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莉 郑君侠
作为临床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腹股沟疝又称“疝气”,可以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类型,由于该病早期没有典型的症状,因此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出现肠道组织穿孔、坏死、休克、急性腹膜炎等严重情况,导致患者遭遇生命威胁。因此,强化治疗的针对性,改善患者病情至关重要。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由于具备伤口小、创少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诸多优点而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只要是手术治疗,就存在诸多的手术风险,进而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基于此,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强化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本院将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护理中,具体情况如下。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到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共计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按照1∶1分成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参照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21~79岁,平均(44.85±9.58)岁;左侧、右侧以及双侧分别为10、26、15例;直疝、斜疝分别为26、25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22~78岁,平均(44.54±8.21)岁;左侧、右侧以及双侧分别为11、25、15例;直疝、斜疝分别为24、27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CT、B超等临床检查确定符合腹股沟疝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1],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2)本研究报批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2)意识模糊或者痴呆者;(3)无法耐受气腹及全身麻醉、严重出血倾向以及嵌顿、绞窄性腹股沟疝等手术禁忌证者;(4)存在腹部手术史;(5)月经期、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
1.2.1 参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加强基础以及生理护理,通过口头宣教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以及出院指导,术后给予病情及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
1.2.2 观察组基于上述内容加入手术室护理配合如下。
1.2.2.1 手术准备 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估,并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呼吸训练以及床上排便、排尿方法训练;做好备皮工作,对脐部以及腹部皮肤进行清洁,饮食要食用流食,禁食禁水,遵医嘱应用甘露醇粉、甲硝唑、庆大霉素等药物;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肠处理2次,分别于术前1晚和手术日清晨[2]。
1.2.2.2 入室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历、年龄、病情、性别、学历以及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结合心理学以及循证医学的相关内容,运用专题讲座、网络教育、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开展此种疾病以及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通过交流、沟通来鼓励患者倾诉不良情绪,安慰、鼓励患者,对患者的焦虑、烦闷、抑郁、害怕以及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行针对性的疏导,通过相关疾病手术治愈患者的案例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手术治疗[3];为患者更换干净的衣物;陪伴患者并将其送往手术室,通过轻拍患者手臂、言语等方式来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将手术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左右[4]。
1.2.2.3 体位护理 手术体位的摆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如果体位不合适,不仅会影响手术视野,而且还会影响手术操作以及手术效果,因此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对患者采取合理的体位,本研究为患者采取头低脚高位(15°~ 30°)[5]。
1.2.2.4 巡回护士配合 在将患者信息核对无误后接患者入手术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性监测;协助麻醉医师进麻醉操作,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不存在脊柱疾病史,则可以采用全麻插管联合硬膜外麻醉;开放静脉通道(右前臂),将患者的膝盖以及胸口采用约束带进行固定[6]。
1.2.2.5 洗手护士配合 ( 1)手术配合: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压力保持在1.0~1.5 kPa之间),冲压管理要遵循先慢后快、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者出现心脏不良反应;结合手术进展准确、及时传递手术器械,要时刻对腹腔镜镜头的清洁程度进行观察并及时采用纱布进行擦拭[7];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以及呼吸功能,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持续性监测;严格保持气腹压力平衡,避免出现高碳酸血症;结合患者的体质量等实际情况对进出液体量进行计算,术中输液总量控制在30~40 mL/kg[8];在手术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并保证各管道保持通畅;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保护,避免出现神经受压情况;对患者裸露部位进行仔细观察,避免出现电烧伤[9];手术完成后将CO2排净,将穿刺套管拔除,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并将切口进行覆盖[10]。(2)体温管理:该手术时间一般在2 h左右,因此要对患者低体温高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评估,可以对手术床应用加温毯来进行预保温,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可以进行加温处理,患者的体温最好每隔15 min测量1次,采用被单覆盖非消毒暴露的区域来加强保暖护理,在对皮肤部位进行消毒时可以将手术室温度进行适当调高,在对腹腔进行冲洗时可以将腹腔冲洗液加热至39~40℃[11]。(3)血栓预防:为了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可以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但是该装置不适用于存在下肢创伤、急性及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皮炎、严重粥样硬化下肢缺血等患者[12]。
1.2.2.6 器械护士配合 术前将腹腔镜相关器械、吸引器、电刀、无影灯、止血纱布、标本袋、无菌温水、开腹包等相关用品准备充分,妥善固定仪器、电线以及导管等[13];要对手术过程全面掌握,使手术时间缩短,对CO2气腹用量进行严格控制;术后要对手术器械要仔细清点、核对,做好清洗、清洁、保养以及灭菌工作[14]。
(1)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对比;(2)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切口感染、尿潴留、纵隔积气以及血肿)发生情况并对比。(3)护理满意度:应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评估患者的满意情况,NSNS共19项内容,每项1~5分,总分19~95分,分为非常不满意(19~37分)、不满意(38~56分)、一般满意(57~75分)、满意(76~94分)、非常满意(95分)5个等级,将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计入护理满意度。总满意度=(一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研究中得到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2.0软件开展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就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7、9.544、7.584、9.114,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参照组 51 38.06±4.33 66.64±11.41 9.03±2.39 32.32±7.56观察组 51 26.03±3.24 46.98±10.14 5.87±1.42 14.15±2.27 t值 - 8.137 9.544 7.584 9.114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15/51),其中切口感染、尿潴留、纵隔积气及血肿分别为4、3、4及4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84%(4/51),其中切口感染、尿潴留、纵隔积气及血肿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1,P=0.000)。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0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0,P<0.01),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例(%)]
腹股沟疝在临床普外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研究资料显示[15],世界范围内每年接受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者超过2 000万例,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在1%~5%,导致腹股沟疝发病主要有两个因素:腹内压力增高、腹壁强度降低。根据疝发生的解剖部位可以将其分为斜疝、股疝、直疝、复合疝、马鞍疝以及股血管周围疝;根据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情况可以将其分为难复性疝、易复性疝、绞窄性疝以及嵌顿形疝[16]。该病在发病初期可能于腹股沟区出现一个突出的可复性肿块,较小,坠胀感轻微,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肿块会慢慢变大,并且疼痛程度愈加严重。可以通过CT、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来进行确诊,如果该病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出现脓毒症、肠穿孔、肠坏死、感染性腹膜炎以及休克等严重情况,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这种疾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才能痊愈,早期手术治疗具有很高的痊愈率,但是也存在部分患者复发的可能(概率为1%~2%)[17],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手术方式有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的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等。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这种手术方式不需要切开患者的腹腔,不会对腹腔造成干扰,是治疗腹股沟疝疾病的首选方式。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的伤口较小,因此患者疼痛程度较轻,并且较为美观,大大减少了切口引起的神经损伤、组织损伤以及切口感染,有效缓解了局部紧张感,具有较轻的异物感[18];腹腔镜的应用具有清晰的视野,空间较大,具有明显的解剖标志,容易将疝片放置到位;手术过程中能够对隐匿疝进行仔细探查,并且修补的更加彻底;这种手术方式对治疗符合疝、双侧疝以及复发疝等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19];术后能够让患者更早的进行非限制性活动。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术后也会出现切口感染、尿潴留、纵隔积气以及血肿等并发症,这与患者体质、医院医疗条件、医生专业素养以及护理护理技巧等密切相关[20]。因此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科学、精心、全面、细致的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常规护理更加注重对患者疾病本身的护理,主要以基础护理为主,但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提高,此项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手术室护理配合是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本身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更加注重人性化、针对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对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就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1);就并发症发生情况看,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1);就护理满意度而言,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1)。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于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中的效果满意,能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在改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