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娜尔
摘 要: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了保护我地区不在受风沙破坏,遏制沙化面积扩展、沙化程度恶化,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提高造林治沙效率成为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针对造林治沙措施的配置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造林治沙;环境保护;配置应用
近些年来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自然环境破坏也日益加重,尤其是荒漠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工业、牧业生产活动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较大的改变[1]。因此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做好造林治沙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造林治沙工程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其配置和应用,改善土地荒漠化现象,从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造林治沙措施的重要性
草原生态是牧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一个时期以来,牧区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其中既有气候变化的原因,也有人为不合理利用的原因。长期以来,草原利用超过其承载能力,人、草、畜矛盾突出,草场沙化、退化日益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给牧区产业的综合发展构成较大压力。新巴尔虎右旗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降水少,年变率大,土壤较瘠薄,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草原利用方式粗放,致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出现草原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荒漠化程度的增加,若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导致沙漠化的情况出现。造林治沙的应用,可以避免土壤的裸露,并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通过植树造林、植苗造林、播种造林等措施可以建立防风带,避免荒漠化趋势的加重,并且还可以改善土质,增加森林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造林治沙的配置方法
1.植樹、植苗品字形配置
品字形配置是植树造林中的常用方法,其主要是在种植树苗时,将新后排树苗与之前排树苗错开,从而划分出一个品字形的区域,所栽种的树苗则分布在品字形的三个口中,这一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大部分造林治沙工程中都可使用。其优点在种植后从那个方向看都是一条线,对防风固沙取到非常好的效果,也可以使用当地适宜生长的不同树种进行混载,并且能够为栽种的树苗创造适宜的环境,避免生长速度较快的树苗遮挡住阳光,同时该配置方法也可以避免树木生长过程中树枝相互缠绕的情况[2]。
2.播种造林条状配置
该方法多适用于沙化趋势比较明显的地区,采用条状人工混播当地事宜生长的草种及林中,播种行距0.3-0.2m(根据沙化趋势情况定),每亩3-6公斤种子(根据沙化趋势情况定),混播比例(根据沙化趋势情况定),播种、覆土一次成型,播种时间6月至7月,播种造林多数采用灌木造林。其优点灌木根系发达有很好的固沙作用灌木灌幅大有很好的防风作用,种子成熟落地后最萌生能力强,投资少回报大。
3.沙障内十字形、×形播种配置
在严重沙化土地、沙丘、半固定沙地内选择迎风地段埋设沙障,沙障采用芦苇沙障,在沙丘迎风坡方向开沟网格线,芦苇切成长度为50厘米,将芦苇均匀摆放在网格沟中间位置于中线上,沙层内20厘米,出露高度30厘米,形成紧密型结构,并用铁锨将材料两侧的沙踩实,将中间的沙向材料带下处理,使网方格提前形成碟形凹槽,有利于沙障内地面稳定。沙障内十字形、×形人工混播林草种子,其优点沙障有效固定沙子,保护幼苗及种子埋深,保证种子成活率,芦苇沙障等幼苗长大后自然腐烂并对幼苗提供养分,十字形、×形播种的灌木林对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有效固定作用[3]。
三、造林治沙技术的应用
1.林木灌木灌草混交技术
造林治沙时常用树种混交技术进行栽植播种,按照适地适树、适草原则,根据立地条件,采用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树种、草种进行乔木混交、乔灌混交、灌木混交、乔灌草混交,此配置技术主要防治病虫害等天然灾害,也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优化的树种的搭配,可较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有利于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层次范围利用光照、水分和养分,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
2.树苗深植技术
沙丘是土壤荒漠化中的常见问题,在沙丘的防治工程中,多采取树苗深植技术,这主要是由于沙丘地带存在流动沙丘,而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干旱、风蚀等问题,其主要是通过深植让树苗的根系可以进入到深层土壤,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水分与营养,还可以牢牢扎稳,避免树木倾倒的情况发生,降低后续补栽工作量。同时树木深植之后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也可以减少保障措施,节约经济成本,提高生态效益。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选择根系生长能力好且生长速度快的树种,比如沙柳、柠条等植物,符合深植技术的要求。
3.播种深度技术
沙化土地播种造林时种子被埋深度要把握在2-3cm之间,播种太深或被流动沙地深埋后因温度、水分、氧气不够而导致种子供氧不足,无法萌发。播种深度太浅种子水分被风吹干无法萌发或被风吹出地表被飞禽吃掉,在沙地中把握好播种深度及时间,在雨季来临后种子第一时间吸收水分,呼吸作用加剧,种皮变软,胚根首先生长,从种孔中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当胚根长到一定程度后,胚轴和胚芽也开始生长,突破种皮,钻出土壤,形成茎和叶,逐渐形成一株完整的幼苗。
4.一体化种植技术
一体化种植技术是指包括树苗深植、树苗浇灌、薄膜覆盖、生物防治病虫害以及套笼防护措施等六个环节的种植技术,在应用该技术中,可以采取带土种植的技术,有助于提高树苗成活率,促进树苗的健康成长。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水文气候条件,选择是否进行薄膜覆盖处理。一体化种植技术能够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尽可能减少后续返工,提高造林治沙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沙区多选择耐旱植物,例如柠条、杨柴等作物。
结束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造林治沙工程是现代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来逆转土壤荒漠化,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的效果,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造林治沙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科学的配置与应用方法,从而确保造林治沙措施的有序开展,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殷喆.防沙治沙造林配置方式及技术研究[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1,34(4):34-35.
[2]于春洺,郑鑫,林卓强,等. 嫩江沙地造林治沙措施的配置应用[J]. 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12):164.
[3]于鹏飞,段锐磊,潘文杰,等. 造林治沙措施的配置应用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18,38(1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