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雄, 陈倩倩, 卢斯汉, 叶兴东, 王亚萍, 杜健群, 李水凤, 王蕾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广东 广州 510060;2.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东 广州 510095
患者女,25岁,因躯干、外生殖器、双大腿内侧皮疹2个月,于2020年4月来我院皮肤性病科就诊。患者在2020年1月被确诊HIV阳性,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2个月后,发现躯干、外生殖器和双大腿内侧丘疹及结节,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皮损数量逐渐增多,皮损体积逐渐增大。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不洁性行为史。
皮肤科检查:皮损分布广泛,右侧乳晕、右肋间、腹部、耻骨部、大阴唇、小阴唇、肛周、双大腿内侧(图1A、1B)可见大量皮损,呈珍珠色,约150个。皮损类型包括:丘疹、斑丘疹、结节、脓疱、糜烂、痂,直径2~15 mm,大小不等。部分融合成片;部分排列成线状(同形反应);部分可见脐凹;部分表面附着皮屑;触诊稍硬,部分皮损有触痛。口腔和宫颈无异常,全身未触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
图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图片 1A:治疗前,耻骨部、大阴唇、小阴唇、肛周、双大腿内侧可见大量皮损。个别直径可达15 mm;1B:治疗前,右乳晕处绿豆大小的结节,右侧肋间多个小米大小的丘疹;1C:治疗后,皮损已基本消退,右大腿内侧可见1个新发米粒大小的丘疹,可见色素减退斑或色素沉着斑;1D:治疗后,右乳晕皮损消退Figure 1 Clinical pictures of the patient. 1A: Before treatment, a large number of skin lesions were seen in the pubic bone, labia majora, labia minora, perianal area, and both inner thighs. Individual diameter up to 15 mm; 1B: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mung bean size nodules in the right areola and multiple millet size papules in the right intercostal area; 1C: After treatment, the lesions had basically disappeared, and a new papule the size of a grain of rice could be seen on the right inner thigh, There were hypopigmented spots or pigmentation spots; 1D: After treatment, the lesions of the right areola subsided.
实验室检查:HIV确证试验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85 cells/μL↓,病毒载量:6.75×102IU/mL↑,梅毒血清学试验阴性,其他血清常规检测及生化检测未见异常。乳晕、外生殖器处皮损组织病理均提示:细胞胞浆内均可见嗜酸性病毒包涵体,软疣小体形成(图2A、2B)。
图2 患者皮损组织病理 2A:细胞胞浆内可见嗜酸性病毒包涵体,软疣小体形成,可见一些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真皮浅层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HE, 50×);2B:软疣小体形成,将细胞核推到角落(HE, 100×)Figure 2 Histopathology. 2A: Eosinophilic virus inclusion bodies were seen in the cytoplasm, henderson peterson bodies were formed, some basophilic clear keratinocytes were seen, and a small amount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e the superficial dermis (HE staining,50×);2B: Henderson peterson bodies were formed, pushing the nucleus into the corner (HE staining,100×).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HIV感染合并泛发性、顽固性传染性软疣。
治疗:针对不同皮损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于直径10 mm以下的皮损,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后行微波治疗;对于直径>10 mm的皮损,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后再行微波治疗,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用齿镊夹破皮损,挤出内容物。口服头孢呋辛0.25 g,每日2次,7 d为1疗程,连续用药1个疗程;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每日3次,5 d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渗液处则先予以3%硼酸洗液浸湿纱布湿敷后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待创面愈合后,睡前适量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隔日1次,连续用药3个月。
随访:3个月后复诊,皮损基本消退(图1C、1D)。复查CD4+T淋巴细胞数:213 cells/μL↓,病毒载量:1.6×102IU/mL↑。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MC)是一种由MC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或可自体接种,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皮损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表面,以及口腔和宫颈。年轻人倾向于通过性接触而感染,皮损好发于生殖器和肛周。起初皮损为珍珠色、半球形丘疹,之后逐渐增大,皮损中央可微凹,可以是多发,也可以孤立存在。很少发生于乳头和乳晕部位,不典型的表现包括囊性、溃疡性、尖锐湿疣样、化脓性肉芽肿样、皮脂腺痣样、蜂窝组织炎及脓肿样病变等[1]。免疫抑制的患者可发展成广泛、融合、巨大[2]、多样的[3]皮损。单个皮损直径可达到10~15 mm大小,需与角化棘皮瘤、化脓性肉芽肿、基底细胞上皮瘤等相鉴别,此类巨大的皮损常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反应[4]。
在免疫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和儿童中,MC具有自限性,皮损一般会在6~12个月内自行消退[5]。然而,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MC往往是持续性的,皮损很难自行消退[2]。持续感染通常与免疫抑制有关,2020年欧洲生殖器传染性软疣管理指南建议当患者发生泛发性、持续性的MC时应及时积极接受治疗[1]。有学者将巨大的MC描述为HIV感染的第一临床表现[6]。HIV感染者发生巨大MC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T细胞数量和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减少等多种因素,被认为与HIV感染者的巨大型MC的发病机制有关[7]。
有报道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p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患者患MC的比例比未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增加了3倍[8]。HIV阳性患者发生MC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HAART后患者的免疫重建有关。有报道,MC为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的相关皮肤表现[9-10]。IRIS容易在开始HAART后的头几个月出现,也可能在HAART开始后的1~2年出现[11]。在所有使用HAART的患者中,IRIS的发病率在15%~25%之间[9]。相关研究发现,皮肤是HIV感染者出现IRIS最常见的器官,占52%~78%[10]。本例患者在开始HAART治疗2个月后皮肤出现泛发性MC,并且随着HAART治疗而逐渐加重,这种现象正好发生于免疫重建阶段,因此认为此患者的严重泛发性MC是IRIS的典型皮肤表现。
本病例具有以下特点:①包含的皮损类型多、分布范围广;②皮损数量多;③个别皮损体积巨大(直径>10 mm);④部分皮损无MC的典型特征,无明显脐凹,皮损表面附着皮屑。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在合并HIV感染时,应与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等皮肤病相鉴别,且很有必要对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以免误诊。
治疗MC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和化学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刮除、烧灼、液氮、激光、冷冻等。化学治疗包括干扰素、斑蝥素、咪喹莫特[12]、西多福韦[13]等。近年来,光动力也被证实是治疗MC的有效方法[14]。本病例治疗难度大,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较明显,创面愈合慢,反复渗液、渗血,容易继发局部细菌感染。患者曾多次想放弃治疗,依从性差,起初治疗效果不理想。后调整治疗思路,针对不同皮损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采用微波治疗联合咪喹莫特乳膏外用、对患者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