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栓紧 李永霞
“灾难片通常是以自然界、人类,或幻想的外星生物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大规模灾难为题材,以恐怖、惊慌、凄惨的情节和灾难性景观为主要观赏效果的电影类型。”近几年,得益于电影工业的进步,国产灾难电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内容和题材越发丰富,如出现表现自然灾难和民族记忆的《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等,表现突发事件以及紧急救援的的《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等,再到着眼于未来世界、关乎人类命运的《流浪地球》等。在叙事上呈现出民族记忆、家庭伦理、求生救援等选择,灾难景观的营造场面逼真,视觉冲击力不断加强。在这个谱系中,《峰爆》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创作特质。
《峰爆》讲述了以洪赟兵、洪翼舟父子为代表的中国铁路建设者在西南崇山峻岭中修建隧道时,面临突发自然灾难,在可能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重大威胁时,父子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了一场与灾难赛跑的生命救援。本文将灾难景观营造及叙事选择作为切入点,来具体分析《峰爆》所呈现出的不同特质。
灾难片中灾难事件的到来往往具有突发性,灾难事件本身能够给观众带来恐惧、紧张的感觉。有学者指出:“灾难片是特指描写巨大暴力和伤亡的影片,其并不注重故事情节的编造,而是将重点放在一个个奇观场景的营造上面。”这里的奇观指的是围绕灾难事件而营造的灾难景观,由电脑特效制作出来的平时难以观看到的奇幻、奇特景致,通常以大场面和强烈的视觉冲击给观众带来直接的灾难体验。
灾难空间。灾难空间指的是灾难片中灾难产生的物理空间,是整个灾难的承受体,也是电影故事的主要讲述地。开篇的定位镜头让观众跟随运动的摄影机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穿梭,不断展现着故事空间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告诉观众美丽风景的另一面是不稳定的岩层和巨大的工程建设难度。
灾难图景的营造。开篇时通过细节表现灾难来临的征兆,如在卢小靳与洪翼舟的对话中频繁而异常的超前预报、群鸟的盘旋与鸣叫等,这些都是大自然释放出灾难来临的信号,提醒着观众反常之象必有灾难发生,让观众对灾难的爆发心生警示和期待。
在具体灾难事件的安排上,聚焦于透水事故、地震两场灾难。这两场灾难事件分布在影片不同的叙事节点,整个叙事过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险象环生。
一、透水事件的灾难景观。具体灾难景观的营造时,在景别的使用上以远景和全景为主,展示灾难的巨大破坏力。透水事件发生在封闭的隧道中,具有空间的封闭性及“暗无天日”的自然特性。当排烟完毕安全组进场时,黄色的灯光驱散了隧道中的黑暗,安全员打着手电在桥上行走时,灯光在粉尘弥漫下营造了一种末日感。此时,进场作业的工作人员就像行走在奔赴死亡的道路上。透水事件在灾难景观的营造上分为“逃生”和“抢险”两个阶段。
在具体景观营造上,山体岩石破裂的裂痕和声音,预示着危险的来临。整个透水事件发生突然、演变迅速,表现出牵一发(一处岩层破裂)而动全身(整个山体)的特征。在弥漫着粉末的黄色灯光与大水的喷射下,整个隧道就像是一个水帘洞,作为现代工业景观的设备机械置身其中,末日感更加突出和强烈。逃生时四处喷射的水,在大景别镜头中对人类形成追击,强大的水体与渺小的人类形成力量上的对比。水对身体的冲击、逃离时的慌乱场面让观众在观影时体验到了视听上的刺激。
“抢险时”空间呈现为水上和水下两层景观。水上工人的迅速反应、积极应对与水下洪翼舟的冷静、果断相互配合,展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抢救。在整个抢险的过程中,透水量越来越大,形成一条湍急的河流。整个现场凌乱而又危险,但工人们有序地进行抽水,水下的洪翼舟也在寻找最佳的爆破点。整个过程让观众感受着紧张与刺激,为片中人物的命运所担忧。
二、地震事件的灾难景观。影片中第二个灾难事件是地震,荧幕时间为10分钟左右,为方便分析,将灾难景观的营造按照地震的发生阶段分为震前、震中、震后。
震前洪翼舟办公室的电脑预警“岩层活动异常”,对地震灾难景观的营造主要是通过其强大的毁灭力来呈现。接下来的镜头营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县城。人们在集市上进行交易,道路旁甚至铁路轨道两边都布满了摊位,大量民众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此刻生机勃勃的县城景观将会与地震后的人间炼狱形成鲜明的对比。
地震开始时,地面出现巨大的裂缝,房屋开始倒塌。地震发生的突然性及巨大的毁灭性,以卢小靳和洪赟兵转身后的惊愕反应,身后平地变成深渊的巨大反差来呈现。在景别和拍摄角度的选取上以大全景和俯拍来展示县城遭受的毁灭,画面中天崩地陷、粉尘四起,构图上左边地震带来的灾难深渊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二,一辆列车躺在其中。此时,右边的卢小靳和洪赟兵显得无比渺小。左边是死亡,右边也面临危险。原本有序的房屋格局被破坏,在画面的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深坑,弥漫的粉尘、倒塌的房屋让观众感受到绝望。
《峰爆》还通过运动的摄影机和被摄主体的运动来彰显灾难的毁灭,为观众强化了视听上的冲击。地震时,四散逃生的群众、脱轨而来的列车、从天而落的汽车等,这些运动的被摄主体展示着地震时的慌乱、毁灭和持续的危险。观众的视线跟随着运动的摄影机在人群中穿梭,在高空中俯视,再加上镜头的快速剪辑,灾难的呈现让观众目不暇接。全景中迎面而来的火车车厢,也让观众产生一种直面危险的压迫感。
作为英模片的类型变奏。英模片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形态(题材),它以受国家层面表彰和认可的个人为原型,通过表现劳动模范、革命志士、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为普通民众树立起一个“大写的人”的“榜样”,希望引起民众某种应激性的民族主义反应和“见贤思齐”的意识形态效果。《峰爆》将叙事主体聚焦于洪氏父子,在灾难事件的叙述中对其完成英雄的命名。在开篇即以字幕形式提醒观众这是一个灾难片,在片尾又以历史资料来告诉观众铁道兵在建设铁路时付出的巨大牺牲。因此,这部影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英模片和灾难片的杂糅,亦可说是作为英模片的类型变奏。
以往的英模片在叙事上主要表现作为主角的英模所做出的先进事迹,以及在面对诱惑或非议时依然能够坚守初心的品质。而《峰爆》的叙事重点并不是英模长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而是将英模放置在最危险的地方,让他们置身于灾难第一现场,通过一场场灾难的考验在生与死之间做出选择。
这样的叙事选择让观众在一场场灾难事件中去感受灾难带给人类的毁灭,在感受灾难的同时又能够看到铁路建设者所付出的巨大艰辛和不易。英模片和灾难片的类型杂糅,也消解了以往英模片在叙事上的说教性。观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灾难事件给观众带来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能够让观众更好地去理解片中人物,为他们面临困难做出的选择进行深度思考。
双线叙事与救援的多义性。人性化的“求生”和英雄化的“拯救”是灾难片核心的类型叙事线索,在当前疫情的语境下,观众对抵御灾难的情感心理体悟则更为直观直接,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在这里将《峰爆》的“求生”概括为普通民众对于灾难的恐慌和求生、洪氏父子在灾难中的求生、县城和隧道保卫战(隧道和普通民众的求生)。《峰爆》中“求生”和“拯救”两个叙事线索同时进行,人物的“求生”主要是通过“拯救”来完成的,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危险事件中实施了一场中国式救援。其中“拯救”在具体表现时,表现出面对灾难时救援的多义性。
首先是作为老铁道兵的父亲洪赟兵在地震后对被掩埋在地下的汽车乘客的救援。其次是洪翼舟得知父亲遇险后,对父亲展开的紧急救援。最后是面临可能会突发的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铁路建设指挥部对于县城人民的救援。此刻,铁路指挥部既是受灾主体,又是救援主体。
《峰爆》在展现救援的过程时,在剪辑上多重蒙太奇交相辉映。影片中,洪赟兵对被困乘客救援时洪翼舟也展开了对父亲的救援,两场救援同时进行。观众在观影时,一边是作为父亲的洪赟兵带领乘客在地下溶洞寻找出路,另一边是洪翼舟驾驶着汽车在山林间极速行驶。两条救援线都面临着地震、塌方等威胁,危险的外部空间环境让洪翼舟多次面临翻车的危险,险象环生。交叉蒙太奇将两条线编织在一起,就在观众为这对父子的命运所担忧时,洪翼舟如英雄般完成了对父亲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平行蒙太奇的使用主要表现在洪翼舟的救援和铁路指挥部在面临即将到来的泥石流的反应和处理上。在泥石流到来前的8小时,倒计时般的时间字幕提示让观众变得紧张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条线相互补充叙事,让观众了解事情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在叙事层面表现出的多线叙事方式加快了叙事节奏,故事的容量也在扩大。观众处于上帝视角,以一种旁观的方式来对整个灾难的降临和救援的实施进行观察。多重蒙太奇的使用让观众多角度、直观地面对灾难事件,去感受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中的人物面对恐怖的灾难以及救援时的惊心动魄感。
群像的塑造与英雄的成长。传统的英模片将叙事的焦点聚焦于作为主角的英模身上,重点描绘英模在自己的岗位及面临的事件中做出的选择与贡献。《峰爆》在个人角色塑造上,将叙事的焦点聚焦于英雄的成长与牺牲。作为儿子的洪翼舟在一次次面对危险时敢于直面灾难,冒着余震随时发生的危险驾驶汽车极速穿梭在盘山公路上,带领父亲及被困乘客从地下脱险,克服怕水的童年阴影,完成爆破前炸药的安放等,在一次次危险与死亡之间实现了与父亲的和解,完成了身为拯救者——英雄的成长。作为父亲的洪赟兵在最后生死之际,选择让儿子洪翼舟以自己的身体为垫脚石完成关键性的一跳,通过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实现对儿子最后的付出与守候,完成对英雄的命名。
《峰爆》不将叙事的主体局限于某一个人,既着眼于个体又有对群像的塑造。在灾难面前,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反应,观众在具体观影时可选择代入不同的角色,如梦一场,跟随角色去经历去参与一场生死救援。在人物关系中,围绕着作为中心人物的洪翼舟呈现出父子、战友、恋人三层关系。其中洪翼舟的父亲作为老一代铁路兵,即是父亲又是自己工作上的前辈。在情感表达上,用片中人物的话语来说:“他哪是来看我的,主要是来看隧道的,其次是检查工作。”表现出父亲的严厉以及作为前辈对当下铁路建设的关怀。卢小靳是以洪翼舟女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影片中,作为女友的她既是男主事业上的助手,也是男主情感的安慰所。在洪翼舟父亲遇险时,卢小靳及时向洪翼舟传达信息使他最后及时赶来救了父亲。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卢小靳以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洪翼舟与铁路建设指挥部之间信息传输的桥梁。影片中的其他人物,诸如项目负责人丁雅珺、工程师何工、王主任、基层工人周明、炸药库主管徐江等,这些人物身处不同的工作岗位,在灾难面前也面临着不同的考验。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既能看到作为主角的洪翼舟展开的生死救援,同时还能看到众多铁路建设者在面对灾难时所做出的选择。
电影《峰爆》在类型特征上呈现出英模片和灾难片的杂糅,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看到了灾难片的灾难事件和灾难景观,以大景别加俯拍以及运动的摄影机和被摄主体,时刻让观众享受着天崩地裂般的视听冲击。在叙事中呈现出多线叙事与多重蒙太奇的使用,让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如同置身于灾难现场,去感受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救援实况。在人物塑造上,进行英雄的个体的塑造时也完成了对众多参与救援的铁路建设者们群像的塑造。