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斌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但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他这样的将领十分可贵。他和他的儿子王贲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拓土的最大功臣之一。
我自幼便是一个军迷,特别喜欢读兵书,也喜欢舞刀弄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长大后,我又学会了骑射等技艺,成了一个百发百中的神射手。投身军旅后,我更是如鱼得水,因作战勇敢,很快就在军队中崭露头角,声名远扬,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秦国的朝政大权实际上是由相国吕不韦把持的,这令秦王寝食难安,一直在寻找机会收回大权。终于,机会来了,宦官嫪毐(làoǎi)发动兵变,进攻秦王所在的蕲(qí)年宫,秦王令我率兵平叛。嫪毐手下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是我的对手,这场叛乱自然很快就被我平息了,秦王对我非常满意。由于相国吕不韦与这场叛乱有关,秦王借机免了他的职,把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此事过后,他对我更加器重了。
小军迷的名言本
王氏(指王翦父子)、蒙氏(指蒙恬兄弟)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汉〕司马迁
秦王一直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在灭掉韩、赵、魏三国之后,他将兵锋对准了楚国,开始磨刀霍霍地准备展开灭楚战争。
秦王先是征询战功卓著、年轻气盛的将领李信的意见,问他灭楚需要多少兵马?李信说:“20万人足够。”为了保险起见,秦王又来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却说:“非60万人不可。”秦王面露不悦,估计心里在说:“看来王翦真是老了,否则为什么这样胆怯呢?”于是,秦王自然选择了李信,派他率兵20万伐楚。
交战初期,李信率军深入楚境,连克数座城池,颇有斩获。但楚国并非弱国,楚军统帅项燕也并非等闲之辈,他调集了40万大军来对抗秦军。虽然人数占优势,但项燕并不急于和秦军正面交锋,而是尾追秦军不停地骚扰,使秦军顾此失彼,疲于应战。趁秦军疲惫之时,项燕率楚军主力,进行大规模反攻,秦军大败,丢城失将,浩浩荡荡的“虎狼之师”只能狼狈收场,败退而回。
这是秦国在兼并战争开始后遇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让秦王震惊不已,他连声叹息,后悔当初不听从我的意见。无奈之下,秦王亲自登门,请求我重新挂帅出征。我对秦王说:“大王如果一定要用老臣,就非得给我60万人马不可,否则,老臣万万不敢受命。”秦王这次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了我这个请求。于是,我率兵60万出征伐楚。
在出征之前,我当着众将领的面,向秦王要钱要房子要地,要了一大堆好处。秦王不解地问我:“老将军,你打了胜仗还愁自己得不到好处吗?”我说:“我这是提前为我的子孙后代着想啊。”秦王大笑道:“好好好,都给你。”
在行军路上,我又派了5个使者回去,提醒秦王向我承诺的好处千万别忘了。这一番操作下来,连平时佩服我的部下都看不顺眼了,他们纷纷跟我说:“王将军,你怎么这么贪心啊!你这样简直太丢人了!”
我何尝不知道这样一个劲儿“乞讨”很没面子,但他们哪里知道我的用意:秦王性格多疑,60万大军几乎是秦国举国之兵了,现在都交到我手里,他对我怎么会放心呢?我假装表现出贪图封赏的样子,其实是为了消除秦王对我“拥兵自立”的猜疑。这是无奈之举啊!
到达前线后,我令士兵筑起营垒,楚军来叫阵时,严密防守,不在营垒外与楚军交战。因为我深知,楚国是除了秦国以外最强大的国家,虽然近年来屡次战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仍拥有相当强的实力,绝对不可轻敌。
同时,我带领士兵在营垒内加强训练,经常宰杀牛羊来犒劳他们。楚军起初每天都来叫阵,见秦军不出去迎战,慢慢也就习惯了,都认为我胆小不敢迎敌,便放松了警惕。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样的对峙中,秦军养得兵强马壮,楚军却被拖得疲惫不堪,而且他们的粮草供应也出现了困难。楚军统帅项燕支撑不住了,决定引兵后撤。我抓住这个有利战机,全线出击,一举击溃楚军,杀死了项燕,楚军大部被歼,狼狈溃逃。我率军扫灭残敌,一路高奏凯歌。一年之后,楚王被俘,楚国灭亡了。之后,我又南征百越,并再次取得胜利,秦王封我为武成侯。
为了加快兼并战争的进程,秦王推行了新的律法,秦军推行了有功必赏的制度。我的战功越来越多,所受到的赏赐也越来越多,官越做越大,我也越来越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秦国历史上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功臣,最后都因受到秦王的猜忌,悲惨地死去,名将白起将军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那件事给我的教训太深刻了。所以,在秦王嬴政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之后,我主动要求交还兵权,辞去官职,告老还乡,安度晚年。始皇帝一开始还是拿出了极力挽留的样子,可在我的强烈坚持下,最终他还是点头同意了。
我很庆幸自己能逃得一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司马迁之所以将白起和王翦放在一起写,是因为二人都是秦国名将。
司马迁评价道:“白起能随机应变,足智多谋,声震天下,却不能对付秦王的猜忌;王翦平定六国,是当时的元老将军,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巩固国家根基,只是选择自己归隐。最后他的孙子王离成了项羽的俘虏,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后世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小军迷情报站
上阵父子兵
王翦之子王贲也是秦国一位战功显赫的名将。王贲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横扫天下,为秦国立下了无数战功。
在攻打魏国都城大梁时,他趁着春汛连日大雨,令军士在大梁西北开渠,引来滚滚黄河之水。河水加上雨水,让大梁城顿时变为一片泽国。最终大梁城破,魏国覆亡,而秦军几乎没有什么伤亡。在灭燕、灭齐的战争中,王贲更是建立了不世功勋,被秦王封为通武侯。
王贲很好地发扬了父亲低调的处事风格,也选择了
远离朝堂,不参与权力斗争,最后也得以善终。
No.1
攻灭赵国是王翦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立的第一个大功。在伐赵战争中,王翦的对手是与他同列战国四大名将的赵国名将李牧,秦、赵两军相持了一年多,难分胜负。于是,王翦采用了一个反间计,在赵国散布李牧与秦军相勾结的谣言,逼死了李牧。李牧死后,王翦便没了顾虑,他率秦军大败赵军,迅速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土地并入秦国,使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No.2
在荆轲刺秦王事件之后,秦王嬴政在盛怒之下令王翦领兵伐燕。虽然很仓促,但王翦所率的秦军实力雄厚,所向披靡,先是在易水河边打败了燕国太子丹统领的军队,然后乘势攻占了燕国都城蓟。燕王喜逃往辽东,燕国名存实亡。
No.3
楚国是秦国兼并战争末期最强劲的对手。秦王嬴政先是派李信率军20万伐楚,结果秦军大败而回。无奈之下,秦王嬴政倾全国之兵,将60万大军交予王翦统率,令其再度伐楚。王翦用高超的军事才能先守后攻、反客为主,最终一举灭楚。
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想要更多了解他的话,可以上网去搜索,或者找一些记载他的事迹的历史书阅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