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金合
俗话说:出门在外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这种说法在自然界照样通用。岂不见,大多数动物都结伴觅食、御敌和迁徙,从而达到适应生存环境和繁衍生息的目的;然而,有的动物还超越种群做朋友,形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受益的同生关系,就如同人类搭伙过日子一样,让人无不感慨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鳄鱼和牙签鸟——你剔牙,我管饭
在非洲尼罗河流域,生活着一种叫牙签鸟的小精灵,因其为鳄鱼剔牙而得此名。
每当凶猛的尼罗鳄猎杀到河边饮水的羚羊或角马时,牙签鸟就蹲在附近的树上,注视着鳄鱼的举动,急切地想分一杯羹。当鳄鱼饱餐一顿后,会拖着肥硕的肚皮爬上岸,懒洋洋地卧在沙滩上,张开长嘴晒太阳。
这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牙签鸟飞过来,轻巧地跳进鳄鱼嘴里,在一排锯齿般的尖牙间跳来跳去,用尖喙在牙缝里寻找食物残渣,让人为它捏了一把汗。此刻,如果鳄鱼嘴一闭,结果可想而知;然而,鳄鱼却舒服地一动不动,享受着这种贴心服务,绝不行杀戮之事。
就这样,鳄鱼得到了一位十分尽职的义务保健员,而牙签鸟则填饱了肚子。有时,鳄鱼处于半睡半醒之间,牙签鸟飞到它嘴边,用翅膀拍打几下,鳄鱼好像理解对方的来意似的张开嘴,让它进去剔牙,自己则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时间一长,鳄鱼竟然惬意得昏昏欲睡,不知不觉中将要闭合大嘴,这可不得了!但牙签鸟自有妙招。它用尖硬的羽毛碰撞鳄鱼口腔内绵软的肌肉,鳄鱼便顺从地强张着嘴,让牙签鸟继续在嘴里工作,直到把口腔清理干净。
蚂蚁和灰蝶毛虫——我警卫,你当厨
在墨西哥的热带森林中,有一种名叫木蚁的蚂蚁,很喜欢吃甜的食物,它爬上树觅食时,碰见灰蝶毛虫啃食树叶,于是就像保镖一样,围在毛虫周围守护着,以防来犯之敌。如果有蜘蛛等凶狠的家伙靠近,勇敢的木蚁就群起而攻之,将其赶走,确保毛虫安心进食。
当然,木蚁不会白干,毛虫是要向它交保护费的,也就是给木蚁提供美食。灰蝶毛虫尾部的腺体,能分泌一种叫“蜜露”的甜味黏浆,蚂蚁非常爱吃。于是,木蚁就用触角刺激毛虫腺体,就像挤奶一样,不断获得“蜜露”。不久,其他木蚁纷纷赶来,一起分享美食。
通常,毛虫似乎情愿“供糖”,若不见蚂蚁来进食,头部就会释放一种芳香气味,召唤蚂蚁;或者抖动身上的刺毛,发出微弱的“咔嚓”声,告知木蚁自己所在的位置,对方就会不期而至。
双方都吃饱喝足后,毛虫朝树下缓缓爬行。行动敏捷的木蚁并不先走一步,而是跟前跟后地护送毛虫,有的干脆骑在毛虫背上,直到毛虫进入自己的洞穴中。为了防敌入侵,木蚁就用土粒把洞口堵死,与毛虫一起在里边安全休息。进食时,洞口的土粒被推开,木蚁又护送毛虫爬向目的地。
就这样一直合作到毛虫化茧成蝶,走出蚁穴,张开翅膀飞上蓝天,蚂蚁则依依不舍地向它做最后的告别。
犀牛和犀牛鳥——我供食,你按摩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犀牛,力大无比,性情凶悍,它发怒时,连大象都要躲得远远的。平时,这种脾气非常粗暴的家伙,独来独往,很少有动物敢靠近它,但它却有一位知心朋友——犀牛鸟,与之形影相随,犀牛将其视为宠物。这种鸟个儿头如画眉大小,全身披着灰色羽毛。它用鲜红的尖喙为犀牛清除身上的害虫,而犀牛则为它提供食物和落脚点。众所周知,犀牛的皮肤以坚硬牢固而闻名,古人常用来制造铠甲,以挡住锋利的刀剑攻击。犀牛皮虽然很不一般,但表面的皱褶之间非常嫩薄,是寄生虫特别是牛虻等吸血昆虫理想的攻击部位。
犀牛除了滚在泥潭里沾一身污泥抵御害虫外,主要还是依靠犀牛鸟帮助自己来灭虫。通常,犀牛鸟停栖在犀牛身上,来回跳跃,用嘴和双爪又啄又抓地找食,把犀牛抓挠得极为舒服,发现了虫子绝不放过,作为美食享用。犀牛身体不失为食物丰盛的餐桌,为犀牛鸟提供的全是“荤菜”,吸引它时时光顾。而犀牛得到的是“保健按摩”,它惬意地摇着尾巴,对犀牛鸟表现得十分温和与友好。
同时,犀牛鸟还能为犀牛报警。因为犀牛的嗅觉和听觉虽灵,但视觉不好,若敌害悄悄靠近时,犀牛鸟会在它背上上下翻飞,将敌情传达给犀牛。不过,当犀牛受伤时,它也会乘机吸血,它们之间难免反目成仇,但这是暂时的,不影响它们长期合作。
褐背拟地鸦与鼠兔——我报警,你供房
青藏高原有草无树,这里的鸟长期生活在地上,渐渐失去了飞翔能力,褐背拟地鸦就是这样一种鸟。它双腿强健,尖嘴弯曲,跳跃在草丛中捉虫,因其毛色接近土壤而得名。它通常在鼠兔的洞穴中筑巢、产卵和育雏。与鼠兔和谐共处,繁衍生息。
鼠兔是小型高原兔类,长得像老鼠,视力很不好,常被狼、狐狸和鹰所猎杀,但它所挖掘的洞穴,四通八达,地室繁多,可供居住、育儿和藏身。由于洞深而宽敞,鼠兔自己居住绰绰有余,鸟自然会借居,久而久之,它们就成了近邻。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鸟鼠同穴之说。汉代《尔雅·释鸟篇》中记载:鸟鼠同穴,其鸟为鵌,其鼠为鼵。我国科考队员曾在藏北草原看到鼠兔在洞口附近吃草,而地鸦在不远处一边捉虫一边放哨。一旦老鹰来袭,机敏的地鸦惊叫而飞,鼠兔立即逃回洞中。
有人挖开它们的洞穴,发现出口很多,但鸟只占一个,而鼠兔占用多达10~20个。但有时它们也会串门,鼠兔在受惊的情况下,会钻进鸟的洞穴避难;刮大风或下冰雹时,小鸟会跑进鼠兔洞中躲避,之后会各自离开。
海葵与双锯鱼——我庇护,你保健
海洋中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当数海葵和双锯鱼了。海葵会保护双锯鱼免受大鱼攻击,双锯鱼为海葵提供食物和其他服务,堪称亲密合作的典范。
海葵是色彩艳丽的腔肠动物,通常栖息在海底的礁石上,它触手表面的毒素,有很强的麻痹作用,若触碰到它,会瞬间失去运动能力,被海葵吞食,鱼类都不敢靠近。
但小小的双锯鱼,却毫不在乎地在海葵的触手间自由穿梭。因为它们皮肤分泌的黏液能保护自身不受海葵毒素侵害。这样一来,海葵身体自然成为双锯鱼的庇护所,它与海葵为伍,敌害就不敢来犯。而且,海葵身上的伪装色能掩护双锯鱼不被外界发现。通常,一只海葵寄居着一对雌雄双锯鱼,它们安心地生活。
当然,双锯鱼对海葵也有回报,它吃剩的食物残渣,会落到海葵的进食口,被其吸入腹中,获得一顿大餐。专家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海葵相当一部分食物来自双锯鱼。特别是海葵不能移动,容易被细沙、生物尸体或自身排泄物所掩埋,对此,双锯鱼在海葵触手之间游来游去,搅动海水,冲走这些杂物。如果海葵身上有坏死部分,双锯鱼就扯下来,吃上面的刺细胞和藻类,就这样充当保健医生。
(可可摘自《幽默与笑话》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