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含
摘要:小学生普遍比较爱玩、好动、爱探索,但他们对事物的专注时间却非常短,而体育训练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对此学生们难以积极地展开训练。而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强、挑战性大等特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还能推动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参加体育训练。文中将游戏融合到体育培训中,进而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这一门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在开心的体育游戏中提升活动效率。只有如此,小学课堂体育教育才会充满朝气。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兴趣;优化体育教学
随着德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规定。老旧的体育教学方式早已达不到新时期发展的标准,体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升级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在这个环境之下,一种新的多样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应时而生,为搭建有效教学打下了基本。此时,课堂游戏教学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慢慢崭露头角。体育课堂游戏教学法,运用了课堂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彻底满足了新课程改革和德育教育所推崇的“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核心理念。
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挑选体育游戏
体育课堂游戏教学过程中,游戏的选取是游戏教学合理执行的先决条件和前提条件,也是一门非常值得老师用心分析和剖析的教学模式。因为游戏教学的形式各种各样,而游戏教学的科学应用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逻辑、智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心身,但需要留意的是,仅有切合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合乎体育教学内容的游戏,才可以实现较好的体育教学实际效果,并推动学生全方位地发展。纵览小学游戏教学的现况,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老师并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挑选游戏。这类个人行为教学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办法得到加强,体育课堂上的一些重点内容并没有通过游戏表达出来,因此体育课堂游戏教学效率普遍偏低。
体育老师在挑选课堂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能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趣味性课堂教学,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篮球教学”老师传授给学生篮球传球技术后,可以利用原地不动传球、接球的小游戏以此推进。将学生分为五组,使学生呈五边形位置站好,A号队员传给B号队员,C号队员传给D号队员,D号队员再传给A号队员,不断训练后,难度系数可以逐渐提高,同时用2个球进行传递,这样既能让学生训练专业技能,增强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又能扩宽知识层面。针对小学生而言,娱乐性强、挑战性强地篮球游戏可以激发他们体内的活跃因子,进而真正高效率地加入体育课堂中。
二、加入辅助教器材,让体育游戏趣化
小学生的学习是自发性的、主动性的,但“做”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点。给学生们适合的辅助教学器材,才可以引导他们慢慢去掌握和探寻,让小学生最后得到有益于自己进步的能力和專业知识,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加入辅助教学器材是体育游戏的关键构成部分。
例如在“追野兔”的游戏中,小朋友们有的用纸球做“野兔”,有的用竹球做“野兔”;有时候是孤军奋战,有时候又是团队合作。不同的辅助材料,以不一样的方式来展现自主创新的游戏玩法,让学生们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根据个体差异,有效开展针对性强的游戏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游戏的应用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很大的联系,换句话说,老师在执行游戏教学时要尽量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体质、接受能力、个人专长等要素,对体育游戏有目的地挑选、设定和执行。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女孩子和男孩子在身体素质、性格、喜好等很多地方都是不一样的。老师在借助游戏上课时,务必认真考虑男女生之间的这种差别,挑选或编排科学合理的游戏来推动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实际上,有一些游戏让男同学欢喜万分,情绪高涨,但女同学却并不感兴趣;反过来,女同学喜欢的男同学不一定会喜爱,因此老师就要依据男女同学的个体差异来进行体育游戏教学,尽量挑选男女同学都喜欢游戏。
例如,为了更好地塑造小学生的机敏、果敢、乐观、团结互助的精神,增加学生的灵活性,老师可以将“拔河赛”引进日常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在拔河赛当中了解到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以及团体合作的重要性,而且这个项目男女同学可以一起参加。这个游戏还需注意的一点是拔河赛的两方需按男女同学比例进行组合,防止因力量不均等导致的不合理状况出现。这项男女同学一起参加、一起进步的游戏,更有益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总体品质。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正处于一个萌芽时期,这也使他们没法专心致力于体育课堂教学学习中,而游戏可以跨过这个限定范围。体育课堂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合理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意思且生动的课堂游戏学习情境,完成高效学习法的教学策略。老师作为课堂的策划者和引领者,要善于充分发挥能动性,根据选取适宜的游戏、创设有趣的游戏课堂教学情境、关心学生的个性化差别来进行游戏课堂教学,根据开展课堂游戏唤醒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
参考文献:
[1]王红哲.上海市浦东新区部分小学弄堂游戏开展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2]常婷.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21.
[3]孔祥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操类运动项目教学方法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