成“放松酣畅”的绿色,作为同伴关系的明亮底色,吸引着学生们在其上“学习并快乐着”。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传授者和指导者。学生对教师积极的心理期待,首先来自对教师渊博学识的崇拜,对教师风格多样授课方式的认可和喜爱。教师在课堂上或纵横开阖、旁征博引,或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或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当看上去枯燥深奥的学科知识,经由不同的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学生在收获满满获得感的同时,必然会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高山仰止的敬佩感。学生对教师积极的心理期待,其次来自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尊崇。“亲其师,信其道。”这一流传千年的道理在生师的学授关系中永不会过时。一位教师之所以能得到学生的“亲”,除了教师学识渊博,更多来自教师的“范者”形象。公平、热情、有爱、风趣……所有这些阳光向上的品性特质,会强力吸引着学生内心深处的“亲师”“恋师”情结,会盼望着与教师相处,而不是“敬而远之”,甚至躲开“绕道走”。
学识和人品一起,融会成温润醇厚的黄色,成为师生关系明亮的底色,吸引着学生尽情地“学习并快乐着”。
班集体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小社会”。学生日日身处其中,对整个班级氛围的心理期待,不如对同伴、对教师那么具体,更多指向于班级秩序、班级纪律等宏观层面。纪律严明、各项活动安排有序、所有的奖惩都严格按照既定规则执行,有了成绩和进步时、为班级争得荣誉时,能得到大家的赞扬,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和存在感。“我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可要继续努力呀!”这种认知也为学生们带来深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成就感和安全感融会成“宁静辽阔”的蓝色,吸引着学生“学习并快乐着”。
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班集体氛围,联手构造学生成长中重要的社会心理环境,也打造了一个重要的外因驱动系统。作为一名教师,要尽力涂画这种心理期待的明亮底色,和学生积极健康的自证预言彼此叠加,师生一起等待力量的喷薄而发,让教和学都成为“我的快乐”。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编辑 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