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不休止,猪场将永无宁日

2022-06-01 23:37王国强
猪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耳病本场活疫苗

马 卓,王国强,赵 燕

(1.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2.南阳市卧龙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由于每头母猪对猪蓝耳病病毒的免疫应答不一致,母源抗体水平高低不同,导致哺乳仔猪的抗体水平也不一样,再加上为控制猪蓝耳病选择药物与疫苗的不合理性,从而导致许多猪场尽管不断地使用各种药物及疫苗来对付猪蓝耳病,最终却还是病年年发、猪年年死。似乎猪蓝耳病不休止,猪场将永无宁日。为此,笔者从猪蓝耳病的发生、传播、危害及防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期望能帮助猪场防控好猪蓝耳病,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1 6个直接影响猪蓝耳病在猪场持续时间的关键点

在现代化的养猪运营模式下,随着生猪的内部流动与外部流通,疾病也随之在母猪、哺乳猪、保育猪及育肥猪中循环往复。其中有4个重要阶段和6个关键点(如图1),直接影响了猪蓝耳病在猪场的持续时间。一个猪场一旦从外界引入猪蓝耳病病毒,病情将呈链锁性发展,其损失至少会持续4个月(如图2)。

图1 影响猪蓝耳病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点

1.1 第一阶段——母猪不稳定或发病

猪场从外部引入后备母猪时,也同时将病原带入本场。携带病原的公猪在与母猪交配时,或人工授精的精子来源于携带病原的公猪时都会将疾病传给母猪。从后备母猪群中选育母猪时,因为没有严格的筛选标准,也常常会将病猪带入到母猪的猪舍,从而使怀孕母猪成为病原携带者。从本场育肥舍中选育的青年种猪本身携带病原,留作后备种用时又将本场疾病带入到后备猪群。以上4种情况造成了猪蓝耳病首先在后备母猪群及怀孕母猪群中不稳定或暴发。

1.2 第二阶段——哺乳期仔猪不稳定或发病

携带病原的母猪分娩后将疾病传给仔猪,导致了哺乳仔猪发病或不稳定 (如图2)。

1.3 第三阶段——保育猪不稳定或发病

断奶后的感染仔猪由产房转入保育舍时,将病原带入保育舍,不同窝次的仔猪其抗体水平不一致,混养造成了交叉感染,使得猪蓝耳病在保育猪群中不稳定或暴发。

1.4 第四阶段——育肥猪不稳定或发病

本猪场保育猪群本身不稳定,育肥期的混养造成交叉感染;本场自产的肥猪在卖猪点感染病原后又转入到育肥舍,从而将外部疾病引入本场的育肥猪群中,最终造成育肥期的猪群暴发猪蓝耳病。

如果用育肥舍来饲养种猪或继续从本场育肥猪中选育青年猪留作后备种用,又会将本场疾病带入后备猪群,成为下一轮疾病循环的源头。

2 猪场猪蓝耳病不稳定的表现

一个猪场猪蓝耳病是否稳定主要是看怀孕母猪、哺乳母猪及保育猪的发病状态。

2.1 母猪猪蓝耳病不稳定的主要表现

怀孕母猪出现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哺乳期的母猪泌乳量下降或突然无乳,母猪每胎有1~4头发育迟缓及感染慢性疾病的猪,分娩后及哺乳期有仔猪死亡,母猪背部皮肤有铁锈色表现。

2.2 保育猪猪蓝耳病不稳定的主要表现

断奶后,健康猪与慢性感染的猪混合饲养,会造成保育舍的不稳定。断奶后10~14 d,仔猪综合疾病暴发,保育舍中链球菌、副猪嗜血杆病菌及猪鼻支原体发病率增加,使保育猪的死淘率达到15%左右。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炎、结膜炎、僵猪、瘦弱、苍白、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及皮肤有出血斑。

3 猪蓝耳病在猪场的感染模式(SIR模式)

无论是猪蓝耳病阴性猪场、稳定猪场还是仅存在单一毒株感染的密闭猪场,均存在3种状态的猪,即对猪蓝耳病病毒易感猪(S)、感染猪(I)和有抵抗力的猪(R)。

3.1 无特殊病原或猪蓝耳病阴性猪场

无特殊病原或猪蓝耳病阴性猪场中,几乎所有的猪都处于猪蓝耳病易感状态,另有零星少数有抵抗力和受感染的猪存在。该类猪场中阴性猪群的易感性极高。当从外界引进后备猪或生物安全管理不当,而把外来新毒株带进本猪场时,则会导致疾病暴发。如不慎引入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将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损失。

3.2 表面看似稳定,实则亚临床症状依然存在的猪场

有相当一部分猪场,表面上看起来处于猪蓝耳病稳定状态,实际上亚临床症状依然存在。在这类猪场中,感染的猪是疾病暴发的焦点,因某种因素(如霉菌毒素)会引发本猪场自身毒株猪蓝耳病的再次暴发。受影响的主要是本猪场的阴性猪,而对本猪场毒株有抵抗力的猪影响不大。

3.3 密封猪群——只有欧洲毒株

对于一个仅存在欧洲毒株感染,大部分猪都有抵抗力的猪场,当美洲毒株来临时,会导致猪蓝耳病大暴发。此时某1头猪可能会同时感染欧洲毒株及美洲毒株,不仅易感猪发病,有抵抗力的猪也同样会受到感染发病,死亡率很高。

3.4 猪场扩栏时

无论何种猪场,扩栏时,随着后备母猪比例大幅度增加,其潜在的危险也随之增加。当从外界引进后备母猪,不慎将外来新毒株带进本场时,很可能造成猪蓝耳病的大暴发。

3.5 进行疫苗接种并采用P0-P1策略的猪场

疫苗免疫较好并采取P0-P1策略对后备母猪进行管理的猪场,大部分猪有较好的抵抗力,小部分猪处于阴性易感状态,零星少数猪受感染。这样猪场的母猪前期(第2胎~第4胎)抗体水平是比较高的,仔猪由此也能够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因此在环境不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前几胎猪能够维持稳定的理想状态。随着母猪抗体水平的不断下降,后期母猪群(>第5胎)中阴性猪的比例增加,有抵抗力的母猪数量减少,其仔猪所获得的母源抗体也不断减少,阴性猪的比例继续增加。保育猪开始变得不稳定,再加上从第2胎起保育猪混养在一起,因此发病比例也随之增加。由此可见,只有长期监测“每窝母猪与仔猪的病态”,从早期感染的仔猪推知母猪的感染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才能保持本猪场的长期稳定。

4 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为改良猪种品质或扩大生产,从多家种猪场引进种猪,是引发猪蓝耳病的主要原因。曾经发生过猪蓝耳病的猪场,引种时如果不慎引入了基因变异过大的新毒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株),本场猪的免疫系统并不能产生完全的交叉保护,因而导致暴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猪场猪蓝耳病不稳定的关键原因是有亚临床感染母猪的存在。主要特征:后备母猪接种次数少,免疫力低;后备母猪易感,感染后排毒;母猪第5胎以后又再次转为易感群。返情率高,包括吸收胚胎、假孕、流产;霉菌毒素易感群;细菌感染后发病严重;造血系统在最后猪蓝耳病暴发时被损坏。另外,亚临床感染母猪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在接种后,颈部会出现脓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2种,一种是母猪本身处于亚临床状态,注射疫苗后局部反应严重;另一种是注射疫苗时进针的角度不对,使得疫苗没有注射到肌肉里,而是打在了皮下或脂肪中,这样不仅不吸收,还会造成局部组织感染,形成脓肿,更为严重的是机体吸收困难,使得母猪没有得到良好的免疫,不能产生抗体。

5 猪蓝耳病的疫苗免疫现状

目前猪蓝耳病疫苗有灭活疫苗(KV)和弱毒活疫苗(MLV)两类。生产疫苗厂家众多,截至2019年,国内有43家企业获得猪蓝耳病疫苗的生产批准文号。生产弱毒活疫苗的毒株:JXA1-R、TJM-F92、GDr180、HuN4-F112、R98、CH-1R、PC、TJM-F92+C、VR-2332。生产灭活疫苗的毒株:CH-1a、Sd1。在使用这两类疫苗前,应了解它们的优缺点(表1)。

表1 猪蓝耳病灭活疫苗(KV)和弱毒活疫苗(MLV)特点

5.1 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灭活苗在使用上是比较安全的,无致病性,不排毒、重组、变异。传统灭活苗优势在于安全,但是很难激活细胞免疫。而针对猪蓝耳病防控时,疫苗必须具备细胞免疫特性才能清除巨噬细胞内的病毒。新型灭活疫苗,跨学科融合了细胞自噬小体技术和细胞改造技术,以抗原浓缩倍增技术帮助疫苗快速启动细胞免疫,加之灭活苗先天体液免疫优势,既能中和血液内病毒,同时又能清除靶细胞内猪蓝耳病毒,从而帮助猪场实现抗原转阴,彻底解决猪蓝耳病带来的生产困扰。这在猪蓝耳病防控上面是一个重大突破。

5.2 猪蓝耳病弱毒活疫苗

猪蓝耳病弱毒活疫苗能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力快,持续时间长,免疫剂量小,但缺点是把它注入体内的效果与感染野毒没有多大差别。猪蓝耳病完全阴性的猪场或已经是蓝耳病阳性的猪场,如果注入另外一种毒株的猪蓝耳病疫苗后,它会同野毒一样穿过胎盘侵害胎儿。所使用的疫苗的基因序列与某一群体存在的猪蓝耳病毒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疫苗才会比较有效果。如果使用疫苗的基因序列与本场存在的猪蓝耳病毒基因序列不同,则意味着可能会有一种新的猪蓝耳病毒到来。另外,弱毒活疫苗用于怀孕母猪是否安全,是一个仍需要探讨的问题。

6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综上所述,由于猪蓝耳病毒株的变异造成其中一种猪蓝耳病毒疫苗对另一种变异株不存在“良好”的交叉保护,目前还没有一种对所有猪蓝耳病毒株都有效的疫苗。另外,不管是否注射疫苗或注射哪种疫苗,保育舍始终处于高度易感区,所以猪蓝耳病疫苗的研究任务仍然很艰巨。以往我们认为猪蓝耳病如同其他疾病一样可以单纯通过接种疫苗来防控,大部分的疫苗免疫程序是根据猪场管理中生产繁殖周期及“周”而定。经过对众多猪场的实际调查发现,仅按照常规的、保守的程序接种疫苗来控制猪蓝耳病并不成功,许多猪场接种后依然有猪蓝耳病暴发。所以,想单一依靠疫苗以及传统免疫方式平息目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太现实。在进行策略性的疫苗免疫程序同时,必须配合泰万菌素药物保健,来抑制猪蓝耳病毒的复制。对于猪蓝耳病的预防:第一,保持母猪稳定,增强一些亚临床母猪及部分不太健康母猪的免疫力;第二,通过高的母源抗体传给仔猪,让猪蓝耳病远离保育猪,确保仔猪顺利通过保育期。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控好猪场的蓝耳病,减少猪场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耳病本场活疫苗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得分王
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治疗
猪蓝耳病发病的特点及防治
积分榜
中国实施脊灰疫苗免疫新策略
猪群免疫如何合理选择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