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
电影《佐罗》,阿兰·德龙饰唐迭戈
不堪暴政的普通人,需要有“佐罗”这样的英雄人物出现。
而被传“安乐死”的阿兰·德龙,人生像是“佐罗”的一个额外注脚。
“我这一辈子除了幸福,什么都有了。”
说出这句话的阿兰·德龙晚年有多落寞,可见一斑。不久前,他决定要安乐死的消息传遍网络,让人们重新回忆起这位演艺巨星的辉煌当年。
有“世界最帅男人”之称的阿兰·德龙,一生扮演过很多经典角色,唯有一道Z形闪电,永远刻在了他演艺事业的巅峰。
黑披风、黑面罩、黑礼帽,47年来屹立不倒。
1975年,一部由法国和意大利合拍的电影《佐罗》引起轰动。在西班牙语里,这个名字是狐狸的意思,最早出现在记者约翰·麦考利撰写的虚构小说里。
麦考利塑造的佐罗形象,融合了一位英格兰传奇人物和三位墨西哥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受这个故事的启发,电影《佐罗》讲述的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
民不聊生的殖民统治时代,“欧洲第一剑士”唐迭戈(阿兰·德龙饰)代替上任途中被杀的好友米格尔接任总督。因为亲眼见证了韦尔塔上校的残暴个性,唐迭戈为了保全自己,装得像个纨绔子弟;与此同时,民间出现一位锄强扶弱的蒙面侠客,屡屡惩罚暴政者。
佐罗挥鞭,击中观众的心
故事的最后,当上校数度怀疑总督的身份并设局试图将他击毙,两人进行了决斗,唐迭戈获得了胜利。
整部影片的風格都是轻松诙谐的,多年后中国电影学者回顾这部电影时,还在感慨《佐罗》带来的西式修辞的冲击。比如,当佐罗营救受到上校威胁的贵族表妹时,他用剑在前者的衣服上划出痕迹,不过台词可不是“小心,我要杀了你”,而是“当我在你的军服上划腻了,我就掏你的心”。这份霸气的幽默,怪不得能远渡重洋收获那么多粉丝的心。
电影最经典的一幕是佐罗出场的画面,他是从远方登场的—远远的沙漠里有一个看不清的黑影风尘仆仆而来,没人看得清他的真实样貌。那顶高耸的礼帽、迎风的斗篷,还有腰间的利剑,营造了影史上最为经典、高贵、神秘的侠客形象之一。
侠客的厉害之处还在于他的反差感。佐罗在电影里拥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人前是唯唯诺诺的总督,装疯卖傻,人后则清醒无比,剑指不公—这样的设定启迪了后来很多的类型片,可以说是日后漫威电影的祖师爷。
首映三年后,《佐罗》经过译制走进中国,有7000万中国观众曾走进电影院观看。当年因这部电影大红大紫的阿兰·德龙来中国,刘欢、范琳琳一起合唱《阿兰·德龙》欢迎他:“阿兰·德龙是一团烈火,阿兰·德龙是一股旋风。”
毕竟,哪个孩子在看过《佐罗》后,能忍住不披上床单、挥起树枝、舞动铁棍,还能忍住不在门窗各处画上大大的“Z”字呢?
阿兰·德龙来中国,刘欢、范琳琳一起合唱《阿兰·德龙》欢迎他。
改革开放后,同一时期引进中国的还有一批外国影片,其中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也受到了热捧。和冷峻、深沉的高仓健相比,德龙的“佐罗”绅士、幽默,将侠客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给人们心里种下了西式侠客的种子。
前文提到,“佐罗”的形象最早出现于1919年美国作家约翰·麦考利的连载故事《卡佩斯特拉诺的诅咒》。
故事发生的地点,设置在加利福尼亚这块三易其主(西班牙、墨西哥、美国)的土地上;时间是18、19世纪西班牙统治墨西哥时期。主人公唐迭戈本来是地主家的儿子,却愿意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做一个侠盗罗宾汉。
一个超级英雄总需要有配套的行头。佐罗的行头就是黑面具、黑帽子、黑斗篷、黑坐骑、佩剑和长鞭。每当佐罗这只黑色的沙漠之狐神出鬼没之际,他总要用利剑划下“Z”的标记。
侠客电影总是有它想抒发的现实考虑。《佐罗》电影也探讨了很多警世的议题。在背景设置上,有人认为故事是发生在西班牙统治的拉丁美洲殖民地,并且是位于卡塔赫纳海港以南的哥伦比亚内陆地区,也就是如今的哥伦比亚“玻利瓦尔省”;还有人认为是18、19世纪西班牙统治墨西哥时期的加州,后者在1846—1848年才逐步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但不管怎样,所谓的总督是一个没有绝对权力的身份,唐迭戈代替好友上任之初就总是说到一句台词,“我要看清形势”。他说的是真话,好友被刺客杀害,他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坐的位子,受到多方掣肘。
危机如期而至。最大的威胁来自韦尔塔上校背后的军方,这也是上校肆无忌惮并且敢在宴席上说出取代总督这样的话的底气。至于其他贵族,也因势单力薄而无可奈何。
影片的核心宗旨,还是惩恶扬善。除了唐迭戈,天主教修道士弗朗西斯也很正直,他经常为贫困的百姓、黑人的孩子争取权益,也经常受到以军方为代表的恶势力的迫害。
在一次次的反抗中,他受到了佐罗的庇护,后来两人联手击倒了上校。
所以,可以理解为佐罗通过修道士群体团结了基层的群众,并且联合贵族群体的力量,最后才得以铲除上校的势力。看似是佐罗无师自通和神通广大,其实他也是有智慧之人。
理想的光芒闪现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一定要保持我的原则,我的理想,唐迭戈,收下这印记起誓,起誓不要杀人。”临终前,好友这样告诉唐迭戈。6875BAC9-2CD6-447E-AE0D-F9E3D66B9053
影片的末尾,当佐罗完成了他的使命,在滚滚沙漠里扬尘而去时,人们真诚地感慨说:“在这块土地上,我们要有和平与正义,到那一天,佐罗又会回来的。”
《独行杀手》,阿兰·德龙饰演一名沉默寡言的杀手
《黑郁金香》里,阿兰·德龙分饰两角,本片的金句是“自由是扔给人民的一根骨头”
饱受殖民统治、不堪暴政的普通人,需要有“佐罗”这样的英雄人物出现。他们有勇有谋,敢于反抗权威,是理想般光辉的存在。
佐罗通过修道士群体团结了基层的群众,并且联合贵族群体的力量,最后才得以铲除上校的势力。
2019年4月,阿兰·德龙获得戛纳“荣誉金棕榈奖”
阿兰·德龙饰演的“佐罗”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也许这一辈子,他都无法和这个标签扯开联系。而从这位巨星的真实经历来看,他过得也确实是传奇又风流。
就传奇而言,他在银幕上塑造的众多经典形象,启迪了国内外的一票导演。《独行杀手》里那个穿梭于黎明与暗夜的孤冷杀手,俊美孤冷、优雅桀骜,用天使一样的美好外形从事着恶魔一样的“杀人勾当”,给了从昆汀到吴宇森、杜琪峰等导演塑造黑道人士的无穷灵感。周润发的“小马哥”扮相,就是从《独行杀手》里学来的。
《黑郁金香》里,阿兰·德龙同样饰演一个劫富济贫、以蒙面示人的传奇侠客。杀手、侠客等极端孤戾的角色,其形象深深地停留在了上世纪人们的脑海里。
最近,他重新被人提起,竟然是跟“安乐死”有关的话题。英雄的迟暮,来得如此令人唏嘘。
事实上,阿兰·德龙并非是像热搜里所蕴含的意思—“马上将要安乐死”,追本溯源来说,这其实更像一则谣言。源头是他57岁的儿子安托尼·德龙接受法国电视台的采访,记者问起:“您在书中写道,您已经答应您父亲,当他决定放弃,决定要结束生命,您会全程陪同……”
阿兰·德龙晚年并不幸福。他年轻时有多潇洒风流,后来的名声就有多“拉胯”。
阿兰·德龙的演艺之路,始于三个女性的共同努力,让他出演了处女作《当女人插手》。先是一名叫琪琪的女性将他领入了圣日耳曼德佩街区;然后布丽吉特·奥贝把他介绍给了导演伊夫·阿雷格莱;紧接着,导演的妻子米歇尔也被他迷住了,让他获得了角色。
“我人生里面的许多女人,争相敦促我去当演员,‘我的职业生涯归功于她们。”阿兰·德龙自己后来也承认,“是她们启发了我,让我看起来比别人更好,比别人更强壮,更高大,并从她们的眼睛里看到了这一点。”
除了试图洗白自己的私生活,阿兰·德龙还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公然谈起殴打前妻的事,宣称“如果一巴掌有男子气概,那我就是有男子气概的”。观众当然并不傻。在2019年4月他获得戛纳“荣誉金棕榈奖”之际,一份集有近1.8万个网络签名的请愿书,反对德龙获奖,并呼吁电影节取消该奖项。
阿兰·德龙的负面传闻越来越多,人们发现心里的“白月光”男神,不外乎是个三心二意的普通男子。晚年,阿兰·德龙独自到瑞士一个山区生活,他慨叹说:“我一生共有5个女人,现在她们都已死了,只留我在这个世界上独自痛苦。”
其中,一名老友的去世更是觸动了他。“这太可怕了,我完全被摧毁了。我就想,我们两个一起离开也是不错的选择啊。”生命的无常,美景的孤独,都让风光一时的阿兰·德龙无尽感慨,他才说,自己是“除了幸福,什么都有”的人。
接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佐罗》依然有其生命力,而扮演者阿兰·德龙,也正在为自己的人生收尾。戏内戏外,各自独特。6875BAC9-2CD6-447E-AE0D-F9E3D66B9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