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撰写高质量审计报告

2022-06-01 14:43刘高翔
科学与财富 2022年3期

审计报告是最常见的审计成果载体,通常情况下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后,审计机关、审计组织或审计机构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或行业准则的要求需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对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综合反映,是体现审计成果的主要形式,是衡量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审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审计报告的编制起草工作,确保审计报告评价客观公正、问题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恰当、审计建议合理。那么写好审计报告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因为无论现场审计工作做得再怎么好,最后体现工作成果的都得靠这一纸审计报告。如何才能撰写出让人印象深刻、产生共鸣的审计报告,让审计人员的思考和建议得到有效传递。通过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个经验小技巧,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客观如实反映事实突出审计报告主题。

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揭露和反映问题。审计报告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当审计人员撰写完一篇审计报告时,不妨站在一个不了解背景的阅读者的角度,通过阅读审计报告就知道这篇报告想说明什么问题即报告的主题。如果能做到,那么这篇审计报告的就是合格主题明确的审计报告。审计工作者在撰写审计报告要针对性区分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问题描述、定性定责、处理意见、政策建议等进行专业判断和取舍。如: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要反映领导干部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重大經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风险防范,民生保障和改善,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等管理使用和效益,以及在预算管理中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遵纪守法、履职尽责等情况,侧重于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政策跟踪审计报告,主要反映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情况,重点在政策措施的分解、贯彻、落实及效果,应与财政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区分开来,在反映财政财务收支层面问题时,深入分析原因,反映政策层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

二、对产生问题谨慎定性定责标准明确。

审计报告的阅读者、参考者、使用者更或最关心的是审计报告的问题部分,即使审计报告中还包含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审计建议等内容。审计人员要知道,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很少因为审计报告的综合评价而对被审计对象产生看法,他们往往是通过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加上之前对被审计对象的印象,而产生新的看法,或者更加坚定了之前的看法。通常,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审计发现问题只会“支持”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的看法……而对于被审计对象来说,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审计发现问题往往会加重自己的“顾虑”,尽管审计报告的综合评价总体向好。因此审计师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的描述。有时候看似一个小问题,却可能是很敏感的,写的稍有偏差,引起的结果可能会有不同。在对一些容易产生多重理解的事项,要谨慎把握、仔细斟酌、认真区分,如存在损失风险还是已形成损失;存在资金结余还是预算执行不力;未召开会议还是未经集体决策;项目产生损失还是决策存在失误等等。如: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在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前要与关联方进行充分沟通。一要与被审计对象就审计报告的初稿进行沟通,既要确保被审计对象认可审计报告,又要在被审计对象合理的要求且不违背审计报告结论情况下做适当调整。二要与上级领导就被审计对象已认可的审计报告进行沟通。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影响到被审计对象下一步的任职或人事考核,因此可能会多次、反复沟通,审计人员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审计师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还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具体要准确把握决策程序和决策内容,客观、准确定责,不能简单臆断,如:投资项目出现损失,定责时应注意区分是项目决策问题还是项目实施问题,亦或是客观因素及不可抗力造成损失。定性依据引用要规范,尽量不要将“定义式”条款或处罚条款作为定性依据。

三、问题描述应做到事实清晰语言简明扼要。

对于审计师来说,最重要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洞察事实的能力,审计师在面对审计事项时,仅做到按照标准程序去执行审计工作还不够,标准化审计程序之外的一些素养才是拉开审计人员差距的真正原因,应努力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事实真相。记得刚调整工作岗位调入审计机关时,当时参与一个项目的审计组的老师傅告诉我们这些刚调入新人:你们的专业背景能力并不重要,只要按照审计程序去做就可以了。当时就在想自己是否是不该进入审计机关,怎样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尽快适应,融入审计工作能,从现在看来如果想在审计领域有所成长,有长足的发展,在程序之外,最重要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洞察事实的能力的全方位人才更适合从事审计工作。

审计报告恰恰是反映审计事实的载体,语言是描述事实的工具。审计师了解的事实越清晰明朗,获取的数据越充分,审计报告的语言才会越准确,审计报告才会越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审计师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语言文风应客观平实,坚持写实为主,事实叙述要简明扼要,表述清楚,条理清晰,不可一言带过描述不清,也要杜绝文字冗长,文不达意;要避免主观笼统,空话套话,也要避免使用修饰性、倾向性或缺少证据支持的语言,如较高、较低、涉嫌、可能等;行文过程也应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各取证间的关系,注意把握证据中的关键细节,注意区分主要事实即违规事实和次要事实,不能主次颠倒。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也许获取了很多明朗清晰的事实,但是不是所有的事实都需要罗列进审计报告呢?首先要避免堆砌过多的素材,达到“简明扼要呈现”的目的。越是简单,越有可能具备脱颖而出的“存在感”和“气质”,给人的印象才越深刻。若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与报告方向不相关的事实都应舍弃,无论事实材料是否明朗清晰;二是以“有价值”为终极目标,舍弃那些“正确的废话”,虽然它们可能花费了很多时间去了解提炼。但对于以“有价值”为终极目标而言,它们的价值并不高。审计人员不必纠结于好不容易获取的事实材料如果不用是不是可惜,有舍才有得。在避免堆砌过多的报告素材时,还需要考虑如何简明扼要地呈现报告。人的记忆原本是由情感和画面组合而成的,经过长时间仍然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设计,大部分都与情感相关。若要审计报告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呈现方式也应尽量振奋人心。一般情况下,对于审计数据较多的审计报告,是否可以探索实行表格化,增强审计报告的直观性,我们的审计报告大多都是文字多图表少,但只要用心,就可以将原本使用文字表达的内容转化成图表,当然这需要审计师花费更多的心思,但也并不是说图表就一定比文字好。审计报告需要的是用图表说明问题,很多图表复杂繁琐,但并不能引起阅读者的关注,真正高超的图表技术是能够让不懂的人也能看懂图表要表达的意思。在运用图表时,应努力简洁清晰,追求字段尽量少但重点很突出。对于那些与数据不相关的事实,可以使用更醒目的形式来提高报告阅读者的注意力。比如,利用关键词强调式的结论先行模式,精辟凝练,避免语句过长等。

四、发现问题定性处理处罚依据适用恰当合规正确

审计报告不仅要反映违规事项行为事实,对问题进行恰当地定性,还应当列明其违反的法规政策,作为判定其违规的准绳。审计规范就做出这样的规定,有助于审计人员克服违规无据推定的弊端,也反映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严谨、稳健、负责的职业。如: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违规违法行为,审计人员应依据审计权限,做出相对应的处理与处罚。审计工作当中,不同的审计人员对审计法律法规处理处罚规定的理解存在差异,审计处理处罚会出现法规依据引用不具体,不全面或超出审计权限引用法规等现象。审计人员应在准确全面地引用法律依据的同时,以具体审计法律法规作为审计处理与处罚的法律依据。

审计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定性和归类要准确。现实中部分存在问题定性不明确,用现象或结果代替对问题的定性,没有把问题实质揭示出来;问题定性与事实描述不符;定性依据不充分;因定性不准确,导致归类不准确等。如:审计机关开展的财务预算执行审计中,将“总承包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准确”问题,定性为“部分总承包项目实际超预算金额较大”,用现象代替定性;同时在描述问题原因过程中认为“由于市场波动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住建部门本着谨慎的原则编制财务预算,……”。“市场波动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与“谨慎的原则”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依据就不充分。

因此审计师在撰写审计报告时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应用的审计处理处罚意见要依法依规,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危害后果相当,审计发现问题应先处理纠正,再视情况依法进行处罚,不应以处罚代替处理,也要防止该处罚的不处罚,处理处罚意见应明确、具体,与处理处罚依据一致,并具有可执行性,不得笼统责令改正或自行纠正,也不得使用“今后加强管理”、“下不为例”、“类似行为不得再次发生”等表述代替具体处理处罚措施。

五、审计建议提出必须有针对性更具有改进与可操作性

对于一份完美的审计报告而言,仅仅冷冰冰的呈现事实建议是不够的。审计师会在提出审计建议时尽量减少让审计语言不那么“生冷”。也可以在审计报告中使用一些更中性、更柔和但不影响准确性的措词,还可以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一些被审计对象已有的整改成效等,都可以让整份审计报告让被审计单位更容易接受呈现出亲和力。必须坚持针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当时国家的政策层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大政方针政策情况,经济运行环境等并实时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确保有关联性,防止泛泛而谈;必须坚持鼓励创新、推动改革的思路,以改革方向和精神为指导,促进体制完善;必须坚持可行性,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可行,切忌空话套话;避免建议不够明确具体,不具备下一步的改进与操作性。

六、加大审核把关力度 认真审核仔细校对。

坚持对审计报告实行三级审理制度的落实,对每一级复核规定了具体的复核内容和复核要求.明确各级审计人员的责任和标准。既要把好法律政策关、又要把好文字关。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审计人员的文字修养,开展写作、语法和公文知识学习演练,全面掌握审计文书写作基本功。在出具报告阶段审计人员要认真仔细校对已形成的报告,坚持做到“一对二算三读四排版”,对照前后文,核对关联性;计算数字勾稽关系,保证准确性;逐字通读,查找语法错误,切忌一目十行,出于惯性思维将细小错误忽略,避免语言表达失误;在印发审计报告时,要指定专人检查排版,规范公文格式,注意细节即报告流转修改中字体、格式的变化,序号连续性问题,避免出现落款格式错误和日期等瑕疵而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总之,審计报告是审计结果,思路决定行动,结果体现思路。审计报告也是审计部门的门面、审计的价值载体。通过审计报告的呈现,可以让审计报告的阅读者、参考者、使用者看到审计部门的专业视角、专业态度和价值导向,证明审计部门的价值,让被审计部门理解审计部门的立场,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简介:刘高翔,1978年2月,女,汉,籍贯: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本科,研究方向:审计专业,吕梁市交口县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股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